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附近有一家万达影院,步行即到。看完电影之后,我独自走回家,途中有形形色色的成年人。周末的夜晚不会使他们行色匆匆,却带着在随时都有可能刮着大风的城市里也不会被刮掉的市井气。回想起片中不止一次的提到grow up这个词,有趣的是,我毫无道理的猜测这个词的隐藏主语应该是child。就像日文中的“成人”一词,主语也是“子供“,只是孩子的一个发展变化的状态而已。想到此处,满街都变成了grow up的children,做着孩童并不合时宜的言行举止。看到电影的前半段,我兀自断言,这会是和inside out截然不同价值观的一部电影,它会奉劝人不要长大,保持童真和想像。大概就是这样了。可看到最后我发现,它要讲的事情和inside out虽有些许不同,却大抵一致。因为不管是inside out还是小王子,写故事的人都知道,人始终是要长大的。从第一件让人悲伤的事情开始。从第一次撕心裂肺痛哭一场之后。

小王子怎么重新做任务(小王子growup)(1)

人有趣的地方在于,反而是joy占主导地位的孩童时期,是哭得最多的年纪。人类第一次哭,一定是出生的那一刻。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人类是最为脆弱的,稍有不舒服就会立即反馈给妈妈,弄得妈妈也不舒服,活脱脱一个个小天蝎。而出生,为人类的第一个坎,迈过这个坎,一个肉团就会变成一个人。他要开始承受刺眼的阳光,混浊的空气,和周围的人的关注。于是他哭了。从此以后,哭成了小孩最大的出口,仿佛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哭过一次就能过去。直到他第一次承受哭了也过不去的坎。这一个坎会教会他,他已经失去庇护,得学会承受真实的世界。后来,真实的世界每天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可能远远超过孩童时发生的糟糕事情的总和。但人却很少再哭了。如果说真的有记忆球,蓝色的球混杂成其他各种颜色,无可描绘的存在记忆深处的书架上,拾起时不知道该哭该笑,最后叹了一口气,又扔回黑暗里。这就是成长。

小王子怎么重新做任务(小王子growup)(2)

我从来没看到《小王子》这本号称仅次于圣经销量的书,但在影片中我能深刻感受到为了还原原著感觉,而特意用stop motion讲述的书中童话的这一段落想要讲的东西。我猜所有看书的人都会选择相信小王子回到了他自己的星球,而不是被蛇咬死了,空落一厢情愿。而比死了更残忍的结果是:影片告诉我们,他变成了成年人。inside out里的小女孩也成长了,再也不是脑中只有joy,情绪会反复交错在她生命里占据成主角。这个成年人像我们自己,在社会里扮演自己的角色,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令人不虞的经历,不知道何时该哭,何时该笑。这两部电影告诉你的都是现实,却又留了一丝温情的可能性。但却总有那么一群爱做梦的人,想把这些故事讲给你听。你才有短暂的一个多小时,在影院里回想起你仍然是一个披着grow up外衣的小孩而已。感谢这些爱做梦的人,就像那个老去的飞行员,回想过去糟糕的自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越发对自己满意的现在却很遗憾的表示,一切都不可追及。我们渐渐无法避免的变成我们曾经讨厌的人,我们渐渐无法避免的做着我们以为永不会做的事情,我们渐渐不再是独特的那一个,我们逐渐平庸,却又觉得正确无比。因为我们grow up了,真实的世界里没有星星和玫瑰,这是一条平凡之路。这可是孩子时期的我们,从没有想过的事情。

小王子怎么重新做任务(小王子growup)(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