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2021年7月4日,四川省长宁县的杨某在玩网络游戏期间为寻找网络游戏辅助软件卖家,在网络上结识了桐梓县的赵某,赵某声称可出售某游戏辅助软件给杨某,帮助其提升游戏等级。双方遂互相添加了微信账号,随后赵某以25元的价格向杨某出售了一款游戏辅助软件。后杨某又邀请同村陈某某为其组装电脑,并准备用微信支付电脑费用5600元,但在支付过程中杨某误将赵某的微信号认成陈某某的微信号,并将5600元转给了赵某。杨某发现后当即联系赵某要求其退款,赵某不但不主动退款,反而在杨某多次催还后将杨某的微信拉黑,导致杨某未能及时收回误转的5600元。

用手机转错账怎么办(法官说典)(1)

后杨某经多方打听了解赵某身份后,以不当得利为由将赵某诉至桐梓县人民法院。在案件开庭前,由于赵某本人也身在外地无法返桐,虽然依法向赵某本人送达了开庭传票,但为快速处理案件,化解矛盾,为当事人解决实际难题,切实保障杨某的合法权利,承办法官主动多次与赵某联系,辨法析理、以案说法,从法律规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国家征信制度等多个角度分析本案的利害得失,最终赵某在承办法官的劝说下,主动加回杨某的微信,并在此后5分钟内将5600元案款全额退还杨某。杨某在表示感谢之余也主动撤回了对赵某的起诉,并自愿承担诉讼费。本案最终得以圆满解决。

用手机转错账怎么办(法官说典)(2)

法官说“典”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时常出现类似的情况,例如在充值手机话费时输错手机号码,给错误的手机号码交了话费,发现后联系对方,对方却以各种理由拒绝返还;又如个人的财物不小心遗失某处,发现被某人捡拾后向其索回却遭拒绝;甚至还有去银行打款时输错账号,错将大笔款项打到他人账户内的情况。

用手机转错账怎么办(法官说典)(3)

以上事例都可归结为“不当得利”,我们经常在新闻媒体上看到,也可能在亲朋好友甚至自己身上发生过,这都导致当事人遭受一定经济损失。部分当事人认为诸如交错手机话费这种金额不大又难以追回的情况下,为免得麻烦就不了了之。实际上这将助长社会上一部分人妄图通过违法违规手段占他人便宜、不劳而获的不良风气,于社会善良风俗的养成不利。

用手机转错账怎么办(法官说典)(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中已将“不当得利”归属为“准合同”的性质,其中第二十九章专门以“不当得利”命名,作为单独的章节列明了法条,使受损失的人有了更充分和明确的法律依据向得利人追回损失。当然,法条中对善意得利人和恶意得利人进行了区分,并明确了善意得利人的返还义务免除的情形。

《民法典》法条链接

第九百八十五条 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

第九百八十六条 得利人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取得的利益已经不存在的,不承担返还该利益的义务。

第九百八十七条 得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其取得的利益并依法赔偿损失。

第九百八十八条 得利人已经将取得的利益无偿转让给第三人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第三人在相应范围内承担返还义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