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已经远离和平太久了,在经历了19至20世纪三次英阿战争、1979年至1989年苏联入侵和美国2001年的入侵,该国早已千疮百孔。

为什么它屡屡被大国入侵?而国家重建又为何如此举步维艰?

阿富汗为什么成为大国坟场(地缘位置造就大国角力场)(1)

这可能与其地形及地理位置有关。

德国19世纪著名地理学家拉采尔曾感慨:“地理环境以盲目的残酷性统治着人类的命运。”

这句话尽管有失偏颇,但套用在阿富汗身上却并不夸张。

地缘位置造就大国角力场

先从地理位置说起,阿富汗位于南亚、中东和中亚的汇合之地,被称为“亚欧大陆的心脏”,从古至近代一直属于要塞。

阿富汗为什么成为大国坟场(地缘位置造就大国角力场)(2)

它是阿拉伯帝国、蒙古人试图占领南亚次大陆的必经之路,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环。

因此历史上就不断被各色势力占有,直到1747年才成立起阿富汗这个国家,但继续不幸地多次卡在大国角力的关键地带。

在18至19世纪,沙俄与英国正在中亚地区打得你死我活,阿富汗正好夹在沙俄的中亚保护国与英属印度之间,英国当心沙俄有意吞并阿富汗继而染指英属印度,因此先下手为强,发起1839年第一次英阿战争。

此后英国强行划定阿富汗国界线,不仅将该国封锁在贫瘠的群山之间、断绝其重回18世纪鼎盛期间南临阿拉伯海的念想,更将阿富汗第一大种族普什图族聚居的白沙瓦划给英属印度(后随印巴分治归于巴基斯坦,之后的巴塔根源也在这里),为巴阿关系埋下悲剧的伏笔。

阿富汗为什么成为大国坟场(地缘位置造就大国角力场)(3)

在二战后,阿富汗虽摆脱英国控制,却仍被夹在两大势力之间,即美国和苏联。

该国北面是苏联的中亚卫星国塔吉克和土库曼,东面的伊朗和西南面的巴基斯坦则是美国的盟友。

阿富汗若倒向苏联便能助对方进一步南下,离不冻港更进一步;如倒向美国,则能帮助对方连起中东的巴格达条约组织和东南亚条约组织两个亲美的军事同盟。

阿富汗为什么成为大国坟场(地缘位置造就大国角力场)(4)

因此美苏都将阿富汗视为地缘政治的重要一环,在50年代至70年代对其争先拉拢,例如该国水源稀缺,美国便殷勤地承包了赫尔曼德谷水坝工程;该国山区众多交通不便,苏联便援建了连通南北的萨朗隧道。

虽然因为其重要地缘位置,阿富汗在美苏角力中得到了一时的好处和稳定,但最终也被迫滑向战争深渊。

在70年代后期,一批留苏青年推翻了当权者,但信奉无神论的政府引起穆斯林的反扑,苏联1979年赶紧出手相助。

但美国在因伊朗同年革命失去这一盟友后,自然不会坐视阿富汗也落入敌营,因此通过巴基斯坦向该国各色民兵组织提供资金武器,大批从其他穆斯林国家赶来的援军也加入了抗苏阵营,将这场苏联原以为的闪电战拖成10年持久战。

阿富汗为什么成为大国坟场(地缘位置造就大国角力场)(5)

苏联终在1989年撤军,但抗苏遗留下的各色军阀立刻开启混乱内战。

但从他国而来、浴血战斗过的援军还难以回归正常生活,沙特富商之子本·拉登便组建了基地组织,与之关系友好的阿富汗成了其训练大本营。

在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后,拉登逃至阿富汗群山之间,塔利班因不愿交出穆斯林兄弟而被美国迅速出兵推翻。

阿富汗为什么成为大国坟场(地缘位置造就大国角力场)(6)

但美国既无法将塔利班消灭殆尽,又未能协助新政府有效推进国家重建,只是再次打乱了阿富汗的进程,使自身军队和该国一道陷入长达二十年的战争泥淖。

地形造就帝国的坟场

如果说英阿战争只是以英国强订的国界线束缚了阿富汗的发展潜力,苏联10年入侵和美国20年反恐战争,则是彻底地将阿富汗给打落谷底。

而这两场战争为何如此旷日持久、阿富汗自2004年第一次选举以来又为何迟迟无法修复国家,都离不开该国的地形地貌。

阿富汗为什么成为大国坟场(地缘位置造就大国角力场)(7)

阿富汗可能是世界上最适合打游击战的国家之一,一道巨大的兴都库什山脉横贯东西,将阿富汗三分为北部平原、中部山区和南部高原,其中中部山区占到全国面积三分之二,这片地势複杂的崇山峻岭便是英军、苏军和美军的折戟之处。

熟悉地形的阿富汗部落民兵可以随时拿枪上战场发动小规模突击、形势不对就四处逃散,虽然贫瘠山地缺乏茂密森林可以藏身,但石灰岩为主的山体拥有众多溶洞可供隐匿,因缺乏水源而打造的地下坎儿井也是完美避难所。

而装备优良的外国军队无法发挥优势,只能迷失于无止尽的捉迷藏之中。

阿富汗为什么成为大国坟场(地缘位置造就大国角力场)(8)

另外,阿富汗缺乏水油资源且气候干旱,可耕地面积不到全国面积12%,农业产量低下且工业薄弱,复杂的地形又难以修建铁路,这使得入侵者很难在当地建立补给线、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只能被迫消耗本国资源。

例如苏联就严重依赖自身为阿富汗援建的萨朗隧道作为补给线,但萨朗隧道北口所处的潘杰希尔山谷狭长险峻,周围山峰迭起,当地民兵组织常埋伏偷袭,苏联九次尝试攻下该地都未能成功,最终这也成了不断消耗苏联资源的“死亡之地”。

如此难以攻下的地形固然能使阿富汗成为“帝国的坟场”,但也大大拖长了战争的进程,使阿富汗自身也付出了巨大代价。

战争遗留下来的大量地雷使当地人无力重拾葡萄、坚果种植,而诉诸于适合贫瘠土地和无需大面积农田的鸦片,使阿富汗在上世纪90年代便超过金三角地区成为亚洲毒品中枢,侵蚀民众精神和工农业发展能力。

阿富汗为什么成为大国坟场(地缘位置造就大国角力场)(9)

常年作战的各类民兵成员因内心充满仇恨很难放下枪来,美国时不时地错误轰炸平民、塔利班的不时袭击更是不断地制造新的血仇。

部落主各怀鬼胎和谈无望

阻碍阿富汗重建的另一大主要原因,还是源于该国群山造就的部落化心态。

由于千百年来各地难以互联互通,散落在群山之间的各个村庄宛如一个个独立共和国,各自都拥有武装,彼此为了利益战争不断。

事实上,该国从未成功建立起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总统或国王的影响力往往只能辐射到自己人掌控的大城市。

阿富汗为什么成为大国坟场(地缘位置造就大国角力场)(10)

阿富汗谚语“院子里的一条好狗,比首都的好国王更有用”,就充分体现了这点。

在这样一个历史上缺乏有力集权机构和国家意识的国家,很难在战乱后迅速搭建起一套具有广泛动员力的权力机构,尤其是在经历了长久战乱后,许多民众会更加依赖自己部落的军阀所提供的安全网络。

自2004年以来组建的中央政府,既不能在军事上打击塔利班占领区,也尚未凝聚全国人心,自然也无法大刀阔斧推进国家重建项目。

阿富汗为什么成为大国坟场(地缘位置造就大国角力场)(11)

而各自聚居的各民族长期敌对心态,更阻碍了塔利班和政府和谈。因为塔利班由该国第一大民族、占四成人口的普什图人组成。

在苏联入侵之前,普什图人长期把持中央权力,并自视是该国唯一正当的领导人,聚集在北方的塔吉克人和乌兹别克人等少数民族被边缘化,中部的哈扎拉人更因信仰伊斯兰教什叶派而非其他阿富汗人信仰的逊尼派被多次迫害。

事实上,塔利班在普什图人为主的南方生生不息,也有同族民众抵抗少数民族统治之意。

虽然阿富汗历届总统都为普什图人,但由于美国在打击塔利班时大力支持少数民族为主的北方联盟军阀,两者要达成权力共享绝不可能,而唯一的结果就是在美军这个最大的平衡势力撤出阿富汗后,双方就会立马重启战火。

阿富汗为什么成为大国坟场(地缘位置造就大国角力场)(12)

​而事实的演进也正是如此,但唯一出人意料的是号称30万接受美国专业训练的阿富汗政府军如此不堪一击,塔利班迅速控制了阿富汗,在2001年被美国政府赶出首都后,再次拿下阿富汗政权!

写在最后:面对阿富汗,处在和平环境下的中国人,也就是我们,看着阿富汗发生的一切没有太多的感受,更多的恐怕还是看美国笑话。

但实际上,从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到2001年美国入侵阿富汗,再到现在,长达40多年的时间里,阿富汗这片国土没有一刻实现过全国停火。

40年,一个孩子出生到现在已经开始步入老年了,但是始终萦绕在他耳边不是家庭的关心而是枪炮的轰鸣。

所以,请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也祝愿阿富汗人民经此一役后能够得到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