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轶,指探索研究非主流与散失文化的科学。所谓的轶,指散失事与闻。近两年来,在昆明房产中介的朋友圈里,有个高频词就是“师专附小”,这个学校如同美颜相机一般成了宣传远郊盘和滞销盘还能说得出口的不多的话术之一。今天想和大家探轶的话题就是这个被开发商奉若神明的学校。

滇中师专附小排名(探轶在昆明遍地都是的师专附小)(1)

没有官网的“牛校”成色几何在21世纪已经进入到第22个年头的时候,还能发现一个没有官网的“名校”确实是个奇怪的事,水木此次查找师专附小的相关资料可真是穷尽一切办法,这个学校没有任何公开发布的学校简介,一切资料均来自媒体的描述。在2021年商业自媒体“云南房网”的《5年10个校区,昆明“牛校”师专附小扩张迅猛》中写到,2019年12月成立的师专附小教育集团目前拥有和正在建设龙泉路校区、月牙塘校区、呈贡海岸城校区、嵩明分校、官渡学校、彩云城校区、禄劝九龙镇中心学校、云谷小镇分校、自贸区分校、呈贡高铁站分校等十个校区,不难看出,除了最早的北市区的两个校区外,只有官渡和彩云城算是城市发展新方向,如同昆明地铁四号线一样,它的其余校区均位于远郊甚至乡镇,而这些校区的特点便是与某个楼盘绑定,成为它们试图抬高房价的宣传海报的一部分。

滇中师专附小排名(探轶在昆明遍地都是的师专附小)(2)

从数量上来说,师专附小的确可以称得上“牛校”了,在家长们最关心的教学水平上,水木只能从不多的资料里找出一些端倪。2022年,一个本地教育自媒体声称通过包括师资力量、对口中学、硬件条件、生活质量、特色课程、地理位置、周边环境,灯塔指数等多个维度的评分首度评出了“昆明学区指南最喜爱的40个小学”名单,昆明师专附小月牙塘校区排名第九,而其他校区均未上榜。其实熟悉该校内情的人都知道,师专附小本校的两个校区月牙塘和龙泉路是云泥之别,前者在2000年建校之初就仅仅是为了众所周知的特定人群而设立的,仅仅是用了名字而已,而后者才是这个教育联合体龙头的实际水平,在水木向熟悉五华教育的朋友打听龙泉路校区的“江湖地位”时,人家回复是“我们只会对名校关注”,认为月牙塘=龙泉路=其他校区的家长们,显然是走入了误区。

没有母体的“附小”来自何方今年入学的小学生可能会有这样的疑惑,我们是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小学的学生,我们的小学究竟附在哪里?2016年才出生的萌娃们肯定不知道,早在十八年前他们母校的母体就已经消失了。

滇中师专附小排名(探轶在昆明遍地都是的师专附小)(3)

在百度百科的“昆明师专附小”词条中显示,其前身是云南省高等学堂师范传习所附属小学堂,始建于1905年。这句话被无数地产广告应用,同样也出现在了该校的校徽上,成为昆明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之一。那么事实是怎样的呢?首先要从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历史说起——1905年,清朝云南总督府把位于五华山开创于明嘉靖三年的五华书院改为云南高等学堂,并设立师范部。1907年,云南高等学堂改名为云南省立两级师范学堂,分初级师范部和优级师范部。1917年,辛亥革命后,云南省两级师范学堂改名为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址从五华山迁至今胜利堂处。1933年,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更名为云南省立昆华师范学校,1938年校址迁至潘家湾,今昆师路1号。这一时期,除这个学校外,昆明先后成立过云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云南省立第六师范学校、云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云南省立昆华艺术师范学校、云南省立昆华体育师范学校、云南省立虹山师范学校。抗日战争爆发后,这些师范学校又进行过多次整合和调整,合并部分师范学校为联合师范学校。至1949年,昆明地区保留的师范学校有3所:云南省立昆华师范学校、云南省立昆华女子师范学校、昆明县立师范学校。1950年,云南省将上述3所学校合并,组建昆明师范学校。1956年,昆明市新成立昆明第二师范学校(地址在火车北站东北侧),原昆明师范学校更名为昆明第一师范学校。1957年,云南省决定新建昆明民族师范学校(地址在龙泉路小麦溪)。1962年,昆明第一师范学校、昆明第二师范学校、昆明民族师范学校,“三师”合并,还原昆明师范学校校名,校址为龙泉路小麦溪原昆明民族师范学校。原在潘家湾的昆明第一师范学校校址,改设昆明第二十三中学。1981年,昆明师范学校的幼师班独立出来,在潘家湾原昆明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校址,成立昆明幼儿师范学校。1984年,在潘家湾原昆明第一师范学校校址,成立昆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昆明第二十三中学改为昆明师专附中。1987年,在昆明市教师进修学校的基础上,筹建昆明教育学院。1998年,将筹建中的昆明教育学院并入昆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2001年,昆明师范学校和昆明幼儿师范学校,整体并入昆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以昆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昆明大学为主体,创建全日制本科综合大学昆明学院。​从目前所能找到的史料来看,没有显示云南省高等学堂师范传习所附属小学堂有历史传承的痕迹,作为师范学校有附属学校的确是传统,省立昆华师范学校、省立昆华女子师范学校、昆明县立师范学校都在不同时期分别且断续地设立有附属小学,但要说这些小学是后面位于小麦溪的小麦溪的中专学校“昆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前身或传承,只能说很牵强。在80年代小麦溪水木印象里曾经的确有过一个很小的学校“昆师附小”,但这个学校再当时北郊片的水平连几个厂矿的子弟学校都不如,很没存在感。

滇中师专附小排名(探轶在昆明遍地都是的师专附小)(4)

​我们接着昆明师专的历史往下看就会发现更奇怪的事情,昆明地区师范教育的变迁历史表明,近代以来昆明地区的初等、中等师范教育和教师的继续教育,都先后归入了昆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继而又归入了昆明学院。2004年师专作为主体之一创建昆明学院时,并没有将这个“附小”带走,按理说昆明学院的教学机构有近一半都和师范有关,附小是个必备品,按照惯例应该成为“昆明学院附属小学”才对,但这个名额似乎一直空缺,仅有一个2018年合作成立的附属经开学校而且直到现在昆明学院还在设立有“附属学校筹备办公室”,却从没想过要把这个“儿子”带回家。更为费解的是,从名称上,“师专附小”和昆明学院是有着直接血缘关系的,但是昆明学院的师范类专业的实习基地名单中有永昌小学、求实小学、东站小学、晓东小学甚至杨林中心小学和小板桥中心小学,却没有自己的“附小”,是看不上还是另有隐情? 没有依据的“聂耳母校”有傍名人之嫌​在媒体上能查到的昆明师专附小简介里,都有这样一句话“著名音乐家、国歌的曲作者聂耳幼时曾就读于附属小学堂,成年后又亲自为学校谱写过校歌。”校歌一事,水木不清楚不敢妄言,但说聂耳是师专附小校友水木就要说道一下了。

滇中师专附小排名(探轶在昆明遍地都是的师专附小)(5)

1912年2月14日聂耳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甬道街73号。1919年聂耳进入昆明县立师范附属小学,注意,这个学校并不是师专附小“校史”里说的云南省高等学堂师范传习所附属小学堂,而是现在的长春小学.因为无法按学校的规定缴纳童子军服装费,1922年聂耳被迫转学进入昆明私立求实小学高小部(就是现在的昆十中前身)就读,1925年聂耳考入云南省立第一联合中学(昆二中),1927年初中毕业考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高中部。从任何史料来看,可以说聂耳是长春小学、昆十中、昆二中和昆明学院(聂耳就读省一师时期的课桌椅、钢琴等全部物产和文件档案,都转到昆明学院)的校友,但无论怎么也算不上师专附小的校友,用此“伪史”实在有傍名人之嫌。 师专附小为何不改名?昆明师专的名称已于2004年注销,而昆明师专附小的名称却存在到了今天,与之相同的还有位于丹霞路的昆明师专附中,甚为诡异和不解。一般来说附小的优势在两点,一是来自高校母体更好的招生、教学、师资和财政资源优势,这一点师专附小是没有的,刚才说了它的母体昆明学院以及彻底与之脱钩是一个普通的市属小学,其次是进了附小进体系内的附中更容易,这一点也没有,虽说都是市属学校,但位于五华区师专附小并不能直升位于西山区同样教学水平很普通的师专附中。那么该挂着这么一个古怪校名的原因就很简单了,都是利益使然。

滇中师专附小排名(探轶在昆明遍地都是的师专附小)(6)

​首先,刚才已经说了,从“江湖地位”上来说,师专附小在五华区都难称“牛校”,但就是这个校名深得各种边远滞销楼盘的开发商喜爱,前几年昆明城市外拓、大开发商围猎、各板块的竞争进入白热化,但无论是哪个区域,学区房都是硬通货,而外围新拓区域建设的名校分校,也令大众趋之若鹜。师大附小云大附小实在太贵,那么这个师专附小又是市属“牛”校、百年“名”校、高校附属,这些元素完全是房价提升三件套啊,在广大百姓心目中,大学的吸引力还是很强的,连带大学办的附属学校,也会比较令人信服,认为可以较好地抬高区域基础教育的品质,为此买单高额的房价是理所应当的。加之师大附小在昆明又是神级存在,仅仅差了一个字的师专附小就被开发商包装成了“附字辈”的档次,怎么舍得换成“龙泉路小学”这么个根本卖不出房子的校名。

滇中师专附小排名(探轶在昆明遍地都是的师专附小)(7)

其次,堂堂一个昆明市,现在连个市属高校都没有,原来属于昆明市的昆明师专和昆明大学合并成昆明学院后成为了省属院校,目前昆明市名字里带高校的只有个昆明开放学院和铁路转过来的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实在上不得台面。师专附小只能挂个祖宗的招牌在这里招魂般展示“我们祖上也是阔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