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文龙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

晏宇翔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10月2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中国2022年第三季度宏观经济的各项主要指标,其中国内生产总值为30762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9%;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70269亿元,同比增长3.0%。总体而言,前三季度中国国民经济增长持续恢复,呈现出稳中向好良好态势。

发展态势稳中向好(第三季度呈现稳中向好态势)(1)

虽然,中国经济在今年第二季度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与超预期经济风险考验,但是,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立足于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盘战略优势,通过一系列稳中求进的政策支持与不懈努力奋斗,最终在第三季度实现来之不易的经济恢复与增长。以下三点值得关注:

第一,消费市场持续恢复,各类消费需求逐步得到有效释放。第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2.4%,拉动GDP增长2.1个百分点,消费成为推动总体经济持续恢复的重要动能来源。今年3月以来,国内出现多地多点散发疫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物流运输体系、线下消费渠道造成一定影响,阻碍居民消费需求充分释放。但是在进入第三季度之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成果,加之各级政府和企业充分调动现有市场资源,鼓励、促进和拓展现有消费场景和提高消费能力,为消费市场持续恢复奠定良好基础。从数据来看,中国第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09872.9亿元,相较于第二季度的101772.6亿元,上涨了约7.96个百分点。

第二,投资规模增速加快,工业生产和实体经济都实现了稳步发展。第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5.7%,增速比第二季度加快1.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增速的不断加快,反映出中国实体经济的持续恢复和发展。而事实上,正是由于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基本面积极向好的坚定信心与切实预期,才使得投资规模不断增加。

从今年9月的PMI指数来看,数值为50.1%且超过临界值,表明现阶段中国制造业总体较为景气。其中生产指数为51.5%,比上月提升1.7个百分点,升至临界点以上,表明制造业生产有所扩张。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其在第三季度的恢复与增长是本年度经济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根基。

第三,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增速得到回升。必须承认的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散发、多发和国际经贸波动等外部因素较大影响了今年的就业形势,城镇调查失业率存在较明显的波动。针对这一现象,上半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今年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水平稳定提高,并为此出台稳就业保民生系列相关政策,以确保就业稳定、物价平稳和收入增长。

从数据来看,第三季度就业形势的确比前两个季度好。第三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4%,比第二季度下降0.4个百分点,也低于前三季度的均值5.6%。从收入来看,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50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5.3%,名义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2%,实际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人民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速基本保持同步提高。

当然,第四季度经济增长可能面临的压力也需重点关注,相关部门要作好充足准备,以确保全年经济增长运行在合理区间。

一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需要不断充实。随着房地产市场周期性调整,固定资产投资的乘数效应作用减弱,以及外需增长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需要通过创新与发展数字经济等新经济为经济增长不断注入动力。

二是要关注居民消费可持续增长问题。尽管当前居民消费正在恢复性增长,但是增长动力不足。由于疫情和就业等问题的影响,居民收入预期不稳定,总体储蓄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了消费需求扩大。

三是价格指数的涨幅值得重点关注。中国第三季度CPI指标为2.6%,相较于前两个季度有一定程度增长。本季度的物价上涨主要是由国际能源与粮价持续高位、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和猪肉产能周期等因素影响所致。其中部分因素在第四季度仍然存在一定影响,因此,需要针对这些趋势最大程度地做好第四季度经济工作,提早做好必要政策支持,以化解可能的经济风险。

相信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中,中国通过统筹发展与安全、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增长,统筹国际与国内的市场与资源,以及采取稳增长等系列政策措施,中国经济一定能继续行稳致远。(责任编辑:乐水 安然 宇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