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阵法同古兵法一样, 是中国军事传统文化的瑰宝,懂兵法必会阵法, 方能自如地用兵布阵。然而, 因为古阵法的描述与记录相当困难, 关于古阵法的书籍资料极为罕见,许多阵法已失传, 幸存阵法的具体结构也已变得相当模糊, 还被附会了不少神秘的色彩, 由此滋生出许多谬传, 致使古阵法这一宝贵的财富未能得到很好的利用。

古代打仗是如何布置的龙门阵(冷兵器时代的辉煌)(1)

没有阵法的战争就是一场杂乱无章的群殴,古中国,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军队多兵种与群体作战的效果,产生了阵法——军队在投入战斗时,根据地形条件、敌我实力等具体情况而布置的战斗队形,从基础的一兵、一伍、一列开始,一直到全军,都做到“立兵伍,定行列,正纵横”。为此,《孙膑兵法》将阵完整系统地分为十种阵形,即:“方阵、圆阵、疏阵、数阵、锥形阵、雁形阵、钩形阵、玄襄阵、水阵、火阵。”

方阵是古代军队战斗的最基本队形,阵形内外相维,四面如一,攻守结合,有正有奇,虚实并用,战车、步兵、骑兵都能使用。方阵由前军、中军和后军相互嵌套排列而成,方阵平面呈现“回”字形状,大的方阵都由小的方阵组成,这就叫“阵中容阵”,孙膑认为方阵应该“薄中厚方”,就是说方阵中央的兵力少,四周的兵力多。中间兵力少,可以虚张声势。四周兵力多,可更好地防御敌人进攻,可谓是一种攻防比较平衡的阵形,鼓旗帜一般部署在方阵的后方。《六韬》载,不列阵的单个士兵,一名骑兵抵挡不了一名步兵,但是若排列成阵式,则骑兵可与八倍数量的步兵抗衡。

圆阵是古代军队野战防御战时的战斗队形,为了进行环形防御的,金鼓旗帜部署在中央,没有明显的弱点。“圆阵者,所以槫也。”圆阵的作用是当军队在野战中转入防御时,就要由方阵变为圆阵,采取环形防御。《武备志》卷五十四有“裴绪演孙武圆阵图”,可供参考。圆阵用于防守的情况,在古代战争中有不少实例。如《汉书项籍传》载:项羽兵败于垓下后,仅剩二十八骑。为了作最后的防御,项羽乃“为圆阵”,即结成一个小的圆阵。又如《魏书杨播传》载:北魏时的左将军杨播在一次南征时,被敌军围困于淮河南岸,杨播“乃为圆阵以御之”。

疏阵是作战时因己方兵力少而采取的一种疏散的战斗队形。“疏阵者,所以虚张声势也。”孙膑认为,疏阵的列法,是由于兵力少,所以要显示强大。可用旗帜显示威武,可用较多的武器显示人多。因此必须加大行列间的距离和间隔,还要多竖各式各样的旗帜,把光亮锋利的武器插在旗旁。队列稀疏,不可让敌人迫近;战车不要驰骋,步兵不要急走。疏阵的一般用法在于把士卒分成若干战斗小群,或者前进、后撤,;或者出击、固守,或者给敌人以威胁,或者截击精疲力竭的敌人。

数阵是一种密集的战斗队形。 “数阵者,为不可掇。”孙膑认为数阵的列法是行列间距离间隔要缩小,但必须行列靠近而不混乱,兵器密集而使用自如。前后要能相互支援。若敌人退走,不要出阵追击;敌人进攻,不要出阵阻击,或者截击其迂回部队,或者挫其前锋锐气。阵势要严密得无隙可乘,两翼要稳如泰山,便不会被敌人攻破。

锥形阵又叫牡阵,前锋如锥形的战斗队形。锥形阵必须前锋尖锐迅速,两翼坚强有力,可以通过精锐的前锋在狭窄的正面攻击敌人,突破、割裂敌人的阵形,两翼扩大战果,是一种强调进攻突破的阵形。

雁形阵是一种横向展开,左右两翼向前或者向后梯次排列的战斗队形,向前的是“V”字形,就像猿猴的两臂向前伸出一样,是一种用来包抄迂回的阵形。但是后方的防御比较薄弱。而向后的排列的就是倒“V”字形,则是保护两翼和后方的安全,防止敌人迂回,如果两翼是机动性比较强的骑兵,则在静止时,可获得处于中央步兵的保护与支援,而又可发挥进攻骑兵的威力,增加突然性。

钩形阵正面是方阵,两翼向后弯曲成钩形,保护侧翼的安全,防止敌人迂回攻击后方指挥金鼓之所在。“钩形之阵者,所以变质易虑也。”孙膑认为:钩形阵,正面的部队要列成方阵,左右两翼要向后弯曲成钩形。金、鼓、号角要齐全,各色军旗要齐备,并使士卒能辨别号令、识别旗号。如此才能应付战场上各种情况的变化。

玄襄阵是古代作战时所采取的一种疑阵。“玄襄之阵者,所以疑众难敌也。”孙膑认为,玄襄之阵,必须多设旗羽,鼓声错杂而雄壮,士卒表面混乱而实际稳定,兵车看来杂乱实际却在行进,让整治有序的兵车和士卒故意发出嘈杂的声音,好像从天而降,如同自地而出,步卒往来,终日不绝。若如此,就会迷惑敌人,打乱敌人原来的部署。

水阵是古代用于水上作战的战斗队形。 “水阵者,所以伥固也。”孙膑认为,水战的方法,必须多用步兵,少用战车,让部队把钩子、木筏、小艇、叉子、快艇、桨、船等各种水战用具都准备好。船队前进时,必须前后相随,后撤时不要相互拥挤。船只亦可并列起来,顺流而下,以敌军人员为射击目标。水上战斗的方法是,用轻便船只作指挥船,用快艇进行联络,敌人退走就追击,敌人前进就迎战。进退都要根据情况慎重处理,使船队严整有序。敌人移动时要阻碍它,敌人布阵时要袭击它,敌人调整部署时要分割它。敌军武器的种类、车辆和步兵的数量,都必须查明。一面攻击敌船,一面封锁渡口。同时还要把敌兵到来的情况,告知兵民。

火阵是古代用于火攻的战斗队形。“火阵者,所以拔也。”孙膑认为,火攻的方法,沟垒都筑成了,还要再挖一些沟堑,每隔五步,堆放柴草,要疏密均匀,纵火的人不必多,令每人都准备一支纵火用的草把,动作必须敏捷利落。要注意方向,避开下风,以免火烧自己,否则不但不能战胜敌人,反而会因此而失败。若敌处下风,又在低而平坦、野草丛生的地方,火发时,敌全军将士就无处可逃。在此情况下,就可以用火攻,尤其是大风天气,杂草丛生,柴草齐备,敌人营寨,戒备不严,更可以用火攻。

古代阵法一般以方、圆、锥为主,锥形阵主攻,将最精锐的车兵放置前沿作冲击用。圆阵主守,车兵置于阵中央。方阵攻守兼备,车兵置于后,保证阵形有足够的厚度和反冲击的力度。疏阵、数阵是以步兵打车兵的战法,类似于以后的散兵阵,以小股混合步兵依什伍行列独自作战,尤以吴、楚用得多。雁行阵是弩兵的特殊战术,长处在于加大弩兵的正面远程火力密度,玄襄、钩行则较复杂,除非训练有素,才能运用自如,威力也大,相当于大兵团的兵种配合。以玄襄为例,弩兵在前阵,射完后后撤,车兵在两侧,长戟在中阵,长矛在后阵,讲究的是一浪接一浪的攻击,战国时期只有魏、秦两国能列此阵迎敌。钩行阵则是标准的车兵终极阵法,预先将车兵排在钩的两头,中间放置弩、戟、矛诸兵种,由中间先出动攻击,两侧纵列的车兵出击,戟兵等集群兵种再跟上。

古代打仗是如何布置的龙门阵(冷兵器时代的辉煌)(2)

战阵是士兵士气的源泉,尤其是对于单兵作战能力弱于对手的一方来说,更需要重视保持阵形,才可发挥出集团作战的威力。因此,古代战争最大的伤亡和战果不是在有组织的对抗中,而是在破坏了敌军阵形之后才是屠杀的开始。所以说,在实力相差不大、双方互相对峙的情形下,战斗双方往往想方设法破坏敌方阵形的稳定性。比如派遣少量骑兵,不断反复地冲击,防止敌人布阵,而布阵过程中,往往派遣弓箭手占领控制一定地幅,使用远程攻击武器控制大片地域,防止敌人冲阵。在破阵时,或派遣强悍勇士为先导,破入阵中而大军随后进行强行突破,或引诱敌军进入复杂地形,或迂回攻击薄弱部位。在如此残酷的战争中,将士们不得不精研阵法,使得阵形在历次战争中经受磨炼,鹤翼、鱼鳞、冲轭、长蛇、车悬等。

鹤翼是古代战争常用阵形,是专供包围用的阵形。此种阵形,主将位于中央(多半是弓步兵),两侧是副将,两侧最好使用骑兵,当敌人后方有我方部队出现时,两翼立刻可以拉长,跟我方部队会合,立刻形成包围。这被认为是唯一可以积极攻击的阵形。其实严格说来,也就是要形成包围圈。这种阵形的弓箭攻击力较不集中,所以效果不是很强,一般会跟雁形进行比较。

鱼鳞是把兵团分成五到六段,一层压一层的阵形。主将的位置是位于中后方,鱼鳞跟锥形的不同点,就在于三角形的宽度,而且鱼鳞在前方的部队,通常跟保护主将的是一样密集的。这样的排列造成鱼鳞跟锥形迥异的结果。由于锥形的部队比较散,所以互相推挤效果小,移动速度非常快。但是速度稍慢的鱼鳞却可以突击。鱼鳞跟鹤翼都是“文官阵形”,也就是主将不用在前面亲自带头攻击,而是躲在后面。但是鱼鳞防守力很弱,被人背后一冲,立刻全军溃散,因为背后露出太多了。

“锋矢”就是在全军形成箭状的样子。主将的位置在最前面,所以适合战斗力高的勇将。由于最前面的部队非常密集,所以也是突击阵形。此外,此种阵形的后方是一平行队形,所以在山地的移动效果相当好,当然此阵防守也是很弱的,因为背后露出太多。

“冲轭”是车前方的横木,作为阵形就是英文字母X形阵。把队形排成X形最大的效果就是从前、左、右三方来的敌人都如同前方一样。这是个相当好的山地防守阵形。

长蛇阵全阵分阵头、阵尾、阵胆三部分。阵形变幻之时,真假虚实并用。长蛇阵是根据蛇的习性推演而来的,共有三种变化:“击蛇首,尾动,卷;击蛇尾,首动,咬;蛇身横撞,首尾至,绞。”此三种变化,长蛇阵运转犹如巨蟒出击,攻击凌厉。两翼骑兵的机动能力最为重要,所以要破除长蛇阵,最好的方法就是限制两翼机动能力,以使其首尾不能相顾。所以,最佳的方法就是,揪其首,夹其尾,斩其腰。详细方法就是在我方步兵阵群中设置陷阱,以两个步兵方阵协作阻止对手两翼骑兵运动,使其无法发挥其机动灵活的能力,再以强悍重骑兵为主对其蛇腹步兵发动强悍冲击,使其阵形散乱无序。一举击溃步兵方阵,将长蛇阵切割成为三块,如此一来,长蛇阵各自为战,无法再以三方配合作战,阵势不攻自破。

车悬是一种骑兵阵。骑兵的战术大部分时间里就是正面突击、长途奔袭、战略合围、断敌后路等等,但这时的汉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琢磨出了一种新战术——车悬,也就是突击战术的加强版,不像突击那样一窝蜂似的蜂拥而上,更注重各骑之间的间隔,因为车悬阵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能算是阵,所以后世兵家大都对此阵抱不置可否的态度,随着骑兵的衰弱,后人无法亲身感受其威力罢了。

没有阵法的战争就是一场杂乱无章的群殴,冷兵器时代的古中国,对方阵作战研究可谓是登峰造极,给后人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