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长江委在今年第一次防汛综合会商会,根据预报分析:
今年4月-10月的汛期时,长江流域总体降水正常偏少,6月-8月主汛期时,长江流域降水正常偏少。
另外,长江上游地区降水正常偏多,中下游地区偏少,应当警惕防范长江上游地区可能会发生的区域性洪涝,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会出现干旱灾害。
我们知道,三峡水库位于长江上游,如果预报判断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会出现干旱,那为什么三峡水库不是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干旱而蓄水,反而为了防洪而全面腾库容呢?
三峡水库为何要腾库容?
三峡水库之所以要腾库容,其实是为了应对长江的汛期。
我们知道,长江位于我国800毫米降水线之南,全流域降水量大,而且时间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4-10月份。
其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其中长江上游地区海拔落差大,这就意味着上游地区的水流速度较快,一旦出现降水偏多的问题,洪水就会迅速流向下游地区。而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水流速度较缓,如果上游来水较多,很可能会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洪水问题。
再加上长江中下游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一旦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洪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都非常巨大。比如:1998年长江出现特大洪水,受灾严重的长江中下游5省地区死亡1562人。
三峡水库的出现使得长江洪水发生的频率越来越低,因为三峡水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防洪减灾。
三峡大坝总长度为2309.5米,坝顶高度185米,其中正常蓄水位是175米,对应的库容是393亿立方米。设计防洪限制水位是145米,对应的库容是171.5亿立方米,这意味着在长江汛期时,长江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共有221.5亿立方米。
有了这221.5亿立方米的库容,三峡水库才能够发挥出它的防洪作用。
三峡水库可以拦截洪峰,当上游出现洪水时,上游因为海拔落差大,水流速度较快,而中下游地势平坦,水流速度较慢,容易在中下游地区形成洪灾。此时三峡水库可以拦截一部分洪水,并慢慢释放到下游,让下游地区不至于出现洪灾。
比如:2020年长江第1号洪水在长江上游形成,洪峰流量达到了5.3万立方米/秒,如果这个流量直接流向下游,可能会导致下游地区出现局部洪涝灾害。
为了防洪,三峡水库发挥拦洪以及削峰作用,进入三峡水库的洪峰流量为5.3万立方米/秒,但向下游泄水量只有3.5万立方米/秒,削峰率达到34%,多余的洪水被拦截到三峡水库中,等到洪峰过去之后,再慢慢泄向下游,如此以来就极大地减轻了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压力。
三峡水库还可以减轻下游地区的洪水灾害,当下游降水量较大,三峡水库可以降低出水量。
如果长江中下游地区同时出现降水,三峡水库还能够拦截上游洪水,减轻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
总的来说,有了三峡水库,我国长江地区发生洪灾的频率越来越低,发生洪涝灾害的次数也越来越少。
每年11月到来年3月,是长江的旱季,此时三峡水库的水位可以保持在175米运行,有利于航运和发电。
但是,现如今逐渐要进入到长江汛期,长江全流域降水将会增多,为了防止长江在汛期时出现洪水,我国会在汛期来临之前,慢慢将三峡水库的水位降低到145米,目前三峡水库正在做的,就是全面进入腾库模式,让三峡水库的水位从原来的175米,慢慢降低到145米。
长江中下游或出现干旱,为何仍要腾库容?
既然今年预测长江中下游地区会出现干旱,那为什么三峡水库仍旧要腾库容呢?
首先是,根据预测,除了长江中下游出现干旱之外,今年长江上游还可能会发生区域性洪涝,而长江上游发生洪涝时,也可能会影响到下游地区,因此仍旧需要三峡水库发挥防洪机制。
其次,长江中下游地区虽然可能会出现干旱,但是4月-10月是长江汛期,降水量比每年11月到来年3月要高得多,此时仍旧需要按照汛期的标准来预防可能会出现的洪灾,而不是仍旧按照旱季标准储存水量,否则长江流域一旦发生洪灾,三峡水库将没有库容储存洪水,导致失去了调节洪灾的能力。
再者,尽管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会出现干旱,但要知道的是,降水存在着时空分布不均的情况,仍旧存在着出现洪灾的可能。就好像,虽然2021年-2022年冬季是冷冬,但是在冷冬里仍旧出现了偏暖的日子。虽然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会出现干旱,但也不能排除会出现极端性降水。
如何应对干旱?事实上,当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旱情时,三峡水库也会提高泄水量,缓解下游干旱情况。
比如:2011年5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罕见旱情,鄱阳湖水位下降,大量鱼虾死亡。为了缓解干旱,三峡水库在5月20日-24日,日均出库量达到了每秒10000立方米,而入库水量仅有每秒3000立方米。5月25日至6月10日,其下泄流量将加大至1.1万至1.2万立方米/秒。
为了抗旱,当年前半年三峡水库累计向长江中下游补水170亿立方米,使得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水位得以回升,保护了沿江城市的供水安全。
不过,即便是三峡水库蓄水量达到最高的393亿立方米,对于中下游地区的干旱也是杯水车薪,所以如果预测长江中下游可能会出现干旱灾情,除了依靠三峡水库补水之外,还要采取其他防灾减灾措施。
#长江##三峡##武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