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沂水县的历史(千年古县沂水县)(1)

山东省沂水县的历史(千年古县沂水县)(2)

山东省沂水县的历史(千年古县沂水县)(3)

山东省沂水县的历史(千年古县沂水县)(4)

沂水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居沂、沭河上游。地域跨北纬35°36′~36°13′,东经118°13′~119°03′,南北最大纵距67.5公里,东西最大横距78公里。全县总面积2434.8平方公里,名列省内诸县(市、区)第二位。沂水县以其悠久的历史文明、优越的自然环境、壮丽秀美的山川、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齐鲁大地。更以光荣的革命传统、厚重的沂蒙精神、改革开放的勃勃英姿、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而享誉华夏九州。自1991年起,相继获得“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烟叶生产、收购工作先进县”、“全国果品、油料生产百强县”、“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等殊荣。

沂水县为鲁东南低山丘陵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多样,地质结构复杂。境内最高点为北部的沂山南主峰泰薄顶,海拔916.1米。最低点在东北部的朱双村东,海拔101.1米。根据海拔高度、切割程度和起伏大小等差异规律,全县分为山地、丘陵、平原三种地貌形态,其类型比例是“一山六岭三分平”。300余座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多坐落于县境西、西北部,与“五镇之首”沂山颔首相望,脉系相连。在苍茫逶迤的群山中,有许多座由于流水侵蚀而成为山顶浑圆且周身陡峭的桌状山,地貌学谓之“方山”,俗称“崮”,素有“沂水、蒙阴七十二崮”之称。境内较有名气的有47座。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崮之郁崛奇瑰。其拟人状物,惟妙惟肖,不仅点缀着沂蒙那特有的风光,而且以各自的雄奇、胜迹、人物成为传奇故事的载体,浸透着民间文化的灵气和神韵。县境西南部山体多为石灰岩构造,有利于大型溶洞的形成。2001年后,相继发现数座大型溶洞,纯真天然,幽深莫测;崖壁石林,钟乳独妙;更兼碧潭暗瀑,极为壮观。在江北地区十分罕见。

境内水系发育呈脉状分布,主要河流有沂河、沭河和浯河。沂、沭河犹如姊妹迤逦南行,在为县人带来渔舟、灌溉之利的同时,又联袂造就了冲积平原,坦荡如砥,沃野千顷,麦浪起伏,杨柳凝翠,莲藕飘香,“烟水之胜轶于江南”。跋山、沙沟等151座大中小型水库,千余座塘坝,形成了“百库千塘锁蛟龙”的格局,蓄水总量7.26亿立方米。地下水总储量5.12亿立方米。全县土地总面积24.35万公顷。常用耕地面积7.54万公顷。已发现矿产资源45种。其中,能源矿产2种,金属矿产8种,非金属矿产33种,水气矿产2种。优势矿产资源主要有铁、钛铁、金、玄武岩、白云岩、石英砂岩、石灰岩、瓷石、页岩和矿泉水等。境内气候适宜,四季分明,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2.3℃,年均日照时数2414.7小时,无霜期191.7天,降水量770.2毫米。野生中药材500余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1.59%。境内盛产苹果、桃、杏、梨、山楂、板栗、柿饼、核桃、樱桃等干鲜果品,素有“山果之乡”的称誉。

沂水县历史悠久。“沂”载入史册,早见于《禹贡》和《周礼》。夏,其北、东境入青州,南境属徐州。商,沂地属人方。西周,地属鲁国。春秋名郓,战国称盖,秦属琅琊郡。

汉袭琅琊郡置东莞、东安等县。魏升东莞为郡。晋因之。北魏为新泰、东莞等县,分属东安郡和东莞郡。北齐废东莞郡,皆属东安郡。北周属莒州。584年(隋开皇四年),改新泰县为东安县。596年(隋开皇十六年),始称沂水县,因沂河得名。县境内发现原始社会遗址多处。其中,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南洼洞遗址出土了打制石器和带有砍砸痕迹的鹿角化石;新石器时期的千顶洞遗址出土了细石器。这表明,上溯二三十万年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发展了远古文明。

灿烂的历史文明,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一代代文人名士、英才先贤。有博览经史、犯颜直谏、誓除奸臣污吏的西汉光禄大夫诸葛丰;有教书育人、公正廉洁、秉节持重的东汉大司徒伏湛;有酷爱读书、进谏忠言的东汉侍中祭酒承宫;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代名相诸葛亮;有百家数术、无不研览、10年撰成国史《晋纪》的东晋著作郎徐广;有履仕宦之途、行政黄之道、博经史、解天文、精医术、堪称一世宏才的徐之才。自明至清,共中进士31名。其中,不乏文人名士、朝廷重臣。历史延续至近现代,沂水更是英才辈出。既有浩然正气、威震敌胆的抗日名将刘震东、王德林、夏云杰;又有追随孙中山革命的著名同盟会员刘溥霖、周瑞麟、郑瑞麟、高筱山、杨宝林;有追求马列真理的早期共产党员李清漪、邵德孚、李鸿宝;多次为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诊治疾病,且行医不分尊卑贵贱的名医刘惠民。还有吉林省政协主席刘云沼,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政委、中将刘立封,国家二机部副部长、少将李觉,化工部副部长刘子廉,黑龙江省副省长王光伟,山东省副省长刘民生、张瑞凤,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干,省政协副主席徐眉生、张伯秋。全军唯一一位用胸口堵枪眼的团职干部李遥德,华东一级人民英雄林茂成,全国战斗英雄傅永来,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刘庆亮,著名“红嫂”祖秀莲等等。“英贤辈出、实钟于斯”。

沂水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沂水人民是一个勇于奉献的群体。1927年4月,中共沂水支部建立,这是临沂市建立的第一个党组织。从此沂水的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1937年10月,沂水县抗日第一游击中队成立。翌年3月,中共山东省委直接领导的“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第六大队”在沂水县组建,点燃了沂水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的烽火。1938年11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12月,改称山东分局)进驻沂水县王庄。山东分局党校、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在此创建,《大众日报》在云头峪村创刊,沂水成为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的重心。在8年的抗日战争中,全县有3170名青壮年参加抗日主力部队,有966位优秀儿女为国捐躯。沂水人民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谱写了一曲曲扣人心弦的乐章,绘制了一幅幅宏伟壮丽的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