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老式收藏钟表(上海老物件③金星电视)(1)

老式收藏钟表(上海老物件③金星电视)(2)

■插图:阿木酱

现在的电视机,已经成为一种声音背景了。

画面大概是这样:人们回到家,习惯性的打开电视,然后埋头刷手机,自顾自的让它说话。

(哦,还有一些年轻人的家里,已经看不到这种家电了。)

“倒退三四十年,电视可是炙手可热的紧俏商品,需要凭票才能买到。”热衷收藏老物件的刘玉兰,看着自己收藏的这台老式电视机,对周到君说起关于电视的那段黄金时代。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从日本引进的电视机。只要那句先抑后扬的‘昂~昂~’,日本电视剧《姿三四郎》开场曲一响……有电视的家庭肯定人满为患,来蹭电视的不仅有孩子,还有家庭主妇和大老爷们儿。大家都目不转睛的,死盯着那台巴掌大的小电视。”

老式收藏钟表(上海老物件③金星电视)(3)

■从日本进口的HITACHI电视

刘玉兰回忆说,当时只有九寸和十二寸的黑白电视,还没有彩色的,因为要凭票购买,所以即使是一些条件好的家庭,手气差,摸不到票子,也只能望“机”兴叹,实在迫切想要,就到黄牛那里多花一些钱也能如愿(黄牛,原来那么早就有了……)。

当时的人们,对拥有电视充满了执念,这也激发了供应商、生产商们投产电视机。

金星、凯歌、飞跃、熊猫、红梅、天津、北京等牌子的电视机就是当时的畅销货,受到无数家庭的青睐。

上海人最欢喜金星和凯歌,摸到票子后会首选这两个品牌。

老式收藏钟表(上海老物件③金星电视)(4)

■金星牌电视

金星牌彩电是原上海电视机厂的名牌产品。

1978年,国家批准上海电视机厂引进全国第一条彩电生产线,1982年10月份正式投产金星牌彩电。此后,金星牌电视上海市标志性产品。

老式收藏钟表(上海老物件③金星电视)(5)

■飞跃牌电视机

还有飞跃和凯歌早在1984年就提出了上门服务、调换等售后服务的概念,这在当时也是革命性的举动。

到了现在,金星、凯歌、飞跃这些电视机品牌早已销声匿迹,退出了家电的舞台,轮到了高清、大屏、超薄的国内外电视机品牌轧闹猛,随你挑随你选……

但那种一群人围着电视机,守着仅有的几个节目的兴奋心情,大概再也不会有了。

出生在60-70年代的人大都知道“三转一响”。

所谓“三转一响”即:永久牌自行车、上海牌手表、蜜蜂牌缝纫机、红灯牌电子管收音机,“红灯”牌收音机就是其中的“一响”。

老式收藏钟表(上海老物件③金星电视)(6)

■过去的“三转一响”,四大件

在那个物资匮乏,文娱生活单调的年代,拥有一台“红灯”牌收音机是许多家庭的梦想。那时上海人家里有一台红灯牌收音机,就像现在弄一辆跑车出去拉风,“唔要太扎台型噢”!

说起当时人们的经济水平,刘玉兰回忆,那时小年轻每个月工资18.84元,要买一台不能吃只能听的红灯收音机,姆妈阿爸肯定觉得:侬脑子瓦特了!

不过也有一些手头宽裕的家庭,拿出二百多元不肉疼的那种,就全当搬回来一台1.0版立体声音箱。

“伊格辰光,虽然不少人家里都有半导体收音机了,但充其量只好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如果家里有一个红灯收音机,那在街坊邻居的眼睛里,可就是咸鱼翻身,脱贫致富了。”

所以,尽管当时的文艺节目很单调,不是样板戏就是山丹丹,但那些有红灯收音机的人家,基本都是从白放到黑,一刻不停,生怕左邻右舍听不到。

红灯收音机种类繁多,型号从711到755以上。

其中,红灯711电子管收音机是国产收音机产量最多的一种,从711、711-2、711-3、711-4到711-5,其中711-2产量最多,各地仿造品也很多。

老式收藏钟表(上海老物件③金星电视)(7)

■红灯711-2

这是上海无线电二厂比较早期生产的大众化产品,不过造型好看,装饰有红黄两色图案,上面是节日礼花,观赏性很强,放在五斗橱上十分吸引眼球。

刘玉兰说:“1973年的生产量,你知道吗?32万7千多台!现在听来是没什么,但是在那个买米都要粮票的年代,这个还是蛮吓人的。”

老一辈人,看到这台红灯收音机,就自动打开了回忆的频率。

前面提到了,红灯收音机对于一般的家庭还是很奢侈的,而半导体就相对更加普遍和亲民,可以说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个。

老式收藏钟表(上海老物件③金星电视)(8)

在那个没有更多的文学书籍与流行歌曲的年代,半导体里那几个翻来覆去放的样板戏,就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精神食粮。

据刘玉兰介绍,那时候只要有人唱出一句“临行喝妈一杯酒”,立马就会有人接上“浑身是胆雄赳赳”。

“伊格辰光,每当夜里乘风凉,我最爱的就是捧着半导体,如痴如醉的听上两个小时的样板戏。然后收起小桌板,心满意足的回去‘困高’(睡觉)。”

刘玉兰说,“那时候,外面的世界再精彩,阿拉看不到,但是通过半导体,人的审美还是有些开窍。”

在文化生活贫瘠的时期,半导体激活了她自身文学和音乐的细胞,跟着那只“小匣子”什么都会唱,什么都敢唱,生活也就不那么枯燥了。

滴答滴答,时间在钟表的滴答声中消逝。

留下了老去的人,和他们回望的眼神。

老式收藏钟表(上海老物件③金星电视)(9)

■“三五”台钟

黄色的木质外壳,透明的玻璃钟面罩,白色的钟面,黑色的数字和指针……

刘玉兰介绍说,她从别人处收藏的这台三五牌台钟,购于1954年7月14号,已经陪了它的主人度过了半个多世纪。虽然台钟的主人已经作古,可台钟还是每天会报时,“咚咚咚”,周到君一个下午已经它响了几次。

三五牌时钟诞生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当时的国产时钟,大多数只能连续走上7天。

不过生产三五台钟的工厂技术人员,经过反复试验改进,制造出鸟笼式齿轮和光洁度高的轴芯,延长了走时时间,只要上足一次发条,台钟就可以足足走上十五天。

为了突出这一性能特点,钟厂最终决定采用三个“5”作为产品商标,定名为“三五”牌,15天时钟。

刘玉兰说,当年买这台三五台钟时,张先生刚刚成家,租了虹口区霍山路的一处私房。“那时候年轻人结婚大都是租房,家具是自己购置的,其中就包括了这台三五牌台钟。”

发票已经泛黄,抬头是上海市老闸区消费合作社,金额是503300法币。

老式收藏钟表(上海老物件③金星电视)(10)

■电视机的购买发票

“折合人民币大概六十多元,这个价格相当于他月工资收入的一多半。”刘玉兰说,那时候像台钟这样的非家庭必需品,价格还是蛮贵的。

“当时张先生没有要孩子,就咬下牙来买了这个奢侈品。”这台三五台钟是原来中国钟表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受到了当时购买力的影响,产量不是很高。随着公私合营后,中国钟表厂的三五牌台钟产量也就成倍增长,价格也慢慢降到了双职工家庭可以接受的程度。

到了七八十年代初,到了婚嫁年龄的年轻人,结婚时都会配置一台三五牌台钟,这在当时很流行。“我哥八十年代初结婚就买了一台三五台钟。价格只有三十多元。”终于,三五台钟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不再只是奢侈品,而是生活必需品。

中国钟表厂还有三五牌挂钟和立式钟,但在刘玉兰看来,都没有台钟经典。

而说起“老三五”和“新三五”的区别,总结起来大概有三点:

老式收藏钟表(上海老物件③金星电视)(11)

■“老三五”与“新三五”

第一个是材质,“老三五”的外壳是用榉木夹板做的,看上去扎足厚实,“新三五”的外壳则是用普通木材装饰板做的,看上去比较单薄;

其次是装饰,“老三五”表盘两边用细木圆条镶贴成书型模样,新三五则用菱形小片装饰成条纹形状;

最不同的就是声音了,“老三五”敲打的声音,沉闷不亮堂,“新三五”因为用了新的材质,所以响起来绕梁不散,声音清脆悦耳;

虽然新旧两种台钟,猛一看上去差不多,不过这些细微的差别还是有不少的。

“1980年代的中期上海,穿一条喇叭裤,戴一副蛤蟆镜,叼一根万宝路,拎一只两喇叭……简直不要太酷哦。”刘玉兰说,这是当时上海小青年的“流氓型头”,就像现在的摩登小子一样闪眼。

老式收藏钟表(上海老物件③金星电视)(12)

■panasonic“两喇叭”收录一体机

从“两喇叭”里放出来的靡靡之音,又香又糯 ,这就是当时十分流行的panasonic收录两用机。

“当时这种家电特别吃香,需要凭出国人员的额度才能买,万元户弄不到额度也只好眼馋。只有出国的公职人员,比如国外的空中小姐,派遣到亚非拉出力气的蓝领等,回来的时候可以买大三件中的一样。”

刘玉兰说,这只收藏的“两喇叭”,就是一位空中小姐飞了半年国外后的战利品,用额度加上美金购买的,据说大约花了两千多元人民币。

“我的先生在机场拿到这只‘两喇叭’的时候,当场就拆掉了包装,装上了自备的电池,潇洒地连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了。得意之下还错过了最后的民航班车,只好提着两个喇叭,走了三站,到西郊公园乘57路末班车回到家里。”不过她觉得,现在想来也蛮可爱,老扎劲额!

毕竟,现在令人着魔又珍惜的东西好像也不多了。

点击阅读: 上海老物件 ① | 钢盅饭盒、宝塔糖…这些“旧得伐得了”的老物件,侬晓得伐?

点击阅读:上海老物件 ② | 消失的勇士牌香烟和“迓”着的烟纸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