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以为茅山道士只不过是杜撰出来的,其实茅山宗一直以来都是道教最为重要的一个分支,关于茅山道士的传闻也是非常之多,据说茅山道士乃是捉鬼降妖的专家,尤其是僵尸的克星;那真实的茅山道士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呢?
其实道教来源于古代的巫术和秦汉时的神仙方术。而鬼神崇拜、神仙信仰与方术及古代哲学确是道教前史上的主要思想内涵。道教分为全真道与正一道两大系统,而茅山道教是正一道符箓派,茅山是正一派道教的主要道场。
茅山有道教圣地“十大洞天”中的“第八洞天”之称,又是“三十六小洞天”的“第三十二洞天”,更被誉为是“天下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一福地”。这种种称号不仅为她披上了层层神秘的光环,也为她引来了许多奇人异士。
因为有道教一宗发源于此,所以以此为修炼本处,后发扬出去的道教宗派称之为“茅山宗”,人们便把其弟子呼之为“茅山道士”。不过就在茅山宗发展鼎盛时期,却也如同佛教的禅宗一样,分裂为了南北两派。
其中北茅山实际为发源地镇江茅山,祖师爷为陶弘景,很多人对陶弘景应该不陌生吧,陶弘景是历史上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经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华阳陶隐居集》等。
陶弘景的一生,跨宋、齐、梁三代,经历可谓复杂。虽然梁武帝对其恩遇有加。但在南梁时期,举国崇佛的大环境下,陶弘景作为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迫于压力出走远游。最后以道教上清派宗师的身份,前往鄮县礼阿育王塔,自誓受戒,佛道兼修。正是如此才避免了如寇谦之的新天师道一世而亡的下场。
后人皆将此事视作齐梁佛道交融的例证来宣讲,却从未分析陶弘景礼佛的真实原因。陶弘景此举,实非出于自愿,而是为维护茅山道众的生存不得已而为之。陶弘景有悼好友沈约诗云:“我有数行泪,不落十余年,今日为君尽,并洒秋风前。”
南茅山派为广东罗浮山,祖师爷为著名炼丹师葛洪。对于葛洪,知道的人应该也不少;葛洪是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不过在葛洪13岁时丧父之后,家境渐贫。他以砍柴所得,换回纸笔,在劳作之余抄书学习,常至深夜。乡人因而称其为抱朴之士,他遂以“抱朴子”为号。
葛洪伯祖父葛玄曾师从炼丹家左慈学道,号葛仙公,以炼丹秘术传于弟子郑隐。葛洪约16岁时拜郑为师,因潜心向学,深得郑隐器重。郑隐的神仙、遁世思想对葛洪一生影响很大,自此有意归隐山林炼丹修道、著书立说。
公元327年,葛洪听闻交趾出产丹砂,自行请求出任勾漏令。经皇帝允准后,遂南行赴任,途经广州,会晤刺史邓岳。邓告诉葛:其辖地的罗浮山有神仙洞府之称,相传秦代安期生在此山服食九节菖蒲,羽化升天。邓岳表示愿供他原料在此炼丹,葛遂决定中止赴任的行程,从此隐居于罗浮山。
其间,邓岳拟任葛洪为东莞太守,葛辞不就。他在朱明洞前建南庵,修行炼丹,著书讲学。因从学者日众,又增建东西北三庵。南行至广州,为刺史邓岳所留,乃止于罗浮山炼丹。因为葛洪在罗浮山炼丹期间广收门徒传授道法,因而被称之为南茅山的祖师爷。
不过实际上,从正统上来说,还是以茅山上的北茅山为宗,这与南派禅宗为尊正好相反;所以实际上茅山宗的开创者是陶弘景。而且由于茅山宗属于正一道符箓派,所以茅山道士是不忌荤素,而且还能娶妻生子,这与全真派道士是不同的,总的来说,做茅山道士还是蛮不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