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稻谷香。紫金县13个晚造水稻种植区长势喜人,即将进入收获期,预计11月开始大面积收割。秋风拂过,稻浪翻滚,稻香漫野,呈现出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

河源大湾区“米袋子”探访录③

近年来,紫金县始终绷紧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坚决守住粮食安全生命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等多项措施全力发展粮食生产,并通过良种推广种植,大力发展丝苗米生产。

据了解,紫金县粮食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粮食连年丰收,粮食产量从2019年的16.56万吨增长至2021年的16.88万吨。

荒地变“粮”田 复耕复种撂荒地逾4.5万亩

“过去村里有许多撂荒地,如今重新种上水稻。对于我们而言,忙活了大半年,丰收就是一年中最为开心、幸福的时刻。”紫金县凤安镇佛岭村党支部书记张伟和望着金黄良田感慨道。

河源农业发展前景如何(河源大湾区米袋子)(1)

今年以来,紫金县凤安镇佛岭村科学整合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将撂荒多年的90多亩耕地流转、整合,采取“村集体 农户 企业”模式,交由众禾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着手复耕复种,让多年“沉睡”的耕地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同时,鼓励村集体大胆探索“稻鱼共生”种养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土地综合效益,进一步调动农户种粮的积极性,保证粮食安全。

河源农业发展前景如何(河源大湾区米袋子)(2)

佛岭村利用撂荒耕地开展“稻鱼共生”试点基地面积70亩,已种植水稻,同时投放田螺、黄鳝、泥鳅、鱼苗在田间养殖。截至10月,该基地稻谷亩产700斤,每亩产值逾4000元;田螺亩产2000斤,每斤售价20元,每亩产值逾4万元。

河源农业发展前景如何(河源大湾区米袋子)(3)

类似佛岭村引进企业发展农业经济的紫金村庄还有很多。近年来,紫金县大力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等主体,共同开展新型水稻种植,提高丝苗米产业经济效益,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目前,在蓝塘、好义、凤安、义容、敬梓等镇共建成500亩以上连片丝苗米种植区13个,全县已创建“农耕福”象牙占、益禾香、紫金香米、紫金米、量子米、东江河畔、金凤大米等7个丝苗米品牌。此外,紫金各乡镇正在推进“小田变大田”项目,科学整合耕地资源,促进耕地集约利用,扩大丝苗米种植面积,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提升水稻产业经济效益。

河源农业发展前景如何(河源大湾区米袋子)(4)

据悉,今年紫金县需复耕复种撂荒耕地总面积45035.05亩,紫金县政府立足土地撂荒现状,进行科学规划,引导农户、主体结合自身实际,按照宜稻则稻原则,实施一田一策,深入挖掘土地潜力,让撂荒地变成丰收的“米袋子”。截至今年4月30日,已完成撂荒耕地复耕复种面积45687.73亩,完成率达101.45%。荒地变“粮”田不仅实现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也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河源农业发展前景如何(河源大湾区米袋子)(5)

“粮”田变良田 建设高标准农田7569亩

走进紫金县紫城镇上庄村,放眼望去,只见硬底化的机耕路和三面光排灌水渠将稻田划分为整齐的田块。“眼前这2100亩土地,是已经建设好的高标准农田。项目总投资513万元,主要新建斗沟农渠7668.3米,水陂16座,机耕路3706.2米。”紫金县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股负责人钟俊锋说。

河源农业发展前景如何(河源大湾区米袋子)(6)

今年,暴雨持续时间较长,不利于粮食生产。“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我们配套了灌溉和排水工程,减少了恶劣天气对粮食生产的不利影响,实现了旱涝保收。”钟俊锋告诉记者,预计今年秋收将继续保持稳产丰收。

河源农业发展前景如何(河源大湾区米袋子)(7)

记者从紫金县农业农村局获悉,2019年至2021年,紫金统筹整合各方资金,累计投入13855.5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5个,总建设规模6.886万亩。据了解,2022年度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1个,建设规模7569亩(补建项目69亩),于今年10月底开始动工建设,预计明年3月竣工。

河源农业发展前景如何(河源大湾区米袋子)(8)

紫金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紫金将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明确后期监管主体责任和义务,切实让高标准农田持续发挥经济、社会效益。

【撰文】张浩森 甘建楼

【拍摄】张浩森

【策划/统筹】蒋才虎 黄从高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