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是明清官式建筑的集大成者,其中较为完好地保存着众多影壁。这些影壁类型齐全、装饰华丽、工艺精巧,是研究影壁不可错过的精彩部分。

紫禁城现存有琉璃影壁、木影壁及石影壁,其中琉璃影壁数量最多、种类最全,使故宫成为研究琉璃影壁不可多得的场所。如前所述,群体性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这种群体性是通过庭院式布局实现的。院落是构成庭院式布局的基本单元,紫禁城这样的大型建筑群也是通过最基本的独立院落相组合而构建的。因此,想要确定紫禁城影壁的位置只需判定其在最基本的独立院落之中处于何处,这主要体现在影壁与院落大门的关系上。故宫的琉璃影壁可分为门两侧和院内外两类,门两侧的影壁按形制又可分为撇山影壁和看面墙影壁两种。


故宫现存撇山影壁共四处,均为撇山影壁中等级较高的一封书撇山影壁,分别位于乾清门、坤宁门、慈宁门和宁寿门两侧。乾清门和坤宁门均位于紫禁城的中轴线上,是紫禁城后宫区域开始和结束位置上的两座重要关口。慈宁门和宁寿门各位于紫禁城的外西路和外东路,是太后太妃居所和太上皇宫区域的两座大门,标志着这两大功能区的入口。这四座门因其身后院落的重要性,均按大门中等级最高的殿宇式大门建造,与之相对应,它们的两侧也都选用了最能烘托大门气势的撇山影壁,由此构建了紫禁城功能区域划分的重要标识和节点,且因其所处大门的位置,呈现出对称分布的状态。

97年日落紫禁城在哪拍摄的(木石成叠嶂光溢艳琉璃)(1)

紫禁城的四座撇山影壁造型相似、装饰趋同,而乾清门的影壁是尺寸最大、装饰最精美的一处。它每侧影壁长 10米,高 8 米,厚 1.5 米,体量巨大。壁身刷红浆,用琉璃装饰盒子和岔角。盒子为八瓣海棠花形,是装饰的重点,底部有花篮和飘带,从中伸出三株卷草,其间分布九朵宝相花和十朵花苞。四周岔角图案各不相同,分别为宝相花、荷花和向日葵纹样。影壁的壁顶、壁身、壁座均使用琉璃贴饰,琉璃须弥座上还带有上、下涩,使其视觉效果更为丰满高大。乾清门影壁制作精良,盒子和岔角烧制、拼接难度极大,立体感强,是存世影壁中的精品之作。

此外,这座影壁还具有调节周围空间的作用。其所在天街南北狭窄,东西狭长,南侧保和殿至乾清门高低差明显,达 8 米之多。因此,乾清门借撇山影壁与大门呈一定角度向后缩进之势,将透视的焦点向北延伸,使得天街在视觉上更加宽阔,乾清门也显得更为深邃,在影壁的衬托之下富丽堂皇。撇山影壁因其形制均具有如此效果。据观察,故宫的几处撇山影壁八字部分向内缩进的程度有所不同,尤以宁寿门两侧的影壁缩进部分所占比例最小。宁寿门前广场宽阔、空间充足,应为设计者因地制宜,根据影壁周遭环境有意设计,以收空间调节之效。


广泛分布在故宫内廷区域各类小型院落门口两侧的是看面墙影壁,它既简约又装饰了院门。它们和院门组成的中间高两边低、一主二从的完整院门形式几乎成为紫禁城院门的标准配置。紫禁城内供后宫妃嫔居住的东、西六宫各院院门基本都采用了这种形式。这里的影壁壁身不设盒子,岔角饰莲花和向日葵图案,每处影壁装饰细节不尽相同。故宫内还有一类看面墙影壁壁身设有盒子,而且会根据其所在院落的功能进行装饰。重华宫原为乾隆皇帝潜邸,宫门两侧影壁使用了皇帝专用的龙纹,盒子内为云龙江崖图案。御花园天一门内的钦安殿为道教建筑,门两侧影壁盒子、岔角装饰仙鹤流云。太后居所寿康宫两侧影壁则采用了富有吉祥寓意的鸳鸯卧莲图案进行装饰。

97年日落紫禁城在哪拍摄的(木石成叠嶂光溢艳琉璃)(2)


故宫的琉璃影壁除位于大门两侧外,还有一类坐落在大门内外,造型均为一字影壁,此类影壁中最著名的当数九龙壁。九龙壁是影壁当中装饰最精美隆重的一种。我国现存三座九龙壁,分别位于北京故宫、山西大同和北京北海。故宫的九龙壁位于皇极门外,它作为整个宁寿全宫区域的开始,为这座太上皇宫营造了极强的气势。这块九龙壁制作精美、体量硕大,壁长 29.4 米,高 3.5 米,厚 0.45 米,是一座背倚宫墙而建的单面琉璃影壁,为乾隆三十七年(1772 年)改建宁寿宫时烧造。

97年日落紫禁城在哪拍摄的(木石成叠嶂光溢艳琉璃)(3)

九龙壁的壁身高浮雕九条姿态各异的巨龙,正中为一黄色团龙,其两侧分别分布蓝、白、紫、黄四色升龙、降龙,姿态各异、呼之欲出。龙身之下,是青绿色的云水纹衬底,龙身之间用山石状琉璃区隔。如此复杂的构图,对琉璃构件的烧制和拼接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九龙壁的壁顶也别出心裁,它的屋顶和栱眼板使用了龙纹装饰。正脊中央有一坐龙,两侧对称分布八条行龙,和壁身的图案相对应。垂脊上也饰以行龙。斗拱间的栱眼板上,按照所处位置饰有对应姿态的龙纹。九龙壁作为皇家御用影壁的代表,其设计和构件数量等细节多处暗合九五之数,体现了皇家影壁的至尊地位。

97年日落紫禁城在哪拍摄的(木石成叠嶂光溢艳琉璃)(4)

故宫内还有几处院内外的琉璃影壁与众不同,它们分别位于御花园西侧门外和养心殿、养性殿院内。这些琉璃影壁壁身并未抹灰,而是满铺琉璃砖。御花园外的贴黄色琉璃砖,养心殿和养性殿的贴绿色琉璃砖,并且都有鸳鸯卧莲盒子和花卉纹岔角。通体贴饰琉璃的影壁外观更加华丽通透,在建筑群中起到非常醒目的装饰效果。

97年日落紫禁城在哪拍摄的(木石成叠嶂光溢艳琉璃)(5)


除了大量的琉璃影壁,故宫还保留有多座珍贵的木影壁和石影壁,均位于紫禁城居住区域院内,属一字影壁。出于材质原因,木影壁的体量较砖影壁和琉璃影壁轻巧了许多,位于大门进门处,既有效地保护了院主人的隐私,也是极佳的装饰建筑。故宫的木影壁按照壁身的形式可分为有开门和无开门两类。有开门的木影壁形体更大,近似于屏门,平日关闭遮挡视线,遇到重要活动可开启迎接以示隆重。无开门的木影壁略显小巧,造型类似家具中的插屏,承乾宫和太极殿的影壁都是这种形制。相比外朝的琉璃影壁,内廷的木影壁少了几分庄重,多了一丝生活气息。

97年日落紫禁城在哪拍摄的(木石成叠嶂光溢艳琉璃)(6)

翊坤宫的木影壁在屏门闭合后,两面分别写有“光明盛昌”“增年益寿”八字;太极殿木影壁的壁身则精心绘制了“五福捧寿”的图案,祈求吉祥的寓意非常明显。木影壁的壁顶采用木构建筑屋顶的形式,多有所简化,一些木影壁壁顶还用瓦楞铁皮替代了砖瓦以减轻其承重。在故宫现存的木影壁中,位于寿安宫的最为高级隆重。它形体高大,以至于背面另设柱子支撑,壁顶采用了庑殿顶的形式,是目前宫中所见木影壁中的唯一一例。木影壁的壁座采用门枕承重,形式为抱鼓石,前后两面对称雕成石鼓,中部承托影壁。抱鼓石的表面也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常见的有狮子滚绣球、缠枝宝相花等。

石影壁不易加工,存世稀少,故宫至今保存着两座极为近似的石影壁,分别位于西六宫的永寿宫和东六宫的景仁宫,呈对称分布。这两块石影壁不设壁顶,造型酷似插屏,壁心为大理石,石上的天然纹理仿佛山水,被镶嵌于汉白玉边框和底座上。壁座两端前后各有一圆雕蹲兽,造型生动勇猛,与故宫西南断虹桥上靠山兽十分接近,疑为元代遗物。

97年日落紫禁城在哪拍摄的(木石成叠嶂光溢艳琉璃)(7)


紫禁城的影壁数量丰富、类型齐全、装饰精美,充分体现了明清皇家影壁的成熟风貌。根据所处位置的不同,这些影壁具有调节空间、明确等级、祈福纳祥乃至调节风水等作用,是体 现古人建筑理念的点睛之作。华丽的装饰风格是故宫影壁突出的特点之一,在颜色上 以民间难以使用的红色、黄色为主,配以绿、白、黑等色琉璃砖,呈现出色彩鲜明、 华丽醒目的效果。故宫琉璃影壁的壁顶基本采用了庑殿顶,檐角配脊兽,檐下装仿木斗拱、旋子彩画,建筑等级很高。在壁身装饰上,故宫外朝影壁以缠枝宝相花等花卉纹为主,突显庄重;内廷影壁装饰更加个性化,运用了各类吉祥纹饰。琉璃影壁全部以须弥座为壁座,不少还贴饰了琉璃饰面。总的来看,紫禁城的影壁风格相对统一,装饰华丽庄重,工艺成熟定型,具有较强的实用功能和装饰效果。


97年日落紫禁城在哪拍摄的(木石成叠嶂光溢艳琉璃)(8)

故宫博物院教育团队充分利用场馆的独特空间,在“首都科普主题研学基地建设项目”所倡导的“传播科学思想与方法”理念指导下,设计并推出十五个课程。课程以小学、初中学生为主要对象,主题涵盖影壁、烫样、桥、排水系统、屋顶、屋脊兽、彩画、窗、石子路、日晷、钟表、大水缸、山石、看门瑞兽和屏风等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