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古代历史,结束生命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排除他杀和病亡,通常有投河湖江海、跳崖、绝食、自缢、自刎、服毒等等。而在其中,有一种自杀方式最为特别,令很多人摸不着头脑,那就是“吞金自杀”。

古代最奇葩的自杀方式(古代最奇葩的自杀方式)(1)

一、“吞金自杀”由来已久。

在古代,吞金自杀的案例比比皆是,史书和文艺作品中屡见不鲜。而且有很多兵败的将领、宫中的太监或者丧夫的女性,在选择自杀时还是会选择“吞金”来了结自己的生命。

《红楼梦》中第六十九回:王熙凤借刀杀人尤二姐吞金自杀。

1895年,镇守威海卫陆路南帮炮台的清军将领戴宗骞,在其兵败后吞金自杀。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当时镇守大沽口的清朝将领罗荣光在战败之后,因为害怕受到朝廷的追责,选择了“吞金自杀”。

《明史 列传一 后妃》宦官张敏吞金自尽。在明宪宗时期,万贵妃深受皇宠,但是万贵妃在第一个皇子夭折之后,再也没能为明宪宗诞下子嗣。这让万贵妃十分害怕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所以一旦后宫有妃子怀孕,她就会想办法让其流产。但是在当时,有一位妃子在太监张敏的帮助下,偷偷诞下皇子,并且养到了六岁,后来张敏还将这件事告诉了明宪宗。但是不久之后,那位妃子便暴毙而亡,张敏也害怕遭到万贵妃的报复,很快就“吞金而死”。

古代最奇葩的自杀方式(古代最奇葩的自杀方式)(2)

二、黄金真的有毒吗?

黄金本身是无毒的,而且性质稳定,胃酸也不能将其消化掉,吃下去的黄金会随着消化道排出体外,不会存留在体内,也不会导致中毒。古代也有用黄金打造的器物,用来盛放食物和酒。而且,现如今也有在酒或者蛋糕等食物食品里添加食用金箔,吃下去并不会危害健康。那么为什么会有“吞金而亡,吞金自杀”这种说法呢?

唐代医书《本草拾遗》中,就记载了:“诸金有毒,生金有大毒,药人至死。”唐代著名中药学家陈藏器就指出:“本经云黄金有毒,误甚也。生金与彼黄金全别也”。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毒金即生金,出交广山石内,赤而有大毒,杀人,炼十余次,毒乃已”。但是实际上,长期以来人们混淆了一个概念,那就是古代医书中确实记载了“金”有毒,可这种“金”并非是日常的黄金器物那种“熟金”,而是一种“生金”。这种生金特指刚刚开采出来,未经过冶炼的天然黄金。

现代科学表明,“生金”之所以有毒,也并非是因为金元素有毒,而是因为天然黄金中含有大量的铅、汞、银、铁、铜等有毒金属,如果提炼纯度不够就会导致了“生金有大毒”。而人们日常所见的黄金,一般都经过了多次冶炼,有毒金属都被剔除掉了,所以也就没有了毒性。

古代最奇葩的自杀方式(古代最奇葩的自杀方式)(3)

三、吞金死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第一种:中毒死亡。纯金虽然无毒,但由于古代提纯手段较为落后,金子内可能含有其他有毒物质或重金属,特别是铅、汞等有毒物质,从而致人丧命。

第二种:肠道破裂感染致死。黄金比重较大,吞入后压迫肠道,无法消化又无法排出,甚至有的黄金有尖锐棱角,最终导致划破肠道引发腹腔感染而死。

第三种:压迫窒息死亡。如果体积太大,吞下之后极有可能造成呼吸道阻塞,从而导致窒息死亡。

  第四种:“金”指其它有毒物质。古人所指的吞金,也有可能指其它金属。例如汞金,俗称泥金,常见的汞金是从含自然金矿石中用汞(即水银)萃取金微粒形成的初级金矿产品。如果金是指这些的话,那么吞金肯定是会致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