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多年前,在广西桂平的紫荆山地区爆发了著名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这场农民大起义的领导者是洪秀全,但第一个在紫水荆山播下革命火种的人却是南王冯云山,他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杰出组织家。

男学冯云山女学杨云娇(男学冯云山女学杨云娇)(1)

冯云山(?-1852)广东花县人,与洪秀全是同乡。他出身于一个富庶的农家。自幼入塾,资质聪慧,又肯刻苦学习,天文、地理、兵法、历算、经传典籍无不通晓。后来家道中衰,他就靠授塾度日。他的经历与洪秀全很相似,也屡试不第,受尽了科场的冷落。从怀才不遇的失意和痛苦中,冯云山心中渐渐产生了对现实制度的不满和反感、激起了一种改造社会的愿望。所以,当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时,冯云山就成了最早的信徒。

1844年5月,冯云山抱着“游遍天下,艰苦甘心”的矢志,与洪秀全一起离开家乡,来到广西宣传拜上帝教。但宣传活动并不顺利,半年的努力。只发展信徒百余人。于是,洪秀全决定返回花县。

男学冯云山女学杨云娇(男学冯云山女学杨云娇)(2)

1844年10月,冯云山来到广西桂平。桂平紫荆山地区农民的反封建斗争十分活跃。而且那里山深谷邃,地形险峻,是藏龙卧虎之地。冯云山了解到这些情况,就决定不回广东,留在这里开创一番事业。

1844年11月,冯云山来到紫荆山区。他人生地疏,囊空如洗,不名一文。但困难并没有使他却步。他毫不犹豫地脱下长衫,挽起裤脚,白天打短工,为人担泥挑土,割稻收谷,晚上借路旁粥店或雇主家的牛栏栖身,有时甚至靠拾牛糞出售来度日。在艰苦的劳动中接近农民,冯云山终于在紫荆山腹地落下了脚。困窘的生活更磨练了他的意志,他写了这样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孤寒到此把身藏,举目无亲也着忙。拾粪生涯来度日,他年得志姓名扬。”

男学冯云山女学杨云娇(男学冯云山女学杨云娇)(3)

不久,他的一个雇主发现他是个读书人,就介绍他到紫荆山里去教书。有了这个职业作掩护,冯云山更加积极地开展宣传组织活动。他在书房门口贴过一副对联:“暂借荆山梄彩风,聊将紫水活蛟龙”,显示了非凡的抱负。白天他课业授徒,夜晚翻山越岭,到附近村寨中宣传拜上帝教。每逢圩日,他又到圩场宣传,结识了不少贫苦的农民。人们很喜欢这位平易近人的冯先生。特别是他讲的人人都是上帝所生养,都是兄弟姊妹,应休戚与共、有福同享的新鲜道理,对于饱受地主、山霸欺凌的山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点燃了他们心中积郁已久的革命火种。怀着摆脱苦难愿望的农民和烧炭工人纷纷皈依拜上帝教,“甚至有全家全族来领受洗礼者。”

在宗教的掩护下,冯云山注意物色一些才识卓著的草莽英雄,太平天国的重要领导者杨秀清、肖朝费都是在冯云山的宣传鼓动下加入拜上帝会的。杨秀清富有韬略,肖朝贵勇敢刚强,这两个人在后来的斗争中都表现出了杰出的才干,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这是与冯云山的慧眼识人分不开的。

男学冯云山女学杨云娇(男学冯云山女学杨云娇)(4)

坚韧不拔的努力带来了革命力量的发展,拜上帝教的信徒迅速增加。到了1847年上半年,紫荆山地区已有信徒三千人。在这个基础上,冯云山提出了“有饭同吃,有衣同穿”的宗旨,创立了拜上帝会组织,制定了章程法规,分工任事。一支农民革命的队伍形成了。

1847年8月洪秀全来到了紫荆山后,冯云山积极协助洪秀全谋划创国大业。他们一起密访石达开、游说韦昌辉,动员二人加入拜上帝会,一起打神像、毁庙宇,扫荡封建权,使拜上帝会成名远震,影响与日俱增。当时洪秀全主要从事拜上帝教的理论创造,策划起义的许多具体工作都由冯云山承担。他才识明练、多谋善断,创天历、定官职、建军制、立制度,表现了卓越的才干。起义前后的许多政策法令都出自冯云山之手。他参预制定的圣库制度,是农民平均主义的创举,在革命初期显示了巨大的作用,吸引了大批饥寒交迫的农民参加革命。太平天国文书评价他“圣主开基第一功”是恰如其分的。

男学冯云山女学杨云娇(男学冯云山女学杨云娇)(5)

为了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冯云山“历尽艰辛、几经劳瘁。”拜上帝会力量的发展,引起了封建势力的不安和惊惧,矛盾日益尖锐,形成了拜上帝会与地主武装——团练两军对垒的局面。1847年底,恶霸地主王作新指使团练抓走了冯云山和拜上帝会的另一名领导者卢六,加上“结盟聚会,践踏神明,图谋不轨”的罪名押送到桂平县狱。不久,卢六被折磨致死。战友的牺牲使冯云山对敌人更加仇视。在狱中,他不屈不挠地同敌人斗争。

他在大堂上慷慨赋诗,闸述上帝当拜,揭露王作新的陷害阴谋,并巧妙地利用儒家经典中的一些词句证明敬天无罪,使敌人抓不着把柄,无可奈何。狱外,洪秀全与会众也积极开展营救活动。桂平县令为了粉饰太平,草草了案,判处冯云山为“无业游民”,派人押回广东原籍。押解途中,冯云山向两个差役宣传革命大义,劝动他们改邪归正,弃暗投明。终于感动了这两个差役,他们毅然反正,与冯云山一起转回紫荆山。

男学冯云山女学杨云娇(男学冯云山女学杨云娇)(6)

冯云山平安归来,会众一片欢腾,杀猪宰牛庆贺。当他听说洪秀全为营救他已去广东时,就立即东下。1848年11月,洪秀全与冯云山在广东花县会见,密商了起义的部署。次年7月,二人一道返回紫荆山。

1848年——1850年,广西饥馑遍地,封建统治者又趁机加紧敲诈逼勒。天灾人祸交并,迫使广大劳动人民揭竿而起,反封建斗争骎骎成燎原之势,武装起义的条件成熟了。面对“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局势,洪秀全、冯云山等人及时地发布了团营的命令,揭开了武装斗争的序幕。拜上帝会设立了领导起义的机关,开炉铸炮、祭旗誓师,一场震撼中国大地的农民战争风暴迫近了。

男学冯云山女学杨云娇(男学冯云山女学杨云娇)(7)

1851年1月11日,拜上帝会在金田誓师起义,冯云山激昂地号召会众“秉天父的旨意,大家起来诛灭妖魔,以求现世的平安和来世的光荣。”起义军初试锋芒,痛歼赶来镇压的清军千余人。

起义爆发后,清王朝统治者惊恐万状,调遣重兵对太平军围追堵截。但太平将士毫无所惧,愈战愈勇。回师紫荆,西击武宣,江口奏凯,官村大捷,9月又一举攻克永安。在永安,冯云山协助洪秀全制定和发布了一系列诏令,整饬军纪,建制封王。

男学冯云山女学杨云娇(男学冯云山女学杨云娇)(8)

在永安,冯云山被封为南王。论首义之功,冯云山可称第一,但他深明大义,从不居功自傲。还在他孤寒一人、开拓紫荆山根据地时,他就号召会众尊崇洪秀全。虽然洪秀全在1847年8月才来到紫荆山,但经过冯云山的宣传,“洪先生”的大名早已是妇孺皆知,“奉之若神”,为洪秀全的领导地位奠定了基础。永安所封的首义诸王杨秀清、肖朝贵等人都是冯云山一手培植,为了巩固团结,以免事权不一,给事业留下隐患,他主动退居在杨秀清,肖朝贵之下,为天王洪秀全的领导创造了条件。一位农民军领袖,能有如此若谷胸怀,不以个人荣辱为念,实在难得。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使冯云山为太平军将土所钦佩。在太平军中长期流传两句口号:“男学冯云山、女学杨云娇。”南王一直是广大将士深为爱戴和敬仰的英雄。

男学冯云山女学杨云娇(男学冯云山女学杨云娇)(9)

​1852年4月,太平军突破清军重围,挺进桂北重镇全州。在全州之战中,冯云山冒纷纷炮矢,亲率战士与敌激战,中炮负伤。攻克全州后,太平军分水旱两路北进。清军在全州北蓑衣渡伐木塞江,设下重伏。太平军船只受阻,损失很大。冯云山带伤指挥战士上岸与敌人血战,不幸又一次受伤,为农民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年仅三十余岁。

主要参考资料:

韩山文《太平天国起义记》

《太平天国革命在广西调查材料》

《太平天国在广西调查材料汇编》

罗尔纲《太平天国史纲》

苏双碧《论冯云山》、《东岳论丛》1981年第二期

邢凤麟、凤梧《冯云山传略》、《天津师院学报》1981年第一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