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三字地名(长沙地名联)(1)

长沙是历史文化名城,其文化内涵,表示在各个方面,连街名也不例外。

匪盗项藏水道巷;京腔刘改清香留。

这副地名联是在说明街名水道巷、清香留的来历。水道巷内原来住着一个姓项的阔佬,后来了解他是一名绿林大盗,遂称他住地为匪盗项。年久谐音改现名水道巷;有位北京移居长沙的捕快,住在现清留香,他一口京腔,本地人听觉得有味,遂呼他住地为京腔刘,后谐音为清香留。

还有一种谐音联:

黑糜峰,峰上栽枫,风吹枫动峰不动;

白沙路,路边梄鷺,露降鹭寒路亦寒。

上联的“峰、枫、风”;下联的“路、鹭、露”均是谐音字,加上内容组合,串成一副趣联。

天心阁、水陆洲还有两副谐音,顶针巧对:

水陆洲,洲系舟,舟动洲不动;天心阁,阁停鸽,鸽飞阁未飞。

天心阁,阁外天,天宽地阔;水陆舟,洲前水,水涨船高。

用同音字组合,用动静形容,还蕴藏哲理,让读联人去体会。后联则用回文组织,上下衔接,别饶趣味。

街名联有组织非常工巧的:

东牌楼,西牌楼,红牌楼,木牌楼,东西红木四牌楼,楼前走马;

南正街,北正街,县正街,府正街,南北县府都正街,街上登龙。

此联用了12条街名,只四牌楼非长沙街名。走马楼、登隆街用倒装谐音巧对。

用街名串对,还有以下4副:

其一为:八角亭高栖喜鹊(桥);四方塘阔集天鹅(塘)。

其二为:青石(井)白沙(井)红墙巷;黄泥(坑)蓝粉(墙)赤岗冲。

其三为:走马(楼)起潮音(里),蔡锷(路)修文(街)经武(门);

衔书(楼)驰古道(巷),黄兴(路)正义(里)光华(里)。

其四为:一仓(里)二府(坪)三角(洲)四端(里)伍家岭;

六铺(街)七里(庙)八方(亭)九尾(冲)十间头。

这4联中有些地名,如蓝粉墙、衔书楼、八方亭等,均系老街名,现已无存。

长沙县附近乡镇,还流传一副缩脚联:

车马桥,桥上马,马行无力皆因;仙人市,市中人,人不风流只为。

此联前一句为地名(车马桥、仙人市),接着用“顶针格”,最后一句《增广贤文》,原文为“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但缩去一字,更觉余味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