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蕉芋粉

麻布岗蕉芋粉(又见蕉芋粉)(1)

短短几天的国庆放假,都被安排得满满的。今日回老家,一堂叔家喜宴,竟然见到了久违的炒蕉芋粉。

麻布岗蕉芋粉(又见蕉芋粉)(2)

还是那种竭色的模样,晶莹剔透。房族中的烹饪高手,充当了土厨师。

麻布岗蕉芋粉(又见蕉芋粉)(3)

猪肥膘肉熬的猪油,先用葱姜爆香,加入稍微切碎了的猪油渣和虾皮,炸成微黄,香气扑鼻,铲出备用。

麻布岗蕉芋粉(又见蕉芋粉)(4)

另起锅,放入猪油,倒入已经预先煮至半熟,漂干净水的蕉芋粉,翻炒,加入少量水焖锅,然后,把已经炸好的猪油渣和虾皮倒入翻炒均匀,加食盐、味精调味,出锅,客家传统喜宴的头道热菜,也是主食的炒蕉芋粉隆重登场出桌了!

麻布岗蕉芋粉(又见蕉芋粉)(5)

我们迫不及待地品尝,咸、香、鲜、糯软可口,还是儿时让人口水直流的味道。久违了的味道。

在老家,儿时的蕉芋,是作为水稻以外重要主食的补充,叫作“杂粮”。由于,对土质要求不高,常种植在房前屋后和荒坡地上。

麻布岗蕉芋粉(又见蕉芋粉)(6)

下雨天,雨滴滴在蕉芋叶上,嘀嗒、嘀嗒,使人想起广东音乐《雨打芭蕉淅沥沥》,再抬头一望:“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片农村安详、恬静的景色!

麻布岗蕉芋粉(又见蕉芋粉)(7)

蕉芋,其实是美人蕉科,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最高达3米。地下有块状根茎,非常粗壮直立的茎,茎呈紫色,蕉芋的叶子是互生的,叶柄比较短,叶鞘边缘紫色,叶片长圆形,长表面绿色,边缘或背面紫色;有羽状的平行脉,中脉明显。总状花序疏散,单一或分叉;花单生或2朵簇生,小苞片卵形,淡紫色;开花时色彩鲜艳,还会结瘤状的果子。花期9-10月。红色的花茎有汁,很甜,小时,常摘来吸食,不知你是否品尝过?

麻布岗蕉芋粉(又见蕉芋粉)(8)

蕉芋块茎含有丰富的淀粉。儿时,母亲早晨常煮了给我们当主食,很香糯。但那个时候,肚子里没有什么油水,吃多了,常呕酸水。

麻布岗蕉芋粉(又见蕉芋粉)(9)

当然,更多还是把那块茎磨成粉。

蕉芋磨粉颇费工夫。首先清根,蕉芋根系发达,要一条根一条根细心清理;然后清洗,用净水把蕉芋一根一根洗净洗白,剥去包皮装进篮子;然后把蕉芋滤(刷)成液汁,用陶瓷厂生产的专用“牙钵”,客家话也叫“擂砵”,进行手工滤(刷),客家话叫做“擂蕉芋”,这是一个技术活,不小心,手都会被擦破。滤(刷)蕉芋很耗时,基本上是早上、中午、晚上的零星活,挑灯夜干是常有的事。

麻布岗蕉芋粉(又见蕉芋粉)(10)

再把液汁灌进豆腐袋里,装进盛满清水的缸或桶,用手来回搅拌,粉便随水溢出,并沉底结块;最后是晒干,捞起凉粉块放在竹盆或木盆里,摆在庭外晒干,然后装袋入罐储藏。

麻布岗蕉芋粉(又见蕉芋粉)(11)

麻布岗蕉芋粉(又见蕉芋粉)(12)

今天,再吃炒蕉芋粉。想想儿时蕉芋吃到呕酸水,一见就怕,再到现在,一见就想吃,直流口水,为生活的变化而感慨!

麻布岗蕉芋粉(又见蕉芋粉)(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