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发生在刘备救援陶谦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刘备、张飞和陶谦。原文如下:

三国成语故事兵分两路(三国成语故事兵临城下)(1)

当头一员大将,乃是于禁,勒马大叫:“何处狂徒!往那里去!”张飞见了,更不打话,直取于禁。两马相交,战到数合,玄德掣双股剑麾兵大进,于禁败走。张飞当前追杀,直到徐州城下。城上望见红旗白字,大书“平原刘玄德”,陶谦急令开门。玄德入城,陶谦接着,共到府衙。礼毕,设宴相待,一壁劳军。陶谦见玄德仪表轩昂,语言豁达,心中大喜,便命糜竺取徐州牌印,让与玄德。

三国成语故事兵分两路(三国成语故事兵临城下)(2)

玄德愕然曰:“公何意也?”谦曰:“今天下扰乱,王纲不振;公乃汉室宗亲,正宜力扶社稷。老夫年迈无能,情愿将徐州相让。公勿推辞。谦当自写表文,申奏朝廷。”玄德离席再拜曰:“刘备虽汉朝苗裔,功微德薄,为平原相犹恐不称职。今为大义,故来相助。公出此言,莫非疑刘备有吞并之心耶?若举此念,皇天不佑!”谦曰:“此老夫之实情也。”再三相让,玄德那里肯受。糜竺进曰:“今兵临城下,且当商议退敌之策。待事平之日,再当相让可也。”玄德曰:“备生遗书于曹操,劝令解和。操若不从,厮杀未迟。”

三国成语故事兵分两路(三国成语故事兵临城下)(3)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曹操血洗徐州,陶谦向公孙瓒求援,公孙瓒随即派刘备赶往徐州救援。在徐州城外,张飞击败于禁,刘备率部猛冲,最终突破曹军的包围圈来到徐州城内。陶谦对刘备这位汉室宗亲非常欣赏,提出将徐州托付给刘备,但遭到刘备的严词拒绝。

三国成语故事兵分两路(三国成语故事兵临城下)(4)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文中提到的“兵临城下”, 意为敌军已来到自己的城墙下面,比喻情势十分危急。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战国策·齐策二》中的“齐必举兵伐梁,梁、齐之兵连于城下不能去,王以其间伐韩。”

三国成语故事兵分两路(三国成语故事兵临城下)(5)

小说中描述的这段刘备援救徐州的情节,从大背景而言是符合历史记载的,不过诸多情节却并非是历史的原貌。在小说中,刘备率军击败了于禁并冲破曹军的封锁,这一点就并非历史的真实。据《三国志·先主传》载:“(曹操)拔五城,遂略地至东海。还过郯,谦将曹豹与刘备屯郯东,要太祖。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后汉书·陶谦传》亦载:“兴平元年,曹操复击谦,略定琅邪、东海诸县,谦惧不免,欲走归丹阳。”这样也就意味着在曹操的攻势面前,刘备根本不是对手,陶谦甚至打算远走丹阳避祸。如果不是吕布和陈宫在兖州作乱,陶谦和刘备势必难逃被曹操歼灭的厄运。

三国成语故事兵分两路(三国成语故事兵临城下)(6)

不过,虽然刘备未能解陶谦与水火之中,陶谦对于刘备还是非常不错的。据《三国志·先主传》载:“曹公征徐州,徐州牧陶谦遣使告急于田楷,楷与先主俱救之。时先主自有兵千余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又略得饥民数千人。既到,谦以丹杨兵四千益先主。”等到了战事结束后,陶谦更是倾尽全力推荐刘备。《三国志·先主传》说:“谦表先主为豫州刺史,屯小沛。”

三国成语故事兵分两路(三国成语故事兵临城下)(7)

为何陶谦对刘备这位小小的平原相如此青睐呢?这与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不无关系。当时,中原各大诸侯势力分成了两大阵营,一方以袁绍、曹操为首,另一方则是袁术、公孙瓒和陶谦。曹操与陶谦之战,固然与曹操父亲被杀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两大阵营数年来的征战所致。而当曹操再度进攻徐州时,盟友袁术并没有出兵援救,而公孙瓒也仅仅是派出了田楷和刘备前来支援。从上面引用的《三国志·先主传》的记载来看,这种增援部队兵力薄弱,并不是曹操的对手,这也就意味着当时的公孙瓒已经无暇顾及陶谦,并未全力救援。

三国成语故事兵分两路(三国成语故事兵临城下)(8)

此时,陶谦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是继续依靠自己的力量对抗曹操,还是给予田楷和刘备一定的支持,壮大他们的力量,以便在徐州的其他战场与曹操周旋。从历史的进程来看,陶谦选择了后者,确切地说是选择了刘备,他给了刘备四千名丹阳兵,这支军队来自陶谦的故乡,是陶谦的精锐。作为陶谦而言,自然是希望自己的良苦用心能被刘备理解,从而尽心尽力为自己效命。

三国成语故事兵分两路(三国成语故事兵临城下)(9)

陶谦的这一招果然奏效。刘备投桃报李,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三国志·先主传》载:“先主遂去楷归谦。谦表先主为豫州刺史,屯小沛。”这也意味着刘备正式脱离同窗公孙瓒,投身于陶谦旗下。而陶谦表奏刘备为豫州刺史的目的更为高明,既让刘备从此成为封疆大吏,同时又不让他离开徐州,继续为自己效力。

三国成语故事兵分两路(三国成语故事兵临城下)(10)

对于刘备而言,脱离公孙瓒无疑是非常冒险的,因为无论从实力还是地盘,公孙瓒都要远远强于陶谦。但巨大的政治野心促使刘备作出了这个大胆的决定。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刘备的这次冒险显然是成功的。他不仅因此成为封疆大吏,不久后还得到了徐州,终于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

参考书籍:《三国志》、《后汉书》、《三国演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