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郎才尽”这个成语我们并不陌生,比喻才思减退这个成语有两个出处,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江郎才尽吗?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江郎才尽吗(江郎才尽不是伤仲永)

江郎才尽吗

“江郎才尽”这个成语我们并不陌生,比喻才思减退。这个成语有两个出处。

一是《诗品》"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授之。而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淹才尽。"

二是《南史·江淹传》"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江郎才尽

从这两个出处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诗品》还是《南史》的记载,都谈及江淹将手中的五色神笔交还出去,而后再做文章,再无佳作。但是这个记载其实太过于神话,真实性有待考证。

随着成语的流传,在使用这个成语的时候都我们大都放眼于“才尽”二字,而忽略了“江郎”。其实作为这个成语典故的主人公,江淹的才,其实可真不小。

江淹六岁便能作诗,虽家境贫寒,但敏而好学。二十岁开始政治生涯,一路升迁,最后官至左卫将军,辞官后被封为醴陵侯。如果没有才华,其以寒门身份如何能有如此政治成就。

我们再来看看他的诗作文章。

江淹现存辞赋二十八篇,全部为抒情咏物赋。其善于摹写"悲"情,并有一系列的"悲情"作品。 如《恨赋》、《别赋》等。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主角杨过自创了一种武功,叫做“黯然销魂掌”,其实就是出自江淹的《别赋》首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短短一句话,道出离别带给人的肝肠寸断,失魂落魄之感。而杨过与小龙女别离十六年,一套黯然销魂掌法道尽一切相思。

黯然神伤的杨过

另外江淹还著有诗歌一百四十二首。其诗歌成就在当时文坛以及对后世的文学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力。

由此可见江淹的才华在历史人物中也是出类拔萃的。

下面我来赏析一首江淹的古诗歌《古离别》

《古离别》

南北朝:江淹

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

黄云蔽千里,游子何时还。

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团。

不惜蕙草晚,所悲道里寒。

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

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

菟丝及水萍,所寄终不移。

我们来看看作者在这首诗歌中刻画了怎样一个场景。

前两句写的是送别之景,送人到雁门关外,为何会是黄云遮蔽千里的场景呢?因为关外多黄土,而天空应是渐渐日落。所以连在一起好似黄云无尽。也道出了送别之不舍分别之情,从早一直送到晚,心中挂念何时归来。

雁门关

再来看中间两句。送别发生的事情好像就发生在昨日,可是一个季节都过去了,白露都凝结成了霜。有人说思念会让人觉得时间过得慢,度日如年。而本诗作者恰恰用相反的手法,为何送别好似在昨日?因为天天都在想着送别的场景,日思夜想,心不能忘。思念什么呢?诗中写道,蕙草枯萎了没什么可惜的,担忧的是远方的爱人饥饱冷暖。

再来看看最后三句。用天一涯来形容相距甚远,所以才长久的别离。将来再见,希望我的容易没有变,貌如从前。希望我们的情感如菟丝及水萍一般,不断长连。

本首诗歌从送别之不舍,再写相思之难熬,最后引出对未来的一种美好希望。相思因别离而生,但是别离后的重返却不一定皆大欢喜。所以才希望自己的容颜如从前一般,亦希望感情不会因时间而变淡。一首诗歌,将别离之后的种种情绪刻画的入木三分,十分动人。

今天的古诗歌就聊到这里,我们下一篇再见。欢迎喜欢神哥的朋友转发评论点赞,关注神哥,神哥继续发布有关古文方面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