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朝廷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始于初唐(618年)止于清末(1904年),历1300年出现了777位状元,其中唐初武德五年壬午科的状元孙伏伽,是自科举以来的第一位状元;清末甲辰科的刘春霖则是最后一位状元。

一头一尾构成完备的科举制度人物图,因此刘春霖又被人们称为“第一人中的最后人”。

最后一个状元和慈禧(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1)

刘春霖

史料记载,从刘春霖中状元后的次年,清政府下令废除了科举制度,此后再无状元。

不得不说春霖挺幸运的,赶上了最后一班车。

因此有关他的传说着实不少,比如令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名字起得好,最终被慈禧太后钦点为状元,由此可见让爹妈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多么重要。接下来咱就聊聊,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的哪些事儿。

刘春霖,清末直隶省河间府肃宁县人(今沧州肃宁人),同治十一年(1872年)生于一户耕读之家,父亲刘魁书略通文墨,曾在保定府衙门当过差,母亲是一个家庭主妇,上有一个哥哥刘春堂。

刘春霖从小很聪明,父亲对他管教很严,使他养成了读书写字的好习惯,这为之后他成为书法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光绪十一年(1885年),13岁的刘春霖考中被选拨为贡生,随后进入保定莲花书院学习。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29岁的刘春霖考中举人。

光绪三十年(1904),时逢慈禧太后70大寿,朝廷为了突出普天同庆的主题,设恩科造福学子,春霖过五关斩六将最高中状元,他的哥哥刘春堂中了进士,刘家也就有了“一门双进士”之称。

最后一个状元和慈禧(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2)

要知道在古代中状元并非易事,可以说是万一挑一,能成为天子门生被人们视为第一人才,甚至会被认为祖上积德祖坟冒了青烟,因此在状元的身上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比如相传春霖在保定莲花书院求学的时候,曾遇到一位相面大师,大师名唤黄桐生,江西人,乃京城有名的铁口神断。

当初黄桐生看见了刘春霖,发现他身带光环(普通人看不到),黄大师很惊诧。于是走上前仔细端详春霖一番,末了送给他四句话:“贵人相助,逆袭魁首,贵而不富,显而不达”,就这4句话概括了刘春霖的一生。

后来春霖果如黄大师所说的那样吗?

民间传说刘春霖成为状元具有传奇性,说他沾了名字和地方好的光了。事情是这样的:慈禧太后在过七十大寿的时候特设了恩科,也就是说还不到4年的科举取士,因慈禧大寿特增一场。(假如不增加这一场,刘春霖可能无缘最后状元称号了)。

恩科按往年程序进行,殿试后,主考官从273名考生中选出了10份优秀答卷,这10份答卷按成绩的高低顺序呈给了慈禧。

最后一个状元和慈禧(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3)

朱汝珍

按规定应该呈给光绪皇帝,但慈禧独揽朝政,如此一来,本来是天子点状元却变成了太后点状元。

话说慈禧太后拿过排在第一的那份卷子,一看是广东清远的考生,心头一震,再看名字,上面写着朱汝珍三个字,往下看文章写的相当不错,但字迹比较潦草。

慈禧没耐心往下看,把卷子扔到了一边,脸上显现出不悦的神情。

原来朱汝珍的卷子引起了慈禧的反感。朱汝珍是广东清远人,慈禧看到“广东”两字想起了广东革命军和广东籍的洪秀全,以洪秀全、孙中山为首的广东人试图推翻清政府,孙中山还自诩是洪秀全第二,这两个人让慈禧吃尽了苦头。

最后一个状元和慈禧(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4)

接着慈禧看到“朱汝珍”三个字更来气了,“珍”字使她想起了光绪的宠妃——珍妃来了。

原来在八国联军进京慈禧南逃时,由于珍妃不听话顶撞慈禧,慈禧一怒之下命太监把珍妃扔进井里了。

另外“朱”谐音“诛”,总之朱汝珍这个名字令大寿的慈禧想起了烦恼事,于是把卷子扔到了一边。

最后一个状元和慈禧(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5)

慈禧

扔了朱汝珍的卷子,慈禧随手拿起了排在第2份的卷子。看到这个考生的地址写着“直隶肃宁”,慈禧一想,直隶是京畿重地,“肃”有肃清,整肃的意思,“宁”是安宁的意思,连起来就是朝廷能够把叛党肃清天下安宁。

慈禧联想丰富,她认为“肃宁”寓意深远。

再看名字上面写着刘春霖,慈禧眼前一亮,“春霖”不就是春天下的甘霖(雨)吗?当时北方正值大旱,慈禧急盼老天下雨。

为了图个吉利,慈禧毫不犹豫点了刘春霖为状元,这样一来,刘春霖就由榜眼变成了状元,朱汝珍因名字和籍贯令慈禧不舒服,由魁首变成了榜眼。

当然了,这只是其中的一种传说,不过也有不同的版本,有人说湖南的谭延闿是第一名,慈禧看到“潭”字想起了逆贼谭嗣同,一怒之下选了第2名的刘春霖为状元。

不管怎么说,刘春霖最后做了状元是事实。

最后一个状元和慈禧(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6)

谭延闿

有道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旦成名天下知!”这句话道出了学子的艰辛。

一旦鱼跃龙门苦尽甘来,荣登榜首的状元将享受无限荣光。

比如新科状元要夸官回家省亲,还要在原住址扩建状元府。

刘春霖 也不例外,只见他身着状元服,骑着高头大马敲锣打鼓回了老家。

父老乡亲夹道欢迎,争先恐后都想沾沾状元的喜气。唯独刘春霖的邻居低头落泪,春霖的母亲一问得知,原来邻居担心春霖扩建状元府,如此就把这些邻居挤了出去。

母亲安慰邻居说“我了解我儿子的性格,他是一个低调善良的人,我儿子不会扩建状元府,你们放心吧。”

果然刘春霖没有扩建,只是在原地进行了翻新。

春霖除了文章超凡卓群外,他的小楷字在书法界被人们追捧,学习书法的人都知道“大楷学颜(真卿),小楷学刘(春霖)”这句话,足见其在书法界的地位。

刘春霖的小楷字笔力清秀刚劲,他的作品是收藏界的热门,他的《秋声赋》作品以及他的状元卷更是书法界里的稀有品。

最后一个状元和慈禧(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7)

状元卷

有时候一个人的特长会助力成功,如果不是刘春霖的小楷字写的很棒,如果不是名字和地方讨慈禧的欢心,也许不会被慈禧钦点为状元。

刘春霖中状元后,随即被朝廷授翰林院修撰,次年被派往日本,入东京法政大学进修。

三年学成后回国,历任资政院议员,记名福建提学使,直隶法政学校提调,北洋师范学校监督等职。

大家看到了吧?春霖出任的都是一些清水衙门的官职,有权没油水,相面大师说他贵而不富,发而不达果然不虚。

刘春霖做了8年的清官,1912年清朝灭亡了,春霖也就回老家隐居了下来,这一年他40岁。

民国建立后,他曾受袁世凯的邀请,到大总统府做了文秘,负责处理一些文字工作。1917年12月任中央农事试验场场长。

最后一个状元和慈禧(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8)

刘春霖

袁世凯死后,徐世昌、曹锟先后当上了大总统。

曹是直隶天津人,曾驻军保定,人称保定王。曹重乡情,故看重春霖,其后春霖被授予总统府秘书帮办,后任直隶省教育厅厅长。

期间春霖曾两次代表徐世昌到山东曲阜主持孔子大成节典礼,春霖因此名声大噪。

1928年,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刘春霖愤然辞官,再次回家隐居。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七七”事变七年期间,日本关东军想拉拢春霖出任满洲国教育部部长,北平市市长等伪职。

春霖心中有红线,有民族大义,有骨气,拒绝做日本人的汉奸,因此惹怒了日本人,最后日本人把他家里所藏的书画珍宝洗劫一空。

最后一个状元和慈禧(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9)

1944年,日本人做最后的挣扎,不断骚扰他,春霖不堪其扰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72岁。

死后葬于保定,到后来春霖的墓地被开发商盖上了大楼,史上最后的状元墓就此消失了。

文/秉烛读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