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唐代的后宫一直不太平,但是宋代的后宫好像就很太平——"宋三百余年,外无汉王氏之患,内无唐武、韦之祸"。这种太平的背后是宋代统治者的高素质,基本上每一代宋代的皇帝都有足够的艺术细胞和文化素质,这就使得他们的后宫阴谋的色彩被不断的稀释。

清平乐宋仁宗为什么宠爱张贵妃(帝王后宫会有真爱)(1)

但是相应的问题也就随之而来,由于宋代统治者的素质和文化较高,也就让他们更容易有与文人相通的情感和思维。落到他们的后宫上就是“北宋皇帝在接受传统政治婚姻外有无追求浪漫爱情的文人情结? 北宋后妃除了"贤德"以外有无品貌、才情可言? 北宋皇帝与后妃就没有发生过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的一波三连问。

在最近热播的《清平乐》当中,北宋皇帝宋仁宗(王凯饰演)与张贵妃无疑是有爱情的。那么,真实的历史上,这位帝王的后宫里也有这样美丽的爱情吗?

宋仁宗的后宫往事

王凯饰演的宋仁宗在历史上是个苦命的皇帝,因为他没办法和自己的生母相认,并且还不得不屈服于养母刘太后的垂帘听政。作为传说"狸猫换太子"中的太子原型。虽然真实历史与传说有较大出入,但自襁褓之日起,宋仁宗一直很无奈和苦闷都是不争事实。

更为残酷的是,乾兴元年,刘太后垂帘听政。天圣二年,刘太后不顾宋仁宗初衷,选立平卢军节度使郭崇之女为皇后。倚仗刘太后,郭皇后"颇骄",独擅后宫。明道二年三月,刘太后薨,宋仁宗亲政,十二月,借郭皇后与嫔妃争宠、大打出手的时候打伤了自己的原因,宋仁宗一举废黜郭皇后。

清平乐宋仁宗为什么宠爱张贵妃(帝王后宫会有真爱)(2)

但是可悲的事情发生了,就算宋仁宗亲政了,大臣们还是不允许宋仁宗选自己心上人做皇后,在大臣们的一致意见下,宋仁宗选立前枢密使曹彬孙女。史载,曹皇后"性慈俭,重稼穑,常于禁苑种谷、亲蚕,善飞帛书"。是个中规中矩,德才兼备的贤能皇后的模子。

但这些对于宋仁宗来说,毫无意义。因为宋仁宗更重美貌、才情,他的心上人是康定元年的一次宫庭宴饮中,偶遇的一个舞女。这个舞女的地位不算低,是齐国大长公主家的歌舞者,后又被大长公主纳入禁中,曾接受长达8 年的歌舞和宫廷礼仪训练——"巧慧,善迎人"。

清平乐宋仁宗为什么宠爱张贵妃(帝王后宫会有真爱)(3)

这个舞女也很会讨皇帝欢心——宋仁宗倡导节俭,舞女就把自己的所用物品全都换成了"素竹漆床,黄绢缘席,黄隔织褥。";皇帝宋仁宗"焚香"求雨,这个舞女就"刺臂血书祝辞。"所以宋仁宗很喜欢这个舞女,但舞女身份对于皇帝的天家来说,过于低贱,于是宋仁宗只能册封她为贵妃,史称“张贵妃”。

清平乐宋仁宗为什么宠爱张贵妃(帝王后宫会有真爱)(4)

皇后的固执、冷漠与张贵妃的善解人意

"后阁侍女有与黄衣卒乱者,事觉当诛,哀求于帝幸姬为之言。帝性宽仁,欲赦之。后具衣冠见,固请诛之。帝曰:'痛杖之足矣。'后不可。曰:'如此,无以肃清闱闼。'

宋仁宗想要赦免参与叛乱的内奸,但是曹皇后雷厉风行,坚决予以否认。宋仁宗更加的不开心——因为他认为皇后实在是太固执,太过于能干以及太过于冷漠了。相比较而言,他更喜欢那个善解人意的张贵妃——张贵妃为从叔父张尧佐请宣徽使,遭到台谏官的强烈反对,包拯等"大陈其不可,反覆数百言,音吐愤激,唾溅帝面",迫使宋仁宗放弃。张贵妃派宦官打听朝堂消息,了解到宋仁宗所受委屈后,主动"迎拜谢过。"

清平乐宋仁宗为什么宠爱张贵妃(帝王后宫会有真爱)(5)

张贵妃家世寒微,宋仁宗记着她的好,后来"欲使之依士族以自重",毫不吝啬地追封张贵妃三代,赐其同父异母兄弟张化基及其儿子为官,不仅男性家族成员受到封赠,张贵妃母亲曹氏、姐妹也受到内外命妇的封赐。一时间,张贵妃宗族"赫然俱贵"。

距离皇后,一步之遥;贵妃薨逝,风光大葬

宋仁宗这个皇帝其实安全系数并不高,因为有太多的反对势力一直潜伏在宫里,在一天深夜,宋仁宗已经睡下了,但此时突然在宫里就爆发了一次叛乱。叛乱中,曹皇后由于出身将门,指挥若定,轻易的就将叛乱平息。然而宋仁宗却只记住了张贵妃——"宫廷之变,美人张氏有扈跸功"。

"时后侍帝,夜半闻变....贼至福宁殿下,斫宫人伤臂,声彻帝所,宦者何承用虑帝惊,绐奏宫人殴小女子。后叱之曰:'贼在殿下杀人,帝且欲出,敢妄言邪!'后知贼必纵火,乃遣宦者持水踵贼,贼果以烛焚簾,水随灭之。是夕所遣宦者,后亲剪其发以为识,谕之曰: '贼平加赏,当以汝发为证。'

事后,宋仁宗对曹皇后的从容调度并不领情,反而一再强调"宫廷之变,美人张氏有扈跸功"。枢密使夏竦揣度宋仁宗心思,提议对张贵妃行"尊异之礼",但遭到了众多文官的强烈反对。其中尤其是同知谏院王贽提出,"贼根本起皇后阁前,请究其事,冀动摇中宫,阴为美人第"; "此奸人之谋,不可不察也",暗示宋仁宗"此奸人之谋,不可不察也" 。宋仁宗虽然放弃废黜曹皇后,最终也因此册立张美人为贵妃,距离皇后之位仅有一步之遥。

清平乐宋仁宗为什么宠爱张贵妃(帝王后宫会有真爱)(6)

但至和元年正月,张贵妃薨,时年 31 岁。宋仁宗"哀悼之甚,欲极礼数以宠秩之",宋仁宗诏令: 近臣宗室皆到皇仪殿凭吊,殡温成皇后于皇仪殿西阶,宰臣梁适奉温成皇后谥册于皇仪殿。史载,皇仪殿的吊丧场面非常壮观,"诸宫之亲,朝夕聚众,縗裳千人,号泣逾月"。

张贵妃去世后,不仅被追封为皇后,还破例赐谥为"温成","温成"两字反映出张贵妃在宋仁宗心目中贤淑德行和平等身份。

清平乐宋仁宗为什么宠爱张贵妃(帝王后宫会有真爱)(7)

灵柩出宫时,送葬仪式异常隆重,"陈鹵簿、鼓吹、太常乐、僧道,威仪甚盛。皇亲两府诸司缘道设祭,自右掖门至奉先院,络绎不绝。百官班辞于御史台前,陈祭之后,又赴奉先院。"十月丁酉,灵柩下葬,"上御西楼,望柩以送,自制挽歌词。"

仁宗朝所行,日月未远,朕所不忍

至和二年正月初八,是张贵妃去世一年的忌日,宋仁宗欲借朝谒宣祖神御殿之际,幸奉先资福禅院,致奠温成陵庙,不料,此举被部分官员一眼识破。

翰林学士欧阳修以"不可使中外议者言陛下意在追念后宫宠爱,托名以谒祖宗"为由进行反对,最后在众大臣苦口婆心地劝阻下,宋仁宗虽然到奉先资福禅院朝谒了宣祖神御殿,却没有祭奠近在咫尺的温成陵庙。令宋仁宗更加痛苦的是,他亲手下诏让逾越的制度恢复原貌:

嘉祐六年,京师大水,知谏院杨畋将矛头直指张贵妃祠庙,礼官吕公著提议"改温成庙为祠殿,岁时只遣宫臣行事,荐以常馔,以明祀事有渐。"嘉祐七年正月,宋仁宗最终下诏: "改温成皇后庙为祠殿,岁时令宫臣以常馔致祭",张贵妃再也无法享受异于一般嫔妃的尊宠。

清平乐宋仁宗为什么宠爱张贵妃(帝王后宫会有真爱)(8)

但在宫中,宋仁宗依然保留着张贵妃的住所———温成阁,每年节日,他都会要求大臣们为温成阁写词,借大臣之笔表达其追思。现存欧阳修文集里,就保留着至和元年十二月上春帖子词中的《温成皇后阁四首》、嘉祐四年端午帖子词的《温成阁四首》,其中《温成阁四首》中的第四首写到:"云散风流岁月迁,君恩曾不減当年。非因掩面留遗爱,自为难忘窈窕贤。"

嘉祐八年三月,异常孤独的宋仁宗去世,膝下无子。熙宁五年十一月,有谏官上书上"温成皇后于礼不当有忌",乞废罢温成皇后忌日时,在位的宋神宗是这样回答的——"仁宗朝所行,日月未远,朕所不忍"。

总结

宋仁宗为提高张贵妃及其家族的地位、立张贵妃为皇后、体面安葬张贵妃,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背负破坏祖宗家法、拒谏等罪名,与反对者进行长期周旋。即使张贵妃去世后,宋仁宗虽不能在公开场合祭奠张贵妃,但他长期保留温成阁,通过大臣之笔抒发其思念,足以向大臣们示威,彰显张贵妃在其心目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清平乐宋仁宗为什么宠爱张贵妃(帝王后宫会有真爱)(9)

他和张贵妃更像一对患难与共的寻常夫妻。从相识到去世,两人情爱弥笃、生死眷顾,从未出现过感情危机。尽管张贵妃从未走出后宫,干预朝廷的重要决策,但她的影响早已渗透外廷,更威胁到曹皇后的地位。如果说帝王后宫里会有爱情,那么我想一定就是宋仁宗和张贵妃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