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名片

魏静,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入选武汉市首批教育家型校长(小学)培养工程,武汉市督学。湖北省小学语文学科优秀教师,武汉市语文学科带头人。

“为者功必成,美者气自华”。青山区钢城第一小学建校以来,确立了“生本教育”的办学思想,致力于立根传承传统,关照未来发展的培养方向。我们既追求对儿童关键素养与必备品格的持续培育,强化儿童的意志锤炼及品格塑造,又兼顾教育的身心滋养与文化传承,夯实儿童的生命本体,追求儿童生命的舒展与圆满融通。

教育励志语录正能量小学(校长说经典润泽陪孩子们遇见更好的自己)(1)

青山区钢城一小校长魏静跟孩子们在一起。 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 把传诵经典和做人相结合

一笔一画点横撇捺静心气

从2008年开始,钢城一小就把经典传承作为学校特色,倡导润泽于斯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写就一手好字、热爱诗词吟诵,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把传承经典与学校文化相结合,把传承文化与学校管理相结合,把传诵经典和做人相结合,让经典充分发挥育人的功能。

“小蚂蚁要出门啰!上——顿——爬坡——溜达一圈回家啦”,钢城一小一年级语文课堂正在讲授“一”画。那么大的一个“一”,威风凛凛占据着整块黑板。55只小手随着一只大手在“一”上玩耍嬉戏,奇思妙想着:孙悟空攥着“金箍棒”降妖除魔,小豆豆嚼着“胡萝卜”津津有味,哈利·波特骑着“飞天扫帚”自由飞翔……“一”在师生指尖勾勒着奇妙的想象。单一的笔画并不单调,那是一幅画,一个故事,一段历史。

作为湖北省书法教育特色学校,习得一手好字,写得一手好文,是钢城一小送给孩子们最美好的毕业礼物。

晨读,师生笔直挺立,逸态横生;手执读本,垂眸敛目。“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流畅的声音平仄起伏,抑扬顿挫。与学生一起晨读,是武汉市语文学科带头人赵丽老师多年坚持的习惯。“站立朗读,师生齐诵,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晨读的仪式感。”赵老师粲然一笑,又补充道:“千万别小瞧了每日晨读的十分钟,铢积寸累,聚沙成塔!”

在赵丽老师的影响下,钢城一小一批优秀的语文老师发挥集体智慧,编写出第一套经典诵读的校本教材《古诗文风韵》12本。其后,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老师扩充编写了《数学经典故事》《艺术中的经典》《钢铁的故事》等,组成了体系更完善、内容更丰富、涉猎更广泛的《且行且吟》新经典校本课程。

学校组建了汉剧社团,在教师中组建古琴社团,让师生感受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的汉剧《打花鼓》和《贵妃醉酒》均获得武汉市戏曲进校园比赛金奖。团员们每日曲不离口、扇不离手,有的学生在外出旅行途中都坚持练唱打卡。汉剧社团成立5年以来,成员们从不知何为汉剧到如今的唱、念、做、打有模有样,在一颦一笑、一字一句中,不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钢城一小是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湖北朗诵艺术家协会朗诵基地、武汉市戏曲进校园示范学校、武汉市经典诵读示范学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钢城一小教师看到了一条教育的可行之路,整躬率物,彼唱此和,乐在其中。2018年12月29日,“惠润童心,经典十年”大型新春诗会在武钢工人剧院举行。汉剧《柜中缘》中,孩子们唱腔甜美,身姿俏皮,展现了传统戏曲的魅力;《诗经·小雅·鹿鸣》将吟诵与太极表演完美糅合,极具中国传统艺术特色……10余年来,钢城一小每年坚持举办校园新春诗会,十年磨一剑,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下,一小的师生们腹有诗书气自华,更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赞誉。

■ 70条“红领巾小提案”

让学生成为学校管理的小主人

小学校园,是儿童生活的地方,学校应该设法让教育变得“好玩”。孩子未来不可替代的竞争力,不能仅靠书本上那点东西。教育即生长,而非灌输与控制。所以,我们的目标是让美与情趣自然发生,让校园生活对学生充满吸引力。

我们珍惜和儿童在一起的时光,倾听他们,看见他们,陪他们一起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这是六(1)班师生的座右铭。从一年级开始,班主任就引导学生,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清晨,经过教室你会看到,学生低语吟诵,凝神聚目。光阴荏苒,学生早已在这份坚持中磨砺出一身静气。其实,孩子的这份自律,无非是来自老师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持之以恒,更是“千教万教教人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执着信念。

真正的教育需要面对真实的学生,我们能做的就是为孩子营造一个适合成长的生态场,经营一片尊重孩子们想法的土壤,让他们在这里身心舒展、思维活跃。

“我的学校我来管,民主管理我参与”,让学生成为学校、班级管理的小主人。每学年学校都会召开“钢城一小少代会”,收集“红领巾小提案”。今年的少代会上,全校有62个中队提出近70条提案。队员提出“给爸爸妈妈们发一本阅读存折,由孩子如实填写,每学期上交学校”“希望手机设定‘防沉溺’模式,检测到手机进入游戏模式超出规定时间,就会自动关机。”

教于有声,育于无声,于有声无声之间完成使命,是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智慧追求。让学生学会扮演不同的角色,主动参与到校园志愿服务活动中,改变教师包办代替、学生只听指挥的被动定势,让学生成为校园活动的主角。学校设立多个“学生志愿服务岗”:“小红帽安全员”“健康管理小蓝帽”“青青视保员”“环保小卫士小黄帽”……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小管理员们成为活跃在一小校园的靓丽风景。

“老师您好!”“同学,请佩戴好口罩”“排好队伍有序进校”,每天清晨“校园文明值勤”岗的同学们早早上岗,开始友情提示。“用餐前,先手消,取餐时,一米距……”在“文明就餐志愿者”的提示下,学生们有序进餐。“身正肩平向前看,两腿并拢成直线,抬头挺胸规范立,整体划一对整齐”,在“路队安全管理员”的引导下,同学们结束一天的校园生活。

我们常常觉得孩子还小,需要“帮”他们规划人生,许多孩子内心对自己生命状态的期待被忽略。钢城一小十年如一日躬身践行“一日三覆”,晨时倾听、午间畅说、睡前博览,引导孩子们读儿童经典。《红鞋子》《长袜子皮皮》《秘密花园》《草房子》《木偶奇遇记》《苏菲的世界》《小王子》系列……都成为我们和孩子们的必读书。经典童书里,隐喻着人性善恶、真假判断、是非导引,这些经典童书中人物的人格特质与道德勇气就像一颗颗种子,埋入孩子幼小的心田。在未来的日子里,它们也许一时沉默,但总会在适宜的时节开花结果,孩子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拿出勇气去面对世界的挑战。

根是生命的本源,生命的印记,也是文化的本源和印记。对于一所学校而言,这种根越深长,文化就越厚重。回顾多年来的办学历程,钢城一小始终坚持让中华传统文化扎根于素质教育的土壤之中,让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之根为办学理念固本培元,让师生在知行合一中完善人格修养、弘扬民族精神、肩负起时代进步的历史重任。

(文/青山区钢城第一小学校长 魏静)

【编辑:张文辉】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