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丰县,大唐永淳元年(682年)置县,现隶属赣州市,位于江西省赣州中部,居贡水支流桃江中游,东邻安远县,南靠龙南县、定南县、全南县,西连广东南雄市,西北接大余县,北界南康区、赣县区,面积2878平方公里,下辖16个乡镇,2018年末户籍人口77.9371万人。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大阿圩(赣州的信丰县大余县)(1)

境内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四周高而中间低,呈盆地形。内高程差异悬殊,最高处虎山岽,海拔1015.7米;最低处西牛镇五羊村,海拔135米;一般海拔在200~400米之间。县境边缘峻岭起伏,重峦叠嶂。中部桃江纵贯南北,支流汇集,水势平缓。境内中央展布约600平方千米的低丘岗埠,缓坡宽谷,阡陌农田。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大阿圩(赣州的信丰县大余县)(2)

地处东亚季风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四季变化分明,春秋短夏冬长,冰雪期短,无霜期长,夏少酷暑冬少严寒等特点。县境地处桃江中游,积雨面积较大,水流平缓,每逢雨量集中季节,常遭洪灾。每年4~9月为汛期,5~7月为洪水多发季节,尤以6月份出现次数最多。8~9月受台风雨影响也能形成量级较大的洪水。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大阿圩(赣州的信丰县大余县)(3)

区位优越,素有“赣粤闽三省通地”之称。京九铁路、大广高速、寻全高速、105国道、357国道纵横全境,到赣州机场只有50分钟车程。北京至珠海的105国道穿过县境5个乡镇,北上可至赣州、南昌、阜阳、商丘、北京,南下可至广州、珠海。至2009年,有省养公路6条,县乡公路33条,均实现油(砼)路化。信安、雄信、信池3条省道穿过县内9个乡镇,总长90余公里。赣粤高速公路贯穿县境60余公里。县城汽车站每天都有大、中客车发往赣州、广州、深圳、珠海、南海、中山、揭阳、韶关等大中城市。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大阿圩(赣州的信丰县大余县)(4)

大余,古称南安,隶属赣州市,位于赣、粤、湘三省交汇处,是江西的“南大门”。面积1368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105个行政村、13个社区,总人口31.0315万人 。全县设有8个镇(南安镇、新城镇、池江镇、樟斗镇、青龙镇、黄龙镇、左拔镇、吉村镇)3个乡(浮江乡、内良乡、河洞乡)。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大阿圩(赣州的信丰县大余县)(5)

境内北部、西部、南部地势崛起,中部与东部凹陷,形成三面环山,朝东敞开的丘陵盆地,海拔在千米以上山峰26座,最高点在内良乡的天华山,海拔1386.6米,最低点在新城镇的白田埠,海拔124米。池江盆地是县内最大的平原水稻产区。县境自然环境优越,气候温和,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水充沛,气温多变,夏涝秋旱,冬寒期短,无霜期长。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大阿圩(赣州的信丰县大余县)(6)

大余县是宋代周程理学起源地。名胜古迹有唐宋所辟古驿道、梅关、南唐丫山灵岩寺、宋嘉佑寺塔、宋牡丹亭均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丫山风景区是国家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内有瀑布20多处。位于大余县城东10公里处,323国道从丫山山脚穿过,经景区公路可直达丫山腹地。是一处山、林、泉、湖、瀑、洞等自然景观和寺庙等人文景观构筑而成的综合性景区。因最高峰双秀峰呈“丫”形而得名。丫山古时即以佛教活动和游览胜地闻名遐迩。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大阿圩(赣州的信丰县大余县)(7)

龙南县位于江西省最南端,东邻定南县,南接广东和平县、连平县,西靠全南县,北毗信丰县。县境东西最大距离60千米,南北最大距离55.5千米,土地面积1641平方千米,总人口33.8709万人,下辖龙南镇、武当镇、杨村镇、汶龙镇、程龙镇、关西镇、里仁镇、渡江镇、九连山镇9镇,5乡桃江乡、东江乡、临塘乡、南亨乡、夹湖乡,以及安基山林场1个林场,2个管委会。共有11个居委会、94个村委会。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大阿圩(赣州的信丰县大余县)(8)

龙南是有千余年历史的客家古县。龙南是世界围屋之都,境内分布着376座各具特色的围屋,占赣南客家围屋的70%以上,有“中国围屋之乡”之称号,以龙南为主的赣南客家围屋成功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西南高东北低,西南部的九连山黄牛石海拔1430米,为全县最高峰,东北部的桃江乡龙村坝海拔190米,为全县最低处。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大阿圩(赣州的信丰县大余县)(9)

京九铁路、105国道、赣粤高速、大广高速穿境而过,通用机场列入全省规划,赣深高铁建成后将全面融入珠三角1小时经济圈。赣粤高速公路为龙南通往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之间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通道;大广高速公路龙南至杨村(赣粤界)段纵贯南北已通车,该高速公路的建成使龙南处在江西通往珠三角“Y”字型交通枢纽中的中心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