七夕节已至
今年,有没有好友为你点播一只“孤寡青蛙”呢?
因“孤寡”谐音蛙叫“呱”
其自带音效的叫声
魔性又洗脑
那么问题来了
青蛙的叫声为什么是“孤寡”(呱)呢?
蛙鸣“呱呱”的蛙鸣声跟虫鸣、鸟啼一样,不同种类蛙的叫声是不一样的,熟悉的人从叫声的不同就能把它们区别,而相距较远的蛙们也是靠声音来辨别对方是不是同类的。仔细听蛙鸣会发现很少有重叠的,它们或多或少会有时间差,这是为了便于潜伏的雌蛙“检阅”。
即使是同一种蛙,在不同的情况下也会发出不同的叫声。平时在水塘听到此起彼伏的蛙鸣只是其中一种,主要是用来宣告领土权。当领地遭到其他雄蛙入侵时,它会改变鸣叫方式,用更加激烈的叫声来警告对手。
除此之外,雄蛙交配时会爬到雌蛙背上紧紧将对方抱住,此行为称为“抱对”,但有时也会发生抱错的情况,如一只雄蛙抱住了另外一只雄蛙时,被抱错的蛙就会发出一种特殊的叫声,大喊“放开我”。还有一种声音是蛙面对天敌时发出的,用于吓唬捕食者,或者仅仅是表达惊吓。
接下来,让我们来听2段音频
猜一猜是什么蛙叫吧~
根据声音推测
以上这两个音频中也许存在
金线蛙、黑斑蛙、泽蛙、饰纹姬蛙、中华大蟾蜍等品种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下它们
金线侧褶蛙(金线蛙)
金线蛙是上海优势蛙种,适应性强、分布广。成蛙身体较肥硕,体长可达5.0-7.0cm,一般雌蛙大于雄蛙。身体多绿色,两侧各有一道较宽的黄色褶线,故名金线蛙。雄蛙有一对咽侧内鸣囊,较善鸣叫,但声音较小。
金线蛙素来被誉为游泳能手,可以长时间潜水,不用游出水面换气,甚至还能在水下发出闷声闷气的叫声。它们还是陆地上的跳远健将,一纵腿就能跳出一米开外,特别是在岸边受惊时,常以优美的“花式跳水”跃入水中,追捕者只能驻足岸上,望池兴叹!
黑斑侧褶蛙(黑斑蛙)
黑斑蛙蝌蚪
黑斑蛙与金线蛙较相似,成蛙体长一般为5.0-9.0厘米,体重一般50-60克,最大个体重达100克。一般黑斑蛙的雌蛙比雄蛙大。雄蛙有一对颈侧外声囊,鸣叫声音较大;雌蛙无声囊,但也会鸣叫,但比雄蛙鸣声小得多。黑斑蛙蝌蚪体型肥大,体偏绿色或暗色且散有不规则的深色小斑纹。
黑斑蛙背部呈深绿色、黄绿色或棕灰色,具有不规则的黑斑,背部中间有一条宽窄不一的浅色纵脊线。雄蛙第一指基部有婚垫,有利于在繁殖期间和雌蛙抱对。黑斑蛙喜群居,常常可观到十多只栖息在跌水平台。
泽陆蛙(泽蛙)
泽蛙体型略小,体长约4.0-5.0cm。头长略大于头宽或相等,吻端钝尖,上下唇有牙齿般的6-8条黑纵纹;两眼间有“V”形斑,肩部一般有“W”形斑,背面灰橄榄色、深灰色或棕褐色。雄蛙比雌蛙略小;蝌蚪体肥,橄榄绿色上有棕褐麻点。
泽蛙一般生活在稻田、沼泽、菜园附近。所以辛弃疾的《西江月》中所写“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蛙”多指泽蛙。但因为农药的使用,它们在农田的分布数量急剧减少。
饰纹姬蛙
饰纹姬蛙体型极小,体长仅2cm左右,身体近似菱形,灰褐色,背部有对称排列的灰棕色斜纹。虽然它们的体型小,但能量颇大,雄蛙在咽下有单个外声囊,所以它们的叫声非常洪亮,明显超过上海其他几种本土蛙类。饰纹姬娃对水质要求较高,爱聚群,常聚集在水边鸣叫,叫声非常符合大众认知里的“蛙鸣”。
饰纹姬娃的蝌蚪也很小,身体大部分是透明的。它们在水中捕食蚊子的幼虫——孑孓(jié jué)或其它小动物。对控制蚊虫数量有非常大的帮助。
中华大蟾蜍
中华大蟾蜍,俗名癞蛤蟆,后肢跳跃能力不如蛙,但皮肤比蛙干燥、粗糙,耐旱性优于蛙,对干燥的陆地生活适应性更好,所以是两栖动物中较为先进的物种。背部疙瘩是它的毒腺,最大的毒腺位于眼睛后面。毒腺不能喷射毒液,但受大力挤压后,会破裂流出毒液,是一种被动防御手段。癞蛤蟆受到惊扰,在无法逃脱的情况下,会膨胀身体,让自己看起来很大,吓退来犯者。
上海传统小吃“熏拉丝”就是用中华大蟾蜍所制,为了自身健康和野生动物保护,一定要“嘴下留情”。另外其毒也可入药,称“蟾酥”。因此,蟾蜍的保护计划刻不容缓。
说到这里
大家猜出来了音频中是哪种青蛙的叫声吗?
最后,七夕节祝大家
↓↓↓↓
素材来源:上海植物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