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说《西游记》中,我们动辄可以看到属于道教的神仙和属于佛教的菩萨联手降妖伏魔、惩恶扬善的情节这些情节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道教与佛教长期共存、互相影响、相互渗透和吸收的特点在这种包容性很大的宗教文化氛围中,中国的有些庙宇往往既供奉佛教神灵,也供奉道教仙家,而更奇妙的是,还有一些佛、道双栖的神仙—既是佛教的菩萨,也是道教的神仙慈航真人观世音就是这样一位深受佛、道两教信徒高度崇奉的神仙,她在佛、道两教中香火都很旺盛,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道教观音菩萨名字?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道教观音菩萨名字(慈航真人观世音)

道教观音菩萨名字

在小说《西游记》中,我们动辄可以看到属于道教的神仙和属于佛教的菩萨联手降妖伏魔、惩恶扬善的情节。这些情节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道教与佛教长期共存、互相影响、相互渗透和吸收的特点。在这种包容性很大的宗教文化氛围中,中国的有些庙宇往往既供奉佛教神灵,也供奉道教仙家,而更奇妙的是,还有一些佛、道双栖的神仙—既是佛教的菩萨,也是道教的神仙。慈航真人观世音就是这样一位深受佛、道两教信徒高度崇奉的神仙,她在佛、道两教中香火都很旺盛。

观音,全称“观世音”,是梵文的意译,又译作“观自在”、“观世自在”、“观音声”等,别称救世菩萨、莲花手菩萨、圆通大士等等。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沿用至今。“观世音”今天的意思就是世间一切遇难众生只要一心称念善萨名号,菩萨就会及时她现其音声而前来相救。佛教的(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称:“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观世音菩萨信仰传入中国大约是魏晋时期,入华初期,观音本以“伟丈夫”男菩萨的形象出现于佛殷神堂,但到南北朝时期,观音就渐渐演变成一位慈祥、典雅、和蔼、俊秀、飘逸的女菩萨形象了。正如《楞严经》中所说的,如果有女人好学出家,观音可以在她们面前现比丘尼身、女主身、国济夫人身、命妇身和童女身,为她们说法。唐代,观音菩萨多被塑造为眉如新月、樱桃小口、面容安详、头戴宝音冠,长发垂肩、天衣斜披的美丽女性。此后各个时期,观音菩萨的面貌虽略有变化,但都是一个美丽、的女性形象。宋元以后,随着观音信仰的广泛流传和三教合一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本属于佛教系统的观音菩萨与道教的女仙信仰糅合,在民间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慈航真人”信仰,由此,观音菩萨便被道教转奉为“慈航真人”,成为救济苦难、扶危释厄的女仙,又因为她善于救助妇女儿童,助人孕产,所以道教有时还将其奉为送子娘娘。

与观音菩萨由男性演变为女性的情形一样,民间传说中的慈航真人最初也是一位男仙,法号“慈航大士”,有一次,他为了救助一名临危的产妇,碍于身份,情急之下,只好化身一名道姑,结果虽然救了产妇母子,却染生产污秽而无法复其原身,但其善行感动上天,玉皇大帝命其掌管人间百姓皈依正果之责。从此以后,真人便以女性形象示人,端坐莲台,秀丽慈祥。

关于慈航真人的身世渊源,也是众说纷纭。《历代神仙通鉴》称早在远古商代,普陀山洛伽岩潮音洞中有一位女真人,发愿要普度世间所有男女。她经常以丹药及甘露水济人,南海人称之为慈航真人。这位慈航真人乃是元始天尊的十二门人之一,曾在武王伐纣之时,帮助姜子牙收服邪道,并降服了金光仙,而这金光仙后来就成了真人的坐骑金毛狮。因此,一些道教庙宇中慈航真人座下边有一头金毛狮,其头上还有八个小金狮子头,故又称为九头金狮。

道教典籍《灵宝经》称慈航真人观音本名姓音,是一个国王的女儿。由于她直到四岁还不能说话,父王便将她抛弃荒野。姓音没有东西吃,便靠咽气吐纳、引月服精等功法来延长生命。有一天她遇到一位神仙,姓音不能说话,便用右手在石头上写字与神仙交流。神仙看到她写得美妙,便让她用心回忆自己所写的内容。姓音一面回忆,一面又总想说出来,焦急中比比划划,咿咿呀呀,不知不觉竟然说出话来了。此后神仙经常来看视姓音,并指点她修道法门,因此后人也称其为观音。后来观音出山回到国中,正逢国中大旱,大地就像着火了一样炎热干旱,许多人都因为天旱缺水而死去。于是观音就作法祈雨,没多久, 就真的降下甘霖,地上也涌出了泉水,举国上下,再获生机,而观音却化形隐影而去。

最能体现观音身世三教圆融特点的是妙善公主的传说。据宋代朱弁《曲洧旧闻》、《观音得道》及元管道升《观世音菩萨传略》、《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等书记载,观音菩萨原是兴林国妙庄王的三公主。妙庄王有妙因、妙缘、妙善三个女儿,妙庄王要给她们择婿,可妙善就是不愿嫁人,执意出家为尼。庄王盛怒章之下把妙善公主赶出了王宫。后来妙庄王得了重病危在旦夕。有老僧进言说只有至亲之人的手和眼净才能治得此病。这时,妙因、妙缘两位公主拒绝献出自已的手,眼。而化名香山仙人修行的妙善却毫不犹豫地割手剜眼献给庄王。妙庄王的病虽然治好了,但见香山仙人为自己而断臂缺眼,心中过意不去,便跪求天地让她重新长出手和眼。

过了一会儿,香山仙人竟然长出一千只手和一千只眼睛来。这便是千手千眼观音菩萨。最后妙庄王也听从劝诫,皈依了佛门。这个故事把儒家的孝道、道教的仙法和佛教的菩萨救苦救难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中国民众心目中全新的观音菩萨身世。而《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概括妙善“坐普陀岩,九载功成,割手目以救父病,持壶甘露,以生万民。左善才为之普照,右龙女为之广德,感一家骨肉而为之修行,普升天界。玉帝见其福力遍大千,神应通三界,遂从老君妙乐之奏,封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南无灵感观世音菩萨。赐莲花宝座,为南海普陀岩之主”。出家而不忘孝父,功成则有老君举荐,封号又出于玉皇大帝,这非常鲜明地体现了三教合一的特点。

本文源自《八大女仙的风采》一书,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