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醉翁亭记深度解析(安徽省滁州市----欧阳修在此留下名篇醉翁亭记)(1)

滁州为安徽省省辖市,地处长江下游北岸,总面积133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3万人 。

一、历史沿革

1、秦、汉为九江郡地。东晋于今滁州市侨置顿丘县。南朝宋元徽元年(473年)置新昌郡,治顿丘县。梁大同二年(536年)置南谯州。北齐天保三年(552年)徙州于新昌郡。

2、隋开皇初废新昌郡,改顿丘县为新昌县,改南谯州为滁州;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新昌县为清流县,即今滁州市。大业初并入江都郡。唐武德三年(620年)复置。

3、明洪武初废清流县入州,洪武七年(1374年)属凤阳府,二十二年升为直隶州。1912年州废改滁县。1927年直属安徽省。

4、1949年隶皖北行署区,1952年复隶安徽省,1961年撤销蚌埠专区,复设滁县专区。1971年改滁县专区为滁县地区。1982年改滁县为滁州市(县级)。1992年撤销滁县地区和县级滁州市,改设地级滁州市,设立琅琊、南谯二区;原滁州地区行政区域划入。

二、地名来历

滁州得名于滁河,滁河古称“涂水”,滁州由古代“涂中”沿革而来。因滁河(涂水)贯通境内,又“涂”通“滁”,故名为“滁州”。《辞海》注:涂水,古水名,唐改“涂”作“滁”,即今安徽省滁河。直到北宋初,文字学家徐铉整理审核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才把“滁”字作为新附字收入其中。

三、风景名胜

欧阳修醉翁亭记深度解析(安徽省滁州市----欧阳修在此留下名篇醉翁亭记)(2)

1、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安徽省东部,滁州市西南郊,城山一体,是安徽省五大风景区之一。风景有让泉、濯缨泉、紫薇泉、归云洞、雪鸿洞、重熙洞、桃源等。1988年8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欧阳修醉翁亭记深度解析(安徽省滁州市----欧阳修在此留下名篇醉翁亭记)(3)

2、醉翁亭。坐落于安徽省滁州市市区西南琅琊山麓,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亭”。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的就是此亭。

欧阳修醉翁亭记深度解析(安徽省滁州市----欧阳修在此留下名篇醉翁亭记)(4)

3、琅琊寺。位于滁州市西南5公里处,据清光绪年间《募修滁州琅琊山开发律寺大雄宝殿缘起》记载:“琅琊山名自晋始,晋元帝为琅琊之称。山在滁城西南十里许,势伟拔,起伏绵旦,与丰山、花山争奇竞秀,而琅琊之名尤著,深岩邃谷中,修竹、清泉别饶佳趣。陡山之巅,南望大江如匹练,江以南诸山出没,隐现于烟云杳霭中,盖淮东胜境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