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爆发却跑不快(明明体力充沛为何实战秒累)(1)

看自然界动物下盘“根”的作用。老虎两秒前进12米,也就是眼睛眨两下,它就扑到面前。电视上,老虎四爪按地,动物园十几人拔河般用绳索拉它却难动分毫。我们看猎豹捕猎更可见其下盘功力的完美:猎豹发现猎物时,先是蹑手蹑脚、悄悄潜行接近,蓄神憋气、缩腰弓身、四爪按地,猛然间像离弦之箭般“嗖”地扑向十米开外的斑马群。斑马根本来不及反应,猎豹于是成功捕获了猎物。虎豹狼等动物都有极柔软灵活的腰和极强的四肢爆发力。动物的下盘功力,是它们生存的本钱。

有青年习武多年、健壮有力,跑步不觉乏累,可是做技击的步法变化运动却十几秒即体力不支,他很疑惑:自己练了全身之力,怎么在运动变化中却力不从心呢?

练爆发却跑不快(明明体力充沛为何实战秒累)(2)

扎实的下盘功夫是武术的基础

笔者云,你虽如坦克车,然却是自行车轮子而非钢铁履带,或如汽车内胎无气。练功如内胎充气,青年方悟下盘功力的重要作用。如今现代人多动脑力、少体力劳动,出门有车、上班久坐,腿上功力已大为退化了。

自卫中下盘“根”的作用。

在自卫打斗中,面对歹徒的狂扑猛打,多数人只知踉跄后退,偶尔的反击也因对方的后撤而落空。还有人面临歹徒凶狠来袭时,瞬间手脚瘫软无力、没有了“根”,仿佛汽车突然被放了气般不能移动。例如,有一中年西瓜摊主,身壮有力,脚下却趿拉着一双拖鞋,一日遭多人围攻时,中年人因紧张、恐惧乱走中被拖鞋绊倒在地,被多人围殴,这其中,拖鞋使他运动不便,没有“根”,失去平衡,也是其被动挨打原因之一,假如他有下盘功力,如坦克般四面八方横冲直撞,或迅速乱跑,即使没有什么拳脚功夫,也足以体重撞击而击退来犯者或成功逃脱。

练爆发却跑不快(明明体力充沛为何实战秒累)(3)

技击功夫中“根”的作用。

步不稳则拳乱,步不快则拳慢。有人说,实战中,我眼见对方有空当,有一个绝好的攻击时机,可是脚像灌了铅似的来不及跟进,自然拳脚也够不上对方。美国获一百多次空手道冠军的“喷射机”宾尼,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练得最多的是移动的技巧。

当一个拳手以正确的格斗式站立时,就如同一只即将扑向猎物的豹子,当你前进攻击时,就要靠后脚强劲有力地蹬地摧动身体向前运动,此时,强健灵活的踝关节尤为重要。善用步法移动来防御,可减少手的防御动作以备随时攻击。运用优异的移步技术,不但可洞悉对方之攻势,且可知其体力与平衡之情形如何,而伺机攻击。

练爆发却跑不快(明明体力充沛为何实战秒累)(4)

在《水浒传》中,燕青与“擎天柱”任原相扑,双方对峙周旋中,燕青用灵活的身法、步法使身材高大的任原接连扑空,在任原如蛮牛般乱转,身法、步法乱了的一瞬间,燕青迅速进招,将任原一把扛起,旋转几下后轰然扔下擂台。燕青没有与任原乱打硬拼斗蛮力,而是以己灵巧之优势攻任原笨拙之劣势,所以成功取胜。

传统武术内练下盘“根”的健身技击作用。

在中国传统技击武术中,都十分重视下盘功力的练习,形意拳谚云:“起手好似虎扑羊”。为了达到高速一“跃”,攻击对手,先要有一个蓄劲过程。形意拳谚云“束身起,张身击”,束,蓄劲,全身如压缩弹簧待机,时机一到,则瞬间迅猛如车撞人般发出整劲,一击击溃、制服对手。百打百解、快打无解,高速冲击,才能瞬间使对手猝不及防,才能使攻击产生效果。使自己运动如赛车、虎豹一样具有瞬间提至高速冲击的能力,这就是技击练功的目的。

练爆发却跑不快(明明体力充沛为何实战秒累)(5)

武术桩功即为练“根”,而拳术是在动中练“根”。定式桩是在不动之中养真气、固底盘,而行桩动功则是在进退变幻中练内气、固底盘。练到精深,可在行拳技击中,运步进退迅速,轻便快捷而无浮飘之感。静如岳、动如涛,招法变化敏捷、内劲吞吐自如、力贯四梢。

练爆发却跑不快(明明体力充沛为何实战秒累)(6)

盘根,即行桩动功,勤练盘根之功,才能在纵跳进退、起伏转折中内劲不断。拳论说“培其根则枝叶自茂,润其原则流脉自长。”拳论论发力之源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也强调了练根、用根。

授权转载自《中华武术》杂志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肖峰

责任编辑:锦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