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那座城(那时那城那些事)(1)

作者:王仲 ,水彩画家(主要画哈尔滨教堂、老建筑系列),资深平面设计师。

值班大话君:秋深月影

那年那月那座城(那时那城那些事)(2)

叮当叮当......的钟声,在空中回响着。钟声,顺着我家附近那些低矮的平房转来飘去。在我家墨绿色铁皮的房盖上,享受阳光抚慰的鸽子被钟声惊扰,它们扑棱着双翅一起飞向湛蓝天空.......

这是我记事以来,第一次听到,也是叫我难以忘怀的声音和情景,时至今日其情其景仍然历历在目。父亲告诉我;“这是教堂的钟声。”教堂的钟声?真的好奇妙的声音 。当时,对于五岁左右的我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为什么要敲钟?教堂是做什么的?......一连串的问题在我的脑海中出现。每当钟声响起时,我还会看到在路边行走的“马达姆”会停下来,非常虔诚地低着头,在胸前不停地画着十字。然后,抖抖他们那厚厚披肩上的雪,缓慢的继续前行。我惊奇的望着他们,这些“马达姆”真有意思。在胸前画十字很好玩吗?在胸前画十字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一连串的问题又在我的脑 中闪现。有一次,钟声又响起时,我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在胸前画十字,并使劲低头看画过的地方会有什么奇迹出现。结果招来的大人和小伙 伴们的一片嘲笑声。“哈哈,你是教徒吗?快到教堂里去做礼拜吧。”“哈哈。快看,快看他在学“马达姆”的样子,画十字呢,你是“马达姆”吗?”“应该给他个披肩。对,还有皮靴,头巾,把脑袋围起来就更像“马达姆”了。哈哈。”......这就是我第一次听到钟声,知道教堂的一小段趣事。时到今日还记忆犹新。

后来,我再也没有听到教堂的钟声。再次听到教堂钟声,已经是三十多年后的事了。索菲亚教堂重新修建后,在试敲钟声时, 这时钟声也已经是单纯的当当大钟声,没有好多小钟的伴随声。

我画哈尔滨的教堂,真真的是对哈尔滨的老建筑情有独钟的痴迷。画的第一幅是《雪中索菲亚》(水彩)。从此以后,陆陆续续把哈尔滨的经典老建筑画了许多,但时至今日也没彻底画完。

每当我拿起画笔,面对一座座精美的老建筑,我总是异常兴奋!在写生过程中,有时完全不知道自己是在绘画之中?还是已经穿越到那个时代?并穿梭行走其中,我仿佛能倾听到它们在叙述各自的传奇经历和故事。细细回想起来,似乎享受绘画的过程,也许对于我来说,才是至关重要的。

建筑,是一个城市历史的缩影。尤其是那些精美的老建筑,更是承载着历史的变迁;她是一个城市文化、人文、历史演变的精准体现。

可以说,每一处老建筑,在它斑驳的外表下,都隐藏那些被人遗忘和逐渐在遗忘的经历和动人的故事。它是这个城市成长和历史演变的见证者。它时时刻刻都在凝视我们人类书写历史的过程。逝去的不见得就不是永存,存在的不见得就是永远。

那年那月那座城(那时那城那些事)(3)

那年那月那座城(那时那城那些事)(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