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铁金属材料

一、铁的单质

1.概述

在一定条件下,铁作为还原剂能与某些非金属单质、酸和盐溶液反应。铁与氧化性较弱的氧化剂反应时,生成 2价铁的化合物;铁与氧化性较强的氧化剂反应时,生成 3价铁的化合物。

2.化学性质

(1)Fe与Cl2反应:2Fe+3Cl2==点燃==2FeCl3

(2)Fe与S反应:Fe+S==加热==FeS

(3)Fe与水蒸气反应:3Fe+4H2O(g)==高温==Fe3O4+4H2

必修一化学一二章知识点总结(干货化学人教版)(1)

(4)Fe与FeCl3溶液反应:Fe+2FeCl3==点燃==3FeCl2

(5)Fe与O2反应:3Fe+2O2Fe3O4

二、铁的重要化合物

1.铁的氧化物

必修一化学一二章知识点总结(干货化学人教版)(2)

2.铁的氢氧化物

(1)在FeSO4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会先生成白色絮状Fe(OH)2沉淀,Fe(OH)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Fe(OH)3,所以沉淀会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

(2)Fe(OH)3是红褐色、难溶于水的固体,加热时能失水生成红棕色氧化铁粉末,方程式为2Fe(OH)3==加热==Fe2O3+3H2O。

3.铁盐和亚铁盐

(1)性质

Fe2+的溶液呈浅绿色,Fe2+处于铁的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Fe3+的溶液呈棕黄色,Fe3+处于铁的高价态,遇Fe、Cu、H2S等还原剂时表现为氧化性。

(2)鉴别

必修一化学一二章知识点总结(干货化学人教版)(3)

(3)转化

必修一化学一二章知识点总结(干货化学人教版)(4)

三、铁合金

1.合金

合金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它的成分金属低,但硬度和强度一般比它的成分金属大。

2.铁碳合金

(1)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两种铁碳合金。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

(2)钢是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合金。

必修一化学一二章知识点总结(干货化学人教版)(5)

(3)不锈钢的主要合金元素是铬和镍。

四、铝和铝合金

1.铝单质

(1)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是一种活泼金属,在常温下就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2)铝是两性金属,与酸或者强碱都能发生反应:

2Al+6H+===2Al3++3H2↑

必修一化学一二章知识点总结(干货化学人教版)(6)

2.氧化铝

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与酸或者强碱都能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

Al2O3+6H+===2Al3++3H2O

必修一化学一二章知识点总结(干货化学人教版)(7)

3.氢氧化铝

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铝离子,或者与碱反应生成偏铝酸根离子:

Al(OH)3+3H+===Al3++3H2O

必修一化学一二章知识点总结(干货化学人教版)(8)

五、新型合金

1.储氢合金

是一类能够大量吸收H2,并与H2结合成金属氢化物的材料。具有使用价值的储氢合金要求储氢量大,金属氢化物既容易形成,稍稍加热又容易分解,室温下吸、放氢的速率快。

2.钛合金

钛合金强度高、耐蚀性好、耐热性高。主要用于制作飞机发动机压气机部件,以及火箭、导弹和高速飞机的结构件,还可以用于制造耐压球。

第四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构成微粒及作用

必修一化学一二章知识点总结(干货化学人教版)(9)

2.数量关系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

3.微粒符号及其意义

必修一化学一二章知识点总结(干货化学人教版)(10)

4.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电子先从内层排起,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

(2)第n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3)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为8个(K层只有2个)。

二、元素周期表

1.原子序数

(1)定义: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所编的序号。

(2)数量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2.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必修一化学一二章知识点总结(干货化学人教版)(11)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7个横行,7个周期)

必修一化学一二章知识点总结(干货化学人教版)(12)

(2)族(18个纵列,16个族)

必修一化学一二章知识点总结(干货化学人教版)(13)

三、核素

1.元素、核素、同位素

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同位素)。

2.同位素的性质

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但物理性质不同。

3.重要核素的应用

必修一化学一二章知识点总结(干货化学人教版)(14)

4. 核素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1)原子(即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即核素)的质量与12C质量的1/12的比值。一种元素有几种同位素,就有几种不同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2)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该元素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原子百分比算出的平均值。如:Ar(Cl)=Ar(35Cl)×a %+Ar(37Cl)×b %。

四、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1.碱金属元素

(1)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ⅠA族

(2)相似性

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有1个电子,很容易失去,因此碱金属元素的最高正价为+1价,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碱(LiOH除外)。

(3)递变性

从Li到Cs,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半径递增,碱金属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增,单质的还原性递增,单质与氧气或水反应的剧烈程度递增,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递增

(4)物理性质

碱金属单质都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铯略带金色光泽)、硬度小、密度小、熔沸点较低,良好的导电、导热性,有延展性。

2.卤族元素

(1)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ⅦA族

(2)相似性

卤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有7个电子,很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因此卤素原子的最低负价为-1价,最高正价为+7价(氟元素除外)。卤素单质均具有氧化性,氢化物都是强酸(HF除外)。

(3)递变性

从F到I,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半径递增,卤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递减,元素的非金属性递减,单质的氧化性递减,离子的还原性递增。与氢气反应的剧烈程度递增,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递减,氢化物溶液的酸性递增,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递减。

(4)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2NaBr+Cl2===2NaCl+Br2

2KI+Cl2===2KCl+I2

2KI+Br2===2KBr+I2

(5)物理性质

卤素单质都有颜色,有毒,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易溶于苯、汽油、四氯化碳、酒精等有机溶剂。从F2到I2,颜色逐渐加深,熔、沸点逐渐升高,密度逐渐增大,在水中的溶解度逐渐减小。

五、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1.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

3.同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在同一族中,从上到下,核电荷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增强,氧化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

六、元素周期表和与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1.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必修一化学一二章知识点总结(干货化学人教版)(15)

2.元素化合价与位置的关系

(1)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族序数;

(2)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原子所能失去或偏移的最外层电子数(O、F除外);而最低负化合价等于使原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所需得到的电子数。

(3)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和它的最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之和等于8。

3.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必修一化学一二章知识点总结(干货化学人教版)(16)

七、化学键

1.概念:相邻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2.分类

必修一化学一二章知识点总结(干货化学人教版)(17)

3.比较

必修一化学一二章知识点总结(干货化学人教版)(18)

4.类型判断

(1)从物质构成角度判断

必修一化学一二章知识点总结(干货化学人教版)(19)

(2)从物质类别角度判断

必修一化学一二章知识点总结(干货化学人教版)(20)

5.电子式

(1)概念: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

(2)书写方法

必修一化学一二章知识点总结(干货化学人教版)(21)

(3)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必修一化学一二章知识点总结(干货化学人教版)(22)

6.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

必修一化学一二章知识点总结(干货化学人教版)(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