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

魏仁华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做到读写结合(浅谈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1)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和写是个互补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阅读和写作如同语文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在教学中,只有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 读写能力。

关键词 理解 足时 选点 反馈 积累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做到读写结合(浅谈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和写是个互补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阅读和写作如同语文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因此,在教学中,只有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一、品味语言,理解课文是基础

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首先应进行读的训练,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其次才是引导学生从读学写。因为读是吸收,写是倾吐。只有在学生充分品读课文,理解吸收后,才会有理解的表达。

在阅读教学中,重视读书方法的指导,有重点地读,引领学生读懂文字背后的意思,品味语言,带领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指导学生读懂了课文,在“写什么”和“为什么写”上有收获,使学生了解了作者是“怎么写”的。从而为学生练写做铺垫、打基础。学生在充分阅读理解、感悟课文内容之后,也才能产生新的思想认识、情感体验,从而进行个性化表达。

二、合理安排,给足时间是前提

没有相对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从容练写,读写结合也就无从谈起。要在课内完成一次小练笔,至少要给出10分钟的时间来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

如何才能既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又能给足“读写结合”的时间来呢?在阅读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紧紧围绕反映文章中心的问题,直接切入到重点句段,进行精读探究和写法品评。要求学生在课前一定要做好预习,才能确保在课堂教学时间里直奔重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找准时机,巧“点”妙“引”是核心

在阅读教学中要落实读学结合,就要准确把握练笔的时机,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激发学生情感,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写出佳作来。选择读写结合点,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选“点”在课文的重点词句处

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不断丰富、积累词汇量及写作方法。对于一些特殊的句式,让学生进行仿写句式的训练,进行语言的锤炼。

例如教学《匆匆》,在引导学生品味了优美的语句后,让学生模仿“ 的时候,日子 ”的句式说话,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更深刻地感受到时光匆匆。说完后,再写下来,学生的回答便组成一组排比句。再齐读,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这样的读写结合训练,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学生遣词造句、语言表达的能力,从而落实“读中学写,以写促读”。

2、着眼在课文的典型段落处

课文中有很多段落是非常有特点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体会,借鉴学习。如:学习了《翠鸟》第一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描述”的表达形式后,指导学生运用这样的表达形式仿写一种动物,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内化,并转化为写作技巧。

3、引导在课文的布局谋篇处

课本中有很多文章,作者的写作思路清晰明了,布局谋篇巧妙得当,是学生学习如何安排材料的好范文。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抓住作者的思路,学习作者是如何布局谋篇的。如:《彩色的非洲》这篇课文“围绕一个意思从几个方面来写”,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条理清楚,首尾照应,过渡句很有特色。教学中,引导学生交流总结,发现课文在结构安排上的特点,积累布局谋篇的技巧。然后设计读写结合练习:如果要写“彩色的家乡”,你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写?引导学生练习如何安排材料,如何灵活过渡,读中学写。

4、关注在课文的意犹未尽处

语文教材中常有不少文章,或简练,或含蓄,意犹未尽,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教学时,可关注文章“空白点”,让学生联系课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合理的想象,把简练的地方写具体,把含蓄的地方写明确,对文章中意犹未尽的地方进行拓展。

例如:教学《将相和》中“负荆请罪”一节时,让学生结合插图,仔细观察人物的衣着、神态、动作,补写廉颇负荆请罪的情景,同时揣测蔺相如的神态、言行,形成一段精彩的对话细节。这样的练习处在特定的情境中,内容又与课文紧密相连,既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

四、及时反馈,多元评价是动力

学生课堂练笔后,都期待马上得到评价和激励。因此当学生完成练笔后,教师要组织学生交流,及时给予反馈评价,让学生从评价中得到激励与启发,以优化练笔的效果。在评价时,我们可以采用自主评价、同学互评、老师当堂点评、作业评改、展示评价这几种方式。

在评价中,老师还应重点根据文本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如:练习目的是模仿修辞手法,评价时就要看学生在练笔中有没有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练习的目的是为了积累优美语言,评价时就要关注学生写的练笔中有没有精美的语言词汇。同时,老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制订不同的标准,将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结合起来,多加以肯定和鼓励,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做到读写结合(浅谈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3)

五、勤读多诵,厚积薄发是源泉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文章源于积累,语言的积累,需要多读多背。教学中,除了要求将课内的优美句段篇章熟读成诵外,还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一些优秀的课外书籍,勤读多诵,积累语言。

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建立在学生对词句意思理解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用专门的摘抄本把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玩词语接龙游戏,在学习园地上开辟“优美词句专栏”,选贴学生摘录的好词好句,定期交流展示摘抄本,实现资源共享,相互学习。通过各种形式勤读多诵,学生对积累好词好句的兴趣会更高,语言积累也能逐渐丰富起来,在写作时才能厚积薄发,游刃有余。

总之,“读写结合”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原则。我们在教学中,要把读与写巧妙结合起来,进行行之有效的训练,引领学生在读写实践中陶冶情操,提高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