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辑讲到“芮小丹因折服王明阳而对丁元英产生了距离感,并据此认为他早晚会离开,也为了进一步感悟‘文化属性’,所以希望他在贫困县里的贫困村-王庙村留个神话”《天道》芮小丹为何认定“丁元英会离开”?为什么要个“神话”?丁元英虽被此而触动,但他的第一反应却是——

如果条件允许,这件事可以尝试,但肯定是个错误。

为什么丁元英最后走了 丁元英为何断定(1)

为何还未开始就会如此断定“这肯定是个错误”?咱有疑问,小丹也一样,所以她问道:

 芮小丹问:“为什么?”  丁元英说:“无论做什么,市场都不是一块无限大的蛋糕。神话的实质就是强力作用的杀富济贫,这就可能产生两个问题,一是杀富是不是破坏性开采市场资源?二是让井底的人扒着井沿看了一眼再掉下去是不是让他患上精神绝症?”

——丁元英的回答可分以下几个层次理解:

·“市场不是一块无限大的蛋糕”——现实就是现实,不以人的主观意愿为转移,所以并不会因为有了扶贫的想法“市场的蛋糕就会突然变大”

·“神话的实质就是强力作用的杀富济贫”——既然“市场的蛋糕不会突然变大”,那么就相当于“零和博弈”,即此消彼长,那么王庙村的脱贫就意味着会有“富者”吐血,且由于“时间不允许拉的太长,必须速战速决”,所以“须下狠手”,即“强力作用的杀富济贫”

为什么丁元英最后走了 丁元英为何断定(2)

·“杀富是不是破坏性开采市场资源?”——潜台词即“杀富究竟能不能杀富济了贫”?如果杀富不能济贫,那么不仅“害了无辜的富”,还将“破坏了市场规则与资源”,这又将种下什么“因”?

为什么丁元英最后走了 丁元英为何断定(3)

·“让井底的人扒着井沿看了一眼再掉下去是不是让他患上精神绝症?”——此即“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的展开若希望越大但最后却是失望收场,那么失望将会更加彻骨如若如此强力的杀富最终还济不了贫,那么那些曾经扒到井沿、以为就要“出井”的人们又会如何自视?还能再找“没有机会”那种理由吗?或许只能得出一个结论:自己就是那“扶不上墙的烂泥”,这样不就患上了精神绝症?彻底绝望?

为什么丁元英最后走了 丁元英为何断定(4)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隐喻,后续会随着情节的深入而不断展开。

芮小丹说:“这事客观上毕竟是扶贫,难道扶贫还有错吗?至于市场竞争,凡是合法的就是社会可以接受和允许存在的。先别去假设多么高的道德,站在一个警察的立场,这个社会只要人人能遵守法律就已经非常美好了。”

——芮小丹的观点并没有错,但却忽略了“因果”如果因她的这个想法而使“无辜的富被杀且还济不了贫,还会使原本只是物质贫困的人们再患上精神绝症”,那她这种下的是什么“因”?又将得什么“果”?

为什么丁元英最后走了 丁元英为何断定(5)

丁元英是看到了这一层的,所以他才会特地去一趟五台山——合了国法,还得看合不合佛法”,正是指的这方面。

为什么丁元英最后走了 丁元英为何断定(6)

芮小丹觉得,虽然此刻只是远远地在谈一种意向,但是“杀富济贫、精神绝症”这些词似乎已经让她嗅到了一股“招招见血、剑剑封喉”的寒气,或许这就是竞争?这就是人们所常说的商场如战场?

——理想是唯美的,而现实却是现实的芮小丹身在公门并不知道“商场如战场”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现实,她的理解源自听说或“商战剧”,而丁元英却是沉浸其中,且他经历的则是最为极端的“血腥战场”,这从他之前用过的“狼嘴里叼肉、屠杀”等形容词即能可见一斑。

为什么丁元英最后走了 丁元英为何断定(7)

所以:真正匹配现实的认知源自亲身实践,未亲身实践的认知则必然充满理想主义与脱离现实。只是若她真正知道了“丁元英所说的强力杀富济贫是怎么个干法”,那她还会想要这个神话吗?值得细思。

为什么丁元英最后走了 丁元英为何断定(8)

至此“神话”目标基本确定,该相关主角登场了——

这天下午,汽车美容店的门前停着几辆汽车,几个身穿统一橘红色工作服的小伙子有的洗车、有的给汽车上蜡抛光。冯世杰也穿着与员工一样的工作服,只是他的工作服显得更旧一些,衣服上沾满了怎么也洗不掉的斑点油渍,他正在修理一辆黑色奥迪轿车的电路,两只手上都是油污。

——此时的冯世杰已经是老板了,但他依然“身先士卒”且从他“穿的工作服比员工的更旧,衣服上沾满了怎么也洗不掉的斑点油渍,他正在修理一辆黑色奥迪轿车的电路,两只手上都是油污”能够看出他虽有所成但未有丝毫膨胀与懈怠,而是依然如曾经那样务实奋斗。

为什么丁元英最后走了 丁元英为何断定(9)

这些其实也是在对他“最终为什么能实现逆袭”的相关铺垫。可以问这样一个问题:如若把此时的冯世杰换成刘冰或叶晓明,你说他们又会什么状态呢?

为什么丁元英最后走了 丁元英为何断定(10)

芮小丹直截了当地说:“如果你对王庙村那件事还有兴趣,下午有时间可以去找丁元英谈谈,他在家里等你。他已经搬家了,现在住嘉禾园小区,这是地址。”她把一张早已准备好的纸条递给冯世杰。  冯世杰伸手接过来,他的手立刻在纸条上印上了一块黑黑的油渍,他看了一下地址,意识到这实际上是一个预示着某种可能性的信息,于是连声说:“谢谢你,谢谢!”  芮小丹笑笑说:“别谢我,我没那么仗义。”

——“别谢我,我没那么仗义”:她做这些确实不是为了王庙村或冯世杰,准确的说完全是为了她自己一方面为他们的爱留个念想,另一方面则是以此实验与解惑究竟什么是丁元英为之着迷的“文化属性”。所以这个“因”完全是她为自己种下的,“果”也只能她自己扛。

换言之,若她是为了扶贫或帮助冯世杰而请丁元英做这个神话,那么结果会不会有不同呢?

为什么丁元英最后走了 丁元英为何断定(11)

冯世杰走到屋里把纸条放在桌上,拿起桌上的一团棉纱擦了擦手上的油污,点上一支烟坐在桌子旁边愣神,好像要从缭绕的烟雾中寻找答案。“谈谈”无疑是一个信号,意味着可能存在的机会,意味着仅仅通过一个人就可以获取与这个人的能力和社会阶层所连带的许多东西。也正是因为如此,这次谈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这可看出冯世杰的城府不浅,且他考虑问题非常全面而这绝不是天生或有什么高人教他,而是靠自强不息的在现实中不断摸爬滚打的感悟。

而“仅仅通过一个人就可以获取与这个人的能力和社会阶层所连带的许多东西”一句则可看出:在咱们现实社会的认知中,一个人的价值源自其自身能力与社会关系,这实质就是“这个社会的价值观”。

为什么丁元英最后走了 丁元英为何断定(12)

想了一会儿,他拿起电话拨通了叶晓明的手机,先寒暄了一句:“忙什么呢?”  叶晓明说:“我和刘冰在音响店里,人家要动工装修了,通知我把货底拉走,我正要给你打电话呢,我想把货底先放你店里行吗?”  “行啊。”冯世杰答应过又问:“你找车了吗?”  叶晓明说:“我呆会儿叫辆出租车拉过去。”  冯世杰说:“花那个钱干啥?我马上让车过去,我也正找你有事呢。”

——作为不牵涉利益关系的朋友而言,刘冰这人还是不错的,该帮忙帮忙、该出力出力。同时也表现出“冯世杰深谙人情世故且懂得用人之长、集思广益”。若仔细想想则会发现:自始至终,王庙村这盘棋其实都是由冯世杰操控的,除了丁元英代表的认知与资源外,缺了谁都行,唯独缺不了他,丁元英、欧阳雪、叶晓明、刘冰难道不都是在成就他的理想?你说他是不是“大智若愚”的真正典范?

为什么丁元英最后走了 丁元英为何断定(13)

叶晓明问:“什么事?”  冯世杰说:“刚才芮小姐来过了,丁先生约我下午去谈谈。”  “哦?”叶晓明颇感意外,仅从语气就能让冯世杰感觉到他对这个信息的关注,他停顿了一下说:“能谈就是好兆头,不可不当真,也不能全当真。”

——不知你是否还有印象:这句“不可不当真,也不能全当真”其实丁元英之前也说过,他当时是说“他与韩楚风的打赌”,所以叶晓明确实“聪明”,仅以智商为论,他在整部作品中绝对能排到前五、甚至前三。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如此聪明的他最终反而没能实现逆袭呢?这又是作者在隐喻什么?

为什么丁元英最后走了 丁元英为何断定(14)

雅风音响行门前停着一辆承租方的蓝色双排座小卡车,几个民工有的从车上往下卸装修材料,有的正在拆卸原先门头上木头的支架,那块白底蓝字的“雅风发烧音响行”招牌已经被拆下来扔在了一边。大门右侧地上放着一些音响器材,叶晓明和刘冰一趟趟地从里面将那些音箱、功率放大器等东西搬出来放在门口。

——叶晓明的店名是“雅风发烧音响行,但这名字其实很有问题在我国古代,中医认为人发烧因为寒邪入体,即“邪风”,而他的音响店名却为“雅风”,可后面跟着个“发烧”,但“雅风又怎么会引起发烧”呢?所以店名本就存在着“相互冲突”,这说明他的创业完全是基于一种“理想主义”,那结果又怎么会好?

为什么丁元英最后走了 丁元英为何断定(15)

店里的民工已经开始清理墙壁了,叶晓明抱着最后两台VCD机向外走,抬头看见墙上写着的那行红字“誓为完美主义音响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他不由自主地怔住了,只见尘屑飞扬之中,那行红字在装修工人的清除下变得支离破碎了,他的心像被什么尖锐的东西猛刺了一下,一股酸楚的滋味哽在胸腔。他嘴角露出一丝无奈的苦笑,而那些原本充满豪情和悲壮的字符在这一刻似乎也变成了一种无言的嘲讽。

——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其实就是“自我催眠式的自欺”,结局大多是“事与愿违”且“口号多彻底、失败也就多彻底”,因为“现实”必须脚踏实地,而“理想”则必然天马行空,以天马行空的态度去干事创业,激情是有,可脱离现实的结果又会是什么?

为什么丁元英最后走了 丁元英为何断定(16)

刘冰知道他心情不好,为了缓和气氛便开玩笑地说:“嗨,嗨,哥哥,就算世杰是修车的咱也不能这样呀。”  汽车开动后,叶晓明摇摇头感叹道:“玩高雅的钱不好挣啊。”  “呵呵,可谁不想玩高雅呢。”刘冰应了一句

——这段对话很耐人寻味:

·“人都想玩高雅”——说明“高雅”是一项大众需求

·可“玩高雅的钱却不好挣”——说明大众想玩高雅只不过为了一种“美好的愿景或代表”,即以此显示自己的不凡及现实成功,就像许多收入不高的打工人却勒紧裤腰带买奢侈品一样。只是“想”很简单,因为不用花钱,但“玩”又是另一个概念了,因为那可真得真金白银的投入啊

为什么丁元英最后走了 丁元英为何断定(17)

“买家秀”与“卖家秀”

刘冰的这句附和其实也是在为他的结局做铺垫越往后看则越会明白刘冰的自杀是必然的,“没打开文件袋”也不违和,确实源自他的个人属性。后续会对他进行专题解析,书中虽对他着笔不多,但却是“字字隐决”,很值得细细回味。

为什么丁元英最后走了 丁元英为何断定(18)

不觉又小4000字了,所以这期就到这吧。按惯例给大家留个小问题,也是上面提到过的:

你认为“刘冰为何没打开文件袋”?仅是作者为了情节而有意为之吗?

为什么丁元英最后走了 丁元英为何断定(19)

下期预告——丁元英着手“神话”打造的第一步,有哪些特别值得注意之处?

下期见,欢迎关注、点赞、转发、分享。

为什么丁元英最后走了 丁元英为何断定(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