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演到大结局,《我是余欢水》把自己的故事也演成了黑色喜剧。

有多少人像余欢水一样不被待见(因一句台词评分8.5降到7.5)(1)

在开始这篇文章之前,生存欲爆棚的我首先要港:我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始终尊重女性,但我同时绝对会去捍卫一部好剧的口碑。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了,因为大结局里的一句台词,《我是余欢水》的豆瓣评分,从8.5的开年国剧第一,降到了7.5分。

有多少人像余欢水一样不被待见(因一句台词评分8.5降到7.5)(2)

甚至有网民说从此给所有正午剧打一星。

冤吗?

一部讲述中年危机劫后余生的正午阳光讽刺喜剧,躲过了现实题材原著改编易翻车的坑,将苏明成拍成为现代国剧史最衰男主角,引发了观众如潮般的共鸣,眼看就要胜利的时候,因为一句台词翻了车。

这就相当于,余欢水在一地鸡毛中经历了老婆、亲人、朋友、上司、徒弟、养狗的邻居等接连的欺辱、抛弃、背叛后,还得了绝症(虽然是误诊),然后逆袭,反转,登上人生巅峰成为英雄,遭遇歹徒复仇都被捆住了也被他反转,最后一句话没说好,让人给拍死了。

有多少人像余欢水一样不被待见(因一句台词评分8.5降到7.5)(3)

你告诉我,怎么会不冤呢?

一个“歹徒”男配的一句台词,到底能不能代表主创想什么

这场争议的情节出现在《余欢水》的最后一集。

余欢水和自己的上司一行人等都被绑匪挟持。绑匪让人质分别说出一个释放自己的理由,谁能说服他,他就放谁走。

于是梁安妮立刻说,“肯定放我呀哥哥,我是女的,我是弱势。”

绑匪回答了以下台词——

有多少人像余欢水一样不被待见(因一句台词评分8.5降到7.5)(4)

这段台词好不好呢?老实说不太好,有点突兀,以豪横劫匪的文化水准和信息面来说,如果台词仅仅到“别来这套,男女平等”,从对白逻辑上会正常得多。

让他说 “你们天天哭着喊着要女权”,有点不符合角色人设了。

但现在这场群潮汹涌的网友奇葩说辩论大赛,有没有必要呢?

我认为没必要。

为什么?因为这句台词不是“余欢水”说的,也不是女主说的,甚至不是一个主要配角说的,谁说的呢,一个劫匪说的。

有多少人像余欢水一样不被待见(因一句台词评分8.5降到7.5)(5)

那么我们应不应该把一个劫匪的某一句对白当作主创的想法呢?

这就好比说,我们看港产警匪片,绑匪说,“干一票大的,下辈子都不用愁了。”该不该把它当作主创想说的话呢?

又比如好莱坞黑帮片里,反派小弟说“谁挡道我们就干掉谁”,能不能认为主创也这么想呢?

显然不能,那么为什么要抓住“余欢水”中的一句台词过度放大呢?

我觉得可以,但没必要。

照现在这个趋势,这场正反方大战还会持续下去,会有结果吗?很可能没有。

有人说编剧如果加一个“伪”字进去,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我认为不会有太大区别。

真正的重点在于,这句对白,出现也仅限于当时的剧情情境下,是有时效性的。

尤其是,这还是一部荒诞喜剧。

这部剧的编剧,和《都挺好》的编剧一样。导演是正午的老牌导演孙墨龙,跟孔笙一起拍过《父母爱情》,参与过多部正午大剧,这样一个主创班底,过去的创作中曾经厌女吗?显然没有吧。

有多少人像余欢水一样不被待见(因一句台词评分8.5降到7.5)(6)

那么是不是可以用更平和的心态去理解这句台词,而不是充满热情地投身这场辩论赛。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但艺术不是生活本身。

《余欢水》女性角色都不讨好?男性角色有讨好的吗?

当然还有作者提出了,惹争议的不仅是最后那一句台词,关键是剧情中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也就是,“这个剧中没有一个正常的女性”。

《余欢水》的女性角色,的确算不上特别讨好,比如余欢水的前妻甘虹,就算是高露那么美了,还是不讨好,又是出轨、又是对余欢水的死活毫不关心。

有多少人像余欢水一样不被待见(因一句台词评分8.5降到7.5)(7)

上文剧情里出现的女上司梁安妮,飒是够飒,可是在剧中常利用自己的美貌牟取好处。和两个男上司都有私情,还被派去色诱余欢水。

有多少人像余欢水一样不被待见(因一句台词评分8.5降到7.5)(8)

但说所有女性角色人设都不好也不是事实。

苗苗的角色就是清纯不做作,是标准的好女孩,这个人物被认为相对比较单薄,但不能因为单薄就否定角色的可爱吧。

有多少人像余欢水一样不被待见(因一句台词评分8.5降到7.5)(9)

而且这里真正的问题是,明明本剧不论男女角色都有嘲讽的。

比如男主余欢水,就是编剧吐槽最恨的那个,镜头扫到他手机网盘,小哲玛丽、明日花绮。。。老司机懂, “精品中的极品”是个啥。

整个故事,可以看出编剧没打算洗白余欢水,很容易看出他本身是有问题的:他的窝囊仅仅是因为倒霉吗?

有多少人像余欢水一样不被待见(因一句台词评分8.5降到7.5)(10)

不是的,他脑袋变钝了但工作摸鱼是为什么?“得病”之前,他有没有尽量做个实诚的人呢?

没有吧。

再说和他闹翻的兄弟吕夫蒙,有观众说这个人还不错,最后还来搞场友情岁月,表示愿意借钱给余欢水治病。

可是他刁难余欢水,是因为他觉得是余欢水害死了大壮。

但当初明明是大壮叫吕夫蒙不要留客户了,让客户走,他非要催余欢水和大壮,才发生了车祸。

他埋怨余欢水,绝交就是了,非要整一出“你去4S店随便挑,我分分钟转账”,可真到了“还钱”的关键时候,人间蒸发“直飞赞比亚”的戏码。

有多少人像余欢水一样不被待见(因一句台词评分8.5降到7.5)(11)

这个角色有多讨好呢?

至于其他的男性角色,就更不行了。

刘副台长和新闻部副主任老白,一场对手戏,把那种职场上一个阿谀奉承,另一个耀武扬威的气氛演得淋漓尽致。

有多少人像余欢水一样不被待见(因一句台词评分8.5降到7.5)(12)

而老白呢,在刘副台长和余欢水的面前完全是两个样子,表面看傻乎乎的,但录节目的时候,余欢水都说他不想提绝症了,老白还逼着女主持继续问。

后来又叫余欢水不要公开他离婚的事情,因为他给余欢水打造的人设是完美英雄,你怎么能离婚呢?

有多少人像余欢水一样不被待见(因一句台词评分8.5降到7.5)(13)

说白了,他根本不在乎余欢水的生死和职业操守,只在乎节目的收视率和自己升官。

余欢水的父亲,家暴出轨,间接害死了妻子。再婚了,现任妻子的儿子要结婚,要余欢水掏钱。威胁不给钱就告儿子。

余欢水的小舅子,当场扫码 “揭发”他带去的红酒就七八十一支,还说“这是酒吗”?

有多少人像余欢水一样不被待见(因一句台词评分8.5降到7.5)(14)

上司呢,每天打压他,给他穿小鞋。被他握住把柄,反过来给他下跪。

纵观全剧,起码女性角色还有一个十全十美的苗苗,男性角色却真真是没一个算讨好的,说编剧对女性角色不待见,公平不公平呢?

事实就是,本剧其实就是以荒诞诙谐的方式描绘惨淡中年,在情节和人物高度极端的情况,让主人公被压到极致后完成一个中年人逆袭的喜剧故事,不是编剧丑化女性角色,而是所有角色,都被戴上了喜剧哈哈镜,让人性中的瑕疵被放大。

因为成年人的绝境,本就不是不是被凄风苦雨吓趴后的绝望,而是一种钝刀锯肉的慢性折磨。

有多少人像余欢水一样不被待见(因一句台词评分8.5降到7.5)(15)

这份折磨来自每一个角色,要反抗的也是每一个角色,包括他自己。

本就是一出人间喜剧,何来那么多的怒气?

我会把给《我是余欢水》的五星变四星,但不是因为那句台词

那么《余欢水》大结局该不该被降分呢,也应该。但不该是直降1分,也不该是因为一句台词。

而应该是最后三集后劲不足。

为什么剧集前半段那么精彩?因为故事拍出了巨大的共情,它让余欢水以为自己患上绝症、时日无多。这个憋屈的社畜从此不再看人脸色,开始和所有人撕破脸皮,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然后真的走上了人生巅峰。

想想看, 小人物、遭遇出轨、催债、绝症、触底反弹,中年 loser 绝地反击,燃是不燃。

有多少人像余欢水一样不被待见(因一句台词评分8.5降到7.5)(16)

加上郭京飞在《余欢水》中的表演,又那么欢脱中透出现实的无奈。

从医院出来腿一软扑倒在地,头还在地上弹了两弹,看着就好痛。

荒诞情节中他的每个表演细节,很小,但就是这么一点点加起来,最终汇聚成观众最大的共鸣:

我们都是余欢水。

有多少人像余欢水一样不被待见(因一句台词评分8.5降到7.5)(17)

而且,剧集还够“短”。当 “天下苦注水剧久矣”。被浓缩的男主命运和故事情节,加上帮人们讽刺一把现实中我们不忿的那些人和事,当然很容易就戳中人们的爽点。

可是当故事发展到余欢水再一次推翻自己的生活,捡起自尊,把丢掉的“人样”活出来之后,就开始出现明显剧情瑕疵了。

简单来说,原著本身就是开放式结尾,编剧也不知道怎么给余欢水跌宕起伏的人生一个完美落地。

有多少人像余欢水一样不被待见(因一句台词评分8.5降到7.5)(18)

于是就搞出一个U盘,以及一系列巧合。

那么重要的事,上司“恰好”不找个隐秘的地方谈,在KTV谈;余欢水“恰好”偶遇了吕夫蒙;吕夫蒙又“恰好”也来了这家KTV,余欢水一间一间地打开包厢找他,恰好看见了三个上司,恰好三个上司威逼利诱不成,合起伙来对付他的时候,当初被他放倒的歹徒小弟来复仇了,恰好几个人又被一锅端。

有多少人像余欢水一样不被待见(因一句台词评分8.5降到7.5)(19)

大结局呢,余欢水遭受了一场绑架,一场忽悠拖住时间端掉了歹徒窝,并且让三个上司自己说出真相,并且还收获了与美丽女孩之间的爱情。

有多少人像余欢水一样不被待见(因一句台词评分8.5降到7.5)(20)

这个结局,我是真的不满意。

很多人说:我从余欢水身上看到了30岁的自己。

但观众不会有余欢水这么多恰好啊,看爽了就够了,谁去模仿谁过得比余欢水更惨。

由于这个不够完美的大结局,前面的荒诞现实,和后面的现实荒诞,就这样硬生生衔接起来,就显得违和,就像一次完美跳水,落水水花太大,终究是遗憾。

为此,我会把一开始的五星调为四星。

国剧不要活得太通透

但我现在不会,以后也不会给所有正午剧直接打一星。

因为国剧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即使《余欢水》遭遇吐槽,我还是要说,这样的余欢水,依然太难得。

正午阳光主创和郭京飞,还是联手打造了近年荧屏鲜见的,有血有肉的中年男,以及中年男的生活。

那些丧、怂,绝望,都不是玩假的。

他怂但善良。浑身毛病又被生活逼得无处可改。所以当初弹幕才会说:“拍得太真实了,看得心疼就像演自己的生活”。

有多少人像余欢水一样不被待见(因一句台词评分8.5降到7.5)(21)

我们看着他跟邻居刚,跟领导刚,跟朋友刚,跟小舅子刚,跟来威胁他的女上司刚,那些人的眼神不敢置信到畏惧,真的爽。因为我们都知道现实中我们这么刚,结局有多悲惨。

在这个故事里,无论如何,我们看到了中年小人物的勇气。即使它是荒诞的。

在完成这些以后,它因为一句话跌落神坛,但问题是,吐槽它的盆友又尝试着理解过这部剧吗?就像现实中我们看到中年疲惫男的时候,人们可曾怜惜过他们一点呢?

有多少人像余欢水一样不被待见(因一句台词评分8.5降到7.5)(22)

不会,因为我们越来越不习惯原谅。

但我想问这样的结果是什么?是所有人都活得小心翼翼。

宁可故事、人物、台词都中规中矩,也不要有个性,行走江湖,安全第一。

但国剧与观众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相互成全——观众成就了国剧的勇敢,国剧才能成全观众的期待。

相互成全,双赢。

相互苛责,双输。

“余欢水”的故事冒犯了某些观众吗?也许是,但许多全球那么多厉害的影视作品,都不乏冒犯,卡梅隆说话:你永远无法让所有人都满意。

有多少人像余欢水一样不被待见(因一句台词评分8.5降到7.5)(23)

不满意,可以拒绝,可以不看,但一个瑕疵,是否就该对一部剧,甚至一一部剧后面的良心国剧团队全票否定?

进一步说,如果任何台词都被过度苛责,那谁来为我们拍带感的国剧?

伏尔泰先生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我怕的是,国剧不再敢犯错。

所有角色再也不说出一句可能被吐槽的对白。

有多少人像余欢水一样不被待见(因一句台词评分8.5降到7.5)(24)

而观众犯困,可能就是从国剧不敢“犯错”开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