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从戏剧和礼仪的角度,说说杨九郎的鞠祭。

杨九郎拜师样子(从礼仪和戏剧说杨九郎的鞠祭)(1)

杨九郎行的这个大幅度鞠躬,叫鞠祭。

鞠祭是祭礼,起源于商代。

商代祭天时,人们将牺牲(牛、羊、鸡等祭品)弯过来,使牺牲变成圆形,放在盘子里祭祀,表示对上天的恭敬。

后来,人们对上天表示恭敬时,就像牺牲一样弯下腰。

杨九郎拜师样子(从礼仪和戏剧说杨九郎的鞠祭)(2)

我国古代的礼分五大类,吉、凶、宾、军、嘉,总称“五礼”,其中吉礼是五礼之首。

祭礼是吉礼。

我们的传统文化重视祭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祭礼的对象有三类,天神、地祗、人鬼,其中的人鬼就是祖先。

从血脉说,我们会祭祀我们的祖先;从事业说,有传承的行业会祭祀祖师爷和已故的师长前辈。

杨九郎拜师样子(从礼仪和戏剧说杨九郎的鞠祭)(3)

人们把祭礼称为吉礼,因为人们相信祖先能够保佑人们,给人们带来吉祥好运。

祭祀是吉礼,丧葬礼才是凶礼,这一点要分清。

我们普通人很少行这样的礼了,但是戏剧行业的从业者,尤其是优秀的从业者,大多保持着对神明的敬畏。

敬于心形于外,则为礼仪。

包括相声在内的戏剧从业者对祖先、神明的感知,对礼仪、规矩始终坚守,只是外在表现形式各有不同。

杨九郎拜师样子(从礼仪和戏剧说杨九郎的鞠祭)(4)

郭德纲的表现是在后台供奉牌位,杨九郎的表现是行鞠祭礼,陈佩斯的表现是拜台,吴彼的表现是祈祷:愿戏剧之神保佑,让这些年轻的演员把自己的艺术生命绽放在舞台上。

不同的剧组和剧团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但内心的敬畏虔诚相同。

就连剧组开机也有开机仪式,有香火牺牲,要礼拜四方。

行外的人将之称为戏剧专业玄学,行内的人笃信不疑。

因为在最原始的源头,戏剧就是礼仪,礼仪就是戏剧,礼仪和戏剧的传承不断不息。

杨九郎拜师样子(从礼仪和戏剧说杨九郎的鞠祭)(5)

戏剧和礼仪起源于巫覡时代。

《说文》解释巫,为“以舞降神者也。”

《书▪伊训》疏:“巫以歌舞事神,故歌舞为巫覡之风俗也。”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中说:“盖群巫之中必有象神之衣服形貌动作者,而视为神之冯依,故谓之曰灵……盖后世戏曲之萌芽,已有存焉者矣。”

孔子维护由巫术礼仪发展而来的周礼,把礼发扬得亲切简明人皆能行,将礼仪渗透进生活,推进了古代社会生活的泛戏剧化。

这种泛戏剧化,在戏剧行业不断传承,直至如今。

相声是戏剧的一支。

相声的祖师爷东方朔与弄臣一捧一逗,取悦君上。

唐代的参军戏出现了苍鹘和参军的角色分配,苍鹘实际上起的是捧哏的作用。

宋元杂剧有使砌、诨砌等滑稽表演。

明代的笑乐院本、过锦戏,直至清朝集大成的京剧,都有插科打诨,也就是现挂。

直到清后期,因为国丧不能动响器,朱绍文撂地表演,开创了近代的相声。

虽然有了独立的表演形式,但相声演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会组织起来演笑剧、演话剧、拍电影,并没有从戏剧中完全剥离。

相声演员和别的戏剧演员一样,对神明有独特的感知和敬畏。

戏剧演员将自己感受到的神明称为戏剧之神,相声演员将自己感受到的神明统称为祖师爷。

杨九郎拜师样子(从礼仪和戏剧说杨九郎的鞠祭)(6)

德云社的后台,供奉着行业祖师爷东方朔,还有德云社的长辈故人。

小岳说起他们,除去敬畏,还有亲热和怀念:“不用害怕,他们会保佑我们。”

在世的人思念故去的人,也相信故去的人会保佑自己,所以,在世的人会供奉、会祭祀,视他们为神明,向他们祈求吉祥。

没有经历过的人不会懂,经历过的人,看得到,感觉得到。

杨九郎拜师样子(从礼仪和戏剧说杨九郎的鞠祭)(7)

《戏剧新生活》第二期,丁一滕看了以父爱为主题的《鸡兔同笼》,想起自己已故的父亲,泪流不止。

修睿对他说老爷子能看见,好好演,因为戏剧可通神灵。

丁一滕在接受采访时说在某一个瞬间,自己和父亲有了相同的感觉,也感受到了相同的命运。

我觉得所有的能量,所有故去的人,我身边故去的人,我思念的人,保佑我的人,他们都融汇到戏剧舞台上,他们都是我说的戏剧之神。

杨九郎拜师样子(从礼仪和戏剧说杨九郎的鞠祭)(8)

神明并不虚幻。神明在演员心里。

演员感觉得到,尊重相声、尊重戏剧的人都感觉得到。

去年张云雷的访谈《一天零一页》,雷晓宇站在三庆园的舞台上,看着三把折扇、两方白巾、一块醒木,说我是相信舞台上方是有灵的,你不知道是什么,但你知道这种超越性的能量是在的。

雷晓宇尊重张云雷,尊重张云雷从事的相声,尊重张云雷的舞台,所以她第一次登上三庆园的舞台,就感受到了舞台上方有灵,感受到了那种超越性的能量。

张云雷尊重相声,所以他相信有祖师爷,他说“既然祖师爷你没有放弃我”,说“你信不信如果我要是这么选择了(不说相声只唱歌),肯定第四回,嘡,这回祖师爷会给我一个狠狠的东西,因为你忘本了。”

杨九郎尊重相声,所以他站在舞台上,会感觉到神明的存在,他知道那是千百年来靠演戏吃饭的数不清的艺人不灭的精魂,他知道那是对德云社有过存亡断续之恩的前辈,他知道那是会保佑他的父亲。

所以,杨九郎会行鞠祭大礼。

现场的观众是在观礼,而非受礼。

懂了鞠祭是吉礼,懂了礼仪和戏剧的关系,懂了相声和戏剧的关系,也就懂了相声和祭礼的关系,懂了杨九郎为什么会在自己的舞台上行鞠祭礼。

至于不在现场、不懂鞠祭、不尊重相声的人,就不必纠结这个礼让自己折寿了。

无知少教还自作多情洋洋得意言之凿凿,自己看不见神明,不代表别人看不见。

自己没祖先,不代表别人没祖先。

自己不懂礼,还要嘲笑别人不懂礼。

哪来的脸?

借用相声里的一句话:你的这个,还不如我的这个!

杨九郎拜师样子(从礼仪和戏剧说杨九郎的鞠祭)(9)

杨九郎拜师样子(从礼仪和戏剧说杨九郎的鞠祭)(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