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时兴

全文共2510字

清明节那天,天公并不作美,细雨濛濛。雨水滋润的巴国大地到处流金滴翠。

曲折山路上,行人匆匆前往绿树掩映的山岗为亲人扫墓;翠柏肃立的陵园里人影晃动。触目伤怀,我的思绪越过山山水水,飞到遥远的家乡。

爷爷虽然去世多年,但他生前的点点滴滴依旧存在我记忆的深处。

想念爷爷的伤感的句子(遥寄天国的思念)(1)

美丽的豫东平原是我的家乡。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给了爷爷高大伟岸的身躯。他腰板挺直,走路大步流星,有着中原人的豪放。

爷爷弟兄三个,排行老三,辈分又长,村上人都尊敬地喊他“三叔”。

爷爷很有文化,他身上带着几分书生意气。心地善良的他,敦厚淳朴,朴实得就像家乡秋天田野上的一棵红高粱。

麦仁店在我家乡西边五公里处,是一个颇有名气的古老小集镇。儿时记忆中,上世纪六十年代,我的爷爷就在镇上供销社上班。平时群众去买日常用品,柜台内的他总是笑脸相迎,有问必答,让来者满意而归。

那时,交通并不发达,没有便利的交通工具。上班晴天还好,要是遇到阴雨天,爷爷行走在迷蒙的乡间小路上。上有稠密的雨点,下有污浊的泥泞。他挽着裤管,推着自行车,一步一个脚印,最后艰难地到达目的地。

风雨中的爷爷从没迟到过,没有早退过。路!双脚踏上幸福路,也一直是萦绕在人们心头的梦。

一九六八年初,上级把爷爷调到文集公社合作社。新的岗位,爷爷团结同事,工作愈加努力。

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他,经常到内蒙、青海、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出差,为单位采购商品,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

那时,没有高铁,只能搭乘普通列车,一坐就是几天几夜,累得他腰酸背痛、寝食不安,身子像散了架。可他没有丝毫怨言。

爷爷勤勤恳恳、克己奉公,从不多花公家一分钱。他多次受到领导的表扬,被评为年度模范,后来晋升为组长。

柜台内身为营业员的爷爷,把顾客当亲人,和群众打成一片。天长日久,人们都习惯地称呼他方组长。十里八村的群众谁不认识他呢?

想念爷爷的伤感的句子(遥寄天国的思念)(2)

滚动的自行车轮下,花开的春天悄悄归去。走过万绿的夏天,到了秋天的尾声。车轮下,飞雪的冬天悄然到来,一年又一年。

沧海变成了桑田,爷爷从一个花下奔跑的少年,变成了白雪满头的老人。1989年春节,他告别钟爱的岗位,光荣退休了。

退休后,爷爷过起归园田居的生活。窗外,春风染绿了田园;小溪潺潺流淌;林木时有鸟语滴落,一派迷人的原生态美。

可是,爷爷没有静下心来好好休息一下,而是开始侍弄自家的责任田(奶奶是农民,分得田地)。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清晨他掮着锄头到地里去。深蓝的天空,黑色的农田,从云层射出的霞光,爷爷低头忙碌的身影,成了我记忆深处永不磨灭的一幅剪影。

有一天,骄阳似火,轻风偶尔从天边扯来一片白云。快晌午了,爷爷仍然佝偻着身子在耪地。

我走上前去打招呼:“爷爷,该收工了。”“嗯,马上要走,”回答时,他用帕子擦了擦脸上的汗,“阳光毒,温度高,容易把草晒枯。”我暗自佩服爷爷的话,还真有些辩证法的萌芽。

在爷爷的辛勤劳作下,夏季的责任田金色麦浪一叠叠滚向天边,馥郁的麦香沁人心脾;夏天没膝的玉米苗翠叶相连,手扯着手,肩并着肩;秋天的责任田玉米赛金黄,大豆粒粒饱,高粱笑红了脸。

爷爷是个孝悌之人。1994的秋天,爷爷和二爷心中早就酝酿着,为祖爷爷树碑立传。他动员亲族中人捐款,金额不限,只随心意。父辈们积极响应“号召”,纷纷捐资助款,我们小辈们也踊跃参与,尽绵薄之力。

立碑那天,秋阳高照,是一个云淡风轻的好天气。中午,在村民的帮助下,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里,一块石碑站在祖爷爷的坟前,矗立在家乡无垠的原野上。热闹的场景,引得远处公路上的行人驻足观看。

墓碑的正面,顶部雕龙画凤,栩栩如生;中部镌刻着祖爷爷的名讳,下边右侧金字塔式排列着二爷和爷爷的名字,父辈的名字,孙辈的名字。

想念爷爷的伤感的句子(遥寄天国的思念)(3)

下午,爷爷在自家门前的场地上,布置好多桌酒席,款待村上乡邻乡亲。酒席间,村民推杯换盏,频频举杯祝贺,爷爷举杯致谢。空中飘荡着亲昵的乡音;酒杯里盛满浓浓的乡情。

一块普通的墓碑,既是对祖爷爷的追忆和慰藉,也是子孙们拳拳孝心的载体。在这块石碑上,寄托着爷爷的多少期望:愿家庭美德薪火相传,绵延不尽。

晚年,爷爷有三两好友。虽然没有“桃园结义”的跪拜,但确是结下金兰之好。

说是朋友,也就是邻村的三个退休干部。一个当年是高级中学的财会;一个是远近闻名的书法家;一个是曾经的小学校长。

月把四十,爷爷便邀三位好友到家中闲坐。温一壶老酒,做几道小菜。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老人们话匣子打开了:无话不谈,从天文地理到五岳大川;从时事政治到家国情怀;从异域风情到风土人情;从世事百态到人情冷暖。时而针砭时弊,时而赞扬人间的美。

年过花甲的老人,有谁不怀旧呢?谈当年的工作生涯,谈曾经的知青岁月。

少年时“欲上青天,览沧海桑田”的豪情不复存在,而今只有桑榆晚景的淡然;感喟“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谈笑风生、意犹未尽。

蓦然回首,不知不觉已是繁星点点的黑夜。

爷爷的生活很是俭朴,从不舍得浪费一粒粮食。记得一天中午,奶奶包了好多韭菜馅饺子。煮熟后,爷爷美滋滋地享用着美食。不小心,一个饺子从碗里“蹦”出掉到地上。

还能吃吗?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爷爷弯腰把饺子捡起,用嘴吹了吹,便津津有味地大嚼起来。一旁的我哑然失笑,说道:“爷爷你吃饺子好香唉!”

爷爷敝帚自珍,一件衣服能穿好多年。都快成古董了,还不舍得添件新的。

我有时逗他老人家:“爷爷,您真会过日子!穿衣前三年后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还没完成‘使命’?”

想念爷爷的伤感的句子(遥寄天国的思念)(4)

爷爷吃的是粗茶淡饭,破旧的餐桌上常摆着一碟“绿色食品”——小青菜。这哪有什么营养啊?加上繁重的体力劳动,爷爷的身体垮了下来,体力透支,身体亚健康。

2005年的夏天,爷爷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一天,在田里干活的他,腹部一阵阵剧烈疼痛。他坐在路边的树下休息一会,但疼痛丝毫未消。

家人立马把他送到医院,确诊是大病肠梗阻。事不宜迟!医生们同时间赛跑,立刻给爷爷动了手术。医生和家人时刻守在爷爷病床前,精心呵护。最终还是没留住爷爷的生命,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七十六岁上。

爷爷任劳任怨,吃尽人间的苦,没享过一天清福。他突然离世,全家人万分悲痛。爷爷再也不吃中秋节我送的月饼了;再也不吃除夕夜我送的年饭了。

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啊!

——END——

原创不易,期待您的关注、点赞、评论、转发和赞赏!

(声明:图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

方时兴,来自河南商丘虞城木兰之乡,爱好写作,广结善缘。

本文编辑

情感学院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