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许多人自从告别了少先队员这个称呼以后,一辈子都很难再有机会敬礼了,除了我那些当上了光荣的人民警察的同学,其余多数,即便遇到神圣或者庄严的时刻,也只能转而行“注目礼”,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生病老死的故事?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生病老死的故事(有病讲故事魔怔之死)

生病老死的故事

1

许多人自从告别了少先队员这个称呼以后,一辈子都很难再有机会敬礼了,除了我那些当上了光荣的人民警察的同学,其余多数,即便遇到神圣或者庄严的时刻,也只能转而行“注目礼”。

但注目礼是什么呢?

就是你脑海里想着前面的女生里有没有长得很美,能不能搞上一腿,但是眼神还在专注的看着眼前的五星红旗,嘴里可能还跟着旋律哼着国歌。

只是看着像那么一回事就行了,一点不神圣,一点不庄严,任何杂事都可以“侵犯”。

2

在我的人生词典里面,每次提到敬礼,却总是一个名词。

人名的名,跟神圣一点关系都没有。

世上本没有敬礼,只有个魔怔,只是他敬的人多了,所以人们就叫他敬礼了。

对的,敬礼其实有名字,叫九生。

是我小学同学的哥哥。

一个魔怔。

与我前段时间写的“一个魔怔”里的结实,并驾齐驱,在我们老家那边,远近知名。

3

我们小的时候,敬礼还不叫敬礼,就叫九生。

九生跟结实不一样。

结实年纪大,还有点文化,爱念报纸,还爱给别人家帮忙干活,混口饭吃或者讨口水喝,只是精神不正常。

而九生从出生一直到死,一直都是那么个样子。

椭圆形的脑袋,眼睛总像是没睁开,而且极其不爱讲话。

我小时候一直以为他是个哑巴。

但其实他会说话。

只不过他的声音低沉的像是从胸腔里憋出来的,还总是一个字一个字的单音节词。

不凑近很难听出他说的是什么。

4

当然也没人愿意凑近听他说什么。

他毕竟是个魔怔。

用我妈的话说,成年八百辈子没洗过澡,身上的臭味能给人熏个跟头。

除了孩子,大人们往往对他避之不及。

远远的看见,就捂着鼻子躲开了。

有时候也会有些村里人,看九生可怜。

远远的丢过去一些吃的,或者一根烟,九生总能准确无误的接住。

然后弯着嘴角点头致谢。

5

九生的嘴角总是弯着的。就像他的眼睛总是眯缝着的。

远远的看见他,感觉他总是在笑。

即使你骂他,拿石头砸他,他也是那副表情,还会冲你点点头。

小孩子经常口无遮拦的拿跟小棍子,远远的指着他,问九生:

你是不是傻逼?

九生就弯着腰,抄个胳膊,跟个店小二似的,抿着嘴点头。

有时也会小声的回答:是。

然后孩子们就心满意足的喊:立正!稍息!敬礼!

九生就一板一眼的照做。

做完再继续抄着胳膊,弯着腰,笑眯眯的。

6

九生其实也是有点绝活的。

他口哨吹的特别溜。

我们小时候有一次上山玩,看见九生在对面的山头上。

我们喊,九生,吹个好汉歌。

九生就在对面的山头上,伸个脖子,摇头晃脑的吹“路见不平一声吼啊风风火火闯九州啊”这一句。

口哨吹的又响又好听。

但他好像就会这一句。

或者说大家也就让他吹这一句。

有时候是快进,有时候是循环。

九生总会手抄着袖子,认认真真的撅起嘴,或者吹的极快,或者不停的吹那一句。

乐此不疲。

过后,还会讪讪的笑,然后点头。

等到人群都散去,九生就趿拉着包不住脚指头的破鞋,摇摇晃晃的抄着袖子离开。

7

九生太爱抄袖子了。

无冬历夏看到他,哪怕穿着脏乎乎的褂子,也总是抄着袖子。

走路也很有特点,摇摇晃晃的,像个顶着尖脑袋的鸭子。

在没有路灯的晚上,影影绰绰的看到个人影,左右摇晃着走路,那基本没有别人,就是九生了。

九生还练就了一个绝活。

九生能把烟卷用舌头从嘴里翻个儿,然后吐出来继续抽。

在电视和麻将还没有普及并占据人们大部分业余生活的时候,人们往往三五成群的聚在当街,扯淡聊天。

九生总会找个远远的地方弯着腰站着。

村里的男人便会扔给他一颗烟,让他表演表演嘴里翻烟的绝活,或者让他吹个口哨。

人们图个乐呵。

九生图根烟。

我小时候也尝试过将烟卷用舌头翻到嘴里,然后再翻出来,继续抽。

不过当然我没学会不说,还差点把舌头烫出个大泡来。

所以魔魔怔怔的九生。

依靠村里人“赏烟”的九生。

没事经常捡人家烟屁股抽的九生。

不知道嘴里被烫了多少回,才学会了这么一门技术。

8

九生吹口哨不知道是跟谁学的。

但是他吹“好汉歌”的调调,绝对是跟村里的“喇叭匠”们学的。

那个时候村里死了人,请了喇叭匠吹喇叭,“好汉歌”绝对都是必吹的曲目。

魔怔嘛,总爱凑个热闹,赶上主人家心善,总能给碗饭吃。

何况还能听到吹喇叭。

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死人办白事,总是有许多人去看吹喇叭,或者送行出灵的。

人见人躲的九生肯定也没法例外。

不过九生也闹过一个大笑话。

有一次一个村里的人家,在办白事儿的时候,晚上守灵的人睡着了。

九生不知道啥时候,钻到人家灵棚里,吃了点供品。

然后就随遇而安的在人家棺材底下躺下睡觉了。

第二天早晨天还没亮的时候,那家人里的妇女们,起来哭灵。

结果刚嚎了没几声,还没开始哼哼唧唧的“道念”呢,就吵醒了还在棺材底下睡觉的九生。

九生从棺材下边爬出来,借着“长明灯”的灯光,影影绰绰的一个黑影。

吓的那几个老娘儿们“妈呀”一声跌坐在地上,以为死人诈尸了。

而九生就抄着袖子,一边嘿嘿的点着头,一边佝偻着身子,摇摇晃晃的走了。

9

我上高中的时候,有一回一个同学问我。

你们那边是不是有个魔怔叫敬礼。

我说没有啊。有个九生,有个结实,就这俩啊。

我同学说,肯定是你们庄的啊。

我说那估计是九生了。

也就九生那么“懂礼貌”。

也是那会生活条件好了,村里的柏油路水泥路都铺上了。

路上慢慢就有了摩托车,有了小轿车。

在我们还管小轿车叫“王八盖子”的那个年纪,

九生就已经是那些“司机”们眼里的熟客了。

因为每次有车经过,九生都会像个“警察”一样,举手敬礼。

来往的司机们哈哈大笑,有时也会摇下车窗,扔给九生一根烟,或者吃剩下的水果,或者喝剩下的饮料。

得了好处的九生便开始属于他的表演。

十几年如一日。

10

九生终于成了远近知名的一个“魔怔”。

还有了更为广为人知的外号:敬礼。

九生的大脚板子也停不下来了,

每天就是摇摇晃晃的在大马路上走。

只要有车经过,或者听见有人喊他,他就会停下脚步,规规矩矩的立正,敬礼。

过后还一副“为人民服务”的微笑表情,等车走远了,还在点头“示意”。

他最远走到过哪里我可不知道了。

我只听村里的人说过,说九生这个魔怔,还真能走,在八道河王厂那片,都能看到他。

九生没有读过万卷书,一本都没有。

但在他有生之年,估计已经走足了“万里路”了。

11

每个魔怔都挨过欺负。

无论是来自小孩子的辱骂,还是小混混们的拳脚,再或者成年人的冷眼及嘲笑。

都是我们这些身体健全,自认为“高”他一等的人,有意或者无意中的一种欺负。

当然他们没在意过。

或者在意,也并没有表达过。

有一次我从县城放学回家,背着书包往家里走。

看到前方抄着胳膊晃晃悠悠走路的九生。

我走路快,很快就追上了他,我打算上前给他一根烟,毕竟再魔怔,也是一个村的。

更何况还是我们小时候的“开心果”,经常拿他取乐。

等我赶上他的时候,才看到他一脸的血。

用我们家那的话说,他脸跟“血葫芦”似的。

可能是不小心走路摔到了,也可能是哪个“二流子”喝醉酒打的。

我知道我也问不出来。

即便问出来,我也帮不了什么。

而且他的表情依然一副笑呵呵的样子,虽然看起来有点狰狞。

我递过去一根烟,他伸手接住,不忘点点头,以示感谢。

我没说话,快步走回了家。

12

我在一个魔怔里写过。

许多四肢健全,思维正常的人,往往疾病缠身。

而像结实、九生这种,吃不饱穿不暖的,整天露宿街头或者吃些不干不净的东西的魔怔,反正身体健康的很。

哪怕冬天光着脚丫子,穿个单薄的破褂子,睡在柴火垛里或者大街上的九生,我也从来没见过他生过病,流过鼻涕,咳嗽过,或者什么。

村里的人也曾经说过:婊子养的(口头语),你看咱们正常的大老爷们,还天天生病吃药呢,就咱们村这俩魔怔,没病没灾儿的。

没病可能是真的。

但是两个魔怔,都相继有了“灾儿”。

前些年,我们县西的马路名人,基本逢车就敬礼的,魔怔九生,出了车祸。

死在了他熟悉的,一直敬礼的路上。

肇事者是我们同村的另一名年轻人。

事故原因我并不清楚,但我估摸着,也离不开酒驾或者超速吧。

可笑的是,撞死了九生之后,那名小伙子还开车跑了。

后来被村里的人拦住,并认定就是他撞死了九生。

赔偿了九生家里几万块钱。

九生草草的埋葬,此事作罢。

后来有一次我坐班车,碰到了那位年轻人。

他比我小一些,也算认识。递给我一根烟,然后跟我聊天。

说起这个事儿的时候。

他咬牙切齿的跟我说:

妈了个逼的,倒了血霉,好好的开个车,那个死鬼九生就撞上来了,鬼催的一样,害他妈我赔了好几万,死魔怔杆子。

13

九生由魔怔变成了“死魔怔杆子”。

在结实失踪了几年之后,我们村里的另个魔怔,九生,也没了。

村里的人说,九生这一辈子也值了,一个魔怔,临死还给家里人闹了笔钱,不像结实,死哪了或者被人贩子卖到哪了,都不知道,白鸡巴活了。

白活了。

白活了吗?

值了。

值了吗?

一条人命,换几万块钱?

正常人愿意干吗?

魔怔愿意干吗?

九生愿意干吗?

赖活着,不如好死吗?

怎么就值了?

给多少人带去过欢乐,给多少人“逗过闷子”。

怎么就白活了呢?

若能重生,重选,哪怕继续做个魔怔,继续苟活,继续每天不知疲倦的奔走,敬礼,被人嘲笑,被人嫌弃。

也好过黄土一堆,杂草丛生吧。

14

作为一个非法律工作者,我并不了解所谓的死亡赔付标准。

我也不知道,一条人命,是如何通过规定,通过公式,通过计算,核对出来的价格。

在我们那个相对落后的农村。

我遇到或者听到许许多多的事故。

比如出了车祸的,赔了十几万。

比如出了矿难的,赔了几十万。

许许多多,如果列举的话,我能再写出另一篇推送来。

归根结底,不还是钱么。

钱成了衡量生命的一个标准。

这句话可能并不严谨,但对于穷人或者魔怔来说,不对吗?

再说一个我印象深刻的事儿。

小的时候有一回因为我上学,没钱交学费。

我爸妈找亲戚,借了好多家,没借到,一筹莫展。

一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我爸妈以为我睡着了,小声的说话。

我爸半开玩笑的说,妈个比的,啥时候不兴我也出回车祸,闹个十几万,你们娘几个,就不用发愁了。

我妈给我爸好一顿骂。

人比啥都重要,我妈说。

我躲在被窝里,差点哭出声。

15

美国的《独立宣言》里说:人人生而平等。

但你看这世间,有平等吗?

因为是傻子,因为是魔怔,所以一条人命不值一句“杀人偿命”,不值一个故意杀人罪,甚至不如一个正常人的赔偿“价格”。

往往给一些钱,意思意思,也就是了。

人们多数会认为“死得值了”,还给家里减少了负担,挣来了钱。

而不会再去纠结其他,譬如法律,譬如道德,譬如最起码的关心及尊重。

就像结实,失踪了这么多年。我却从未听过有人寻找过他。

而白百合出轨了,离婚了,在泰国调情,连细节都能清清楚楚的展现在大众面前。

你说这个世界很大,茫茫人海,找不到想找的人。

但其实这个世界也很小,芸芸众生,想找到谁,一个狗仔能挖出他想挖的人的祖坟。

可惜热点和光环,永远都在“明星”身上。

人们心疼那个身价过亿的羽凡被带了绿帽。

心疼各路出轨或者被出轨的明星。

但是类似“90后女孩戏耍殴打乞丐致对方身亡”这样的新闻。

上了热点了吗?

多少人关注了?

谁又心疼过那个被折磨死的流浪汉呢?

16

我并非一个深刻的人。

我也没什么大爱。

我只是想讲述一些我身边经历过,看到过,发生过的事情。

不深刻,也不煽情。

有一回一个粉丝问我:你的童年都经历了什么?怎么那么多故事?

其实我与大家一样。

并非我经历得多,只是我关注或者记住的故事,比较多。

而已。

17

我很喜欢今日头条的口号:

你关心的,才是头条。

我关心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关心自己的家人、朋友、同学、亲戚、邻居或者纯粹是身边经过的人。

我很自私。圈子很小。格局也不大。

但我并不觉得这样不好。

许多事,不相关,不相干,便别去管了。

不替古人担忧,也不为陌路牵肠挂肚。

我关心的,便是我的头条。

我讲述的,都是身边故事。

可能不精彩。

但能为关注的人和事记述发声,即便微弱。

我心甚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