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此书难成人补脑强心益智,堪比800核桃——今天我们说一说险中求富贵的人们,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解读资治通鉴全集?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解读资治通鉴全集
不读此书难成人!补脑强心益智,堪比800核桃!——今天我们说一说险中求富贵的人们!
职场斗争必读
自古富贵险中求,从来没有四平八稳的成功,印象中南北朝某个皇族子弟企图干大事(篡逆)时说过“只可起而索,不能坐而得!”皇族如此,平民更是必须以命相搏!
豁出性命搏富贵,这是事实描述,或者叫结果描述,但历史记载不能这么写,要写作“不辱使命”……这就很正面了,今天我们挑几个人物说说。
一、蔺相如
首先说明一下,我写这个系列,不会照着史记汉书的框框去写,那样写大家不如直接去看迁儿大爷班大爷的书,我尽量将这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用今天的线(思想思路)串起来,历史只有为今天工作生活提供借鉴才有意义,这是我读历史传播历史经验的原则。
说到险中博富贵,就不能不提蔺相如。相如“素卑贱”,是赵国宦者令(太监大总管)缪贤的舍人(门客),缪贤将他推荐给赵王。
赵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欲之,请易以十五城。赵王欲勿与,畏秦强;欲与之,恐见欺。以问蔺相如,对曰:“秦以城求璧而王不许,曲在我矣。我与之璧而秦不与我城,则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臣愿奉璧而往;使秦城不入,臣请完璧而归之!”赵王遣之。相如至秦,秦王无意偿赵城。相如乃以诈绐秦王,复取璧,遣从者怀之,间行归赵,而以身待命于秦。秦王以为贤而弗诛,礼而归之。赵王以相如为上大夫。——资治通鉴
这个故事叫完璧归赵,迁儿大爷的史记里写得荡气回肠,光大爷这里就简单多了,就事论事将事情经过说清楚。蔺相如的思路很清晰,外交战线,面对强国的无理取闹,弱国要有理有据不卑不亢。
固然和氏璧并不重要,赵王也不介意与秦国做交换,但国家颜面不能丢。因此,“曲在彼”或“曲在我”就很重要。要让秦国理亏在先,让他没有理由借题发挥,不能“发飙”!
这是 -283年发生的事,当是时,秦国兵锋东指,韩、魏、楚三国在其凌厉的攻势下娇喘连连。相比之下,赵国所承受的军事压力要小得多,一来位置偏北,二来胡服骑射之后,赵军的战斗力也是很强悍的,期间秦国也对赵用兵(打谁不是打凭啥不能打你),史书中没有明确写秦国损失,但按期间秦国的攻击选择来看,显然赵国不似其他三国好打。因此,对赵更多是外交恐吓,以此试探并阻止赵国出兵帮助他国。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相如谓秦王曰:“……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迁儿大爷的史记
迁儿大爷写得非常传神,外交也是战场,而且经常是孤身作战,是非取舍多在一念之间,相较疆场厮杀,外交战线的斗争虽不(经常)流血,但惨烈程度不逞多让!
(秦赵)会于渑池。王与赵王饮,酒酣,秦王请赵王鼓瑟,赵王鼓之。蔺相如复请秦王击缶,秦王不肯。相如曰:“五步之内,臣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王不怿,为一击缶。罢酒,秦终不能有加于赵;赵人亦盛为之备,秦不敢动。赵王归国,以蔺相如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资治通鉴
这是 -279年的事。这几年发生了好多大事,燕国纠集多国打齐国,几乎灭了齐国;秦国对三晋及楚频繁用兵,特别是着重修理楚国。
因此,渑池之会的背后,是秦国乘燕齐大战相持相耗、赵魏两国部分军队在齐国打秋风回不来之际,派出白起可劲得修理楚国,此时的楚国正发出“杠铃般”的嚎叫。秦赵二国老大见面,赵国必定安排大批军队压阵(廉颇持重兵在边境,且做好最坏打算,赵王被扣立即太子登基,不给秦国议价空间),就不能南下救楚国,没有“赵之劲骑”打主力,韩魏是不敢乱动的。
因此,渑池之会表面上赵国没丢面子,蔺相如不辱使命,打个平手,流芳百世;但秦国达到了战略目的,秦王亲自出马拖住了赵国军队,为南边的白起争取了战略空档!
啰嗦一句,关于蔺相如,后世津津乐道的是其“廷斥秦王”不辱使命,我以为如果仅仅这些,并不算什么,至少同时代还有毛遂、唐雎等人,甚至后来的荆轲,不止动嘴更是动手。因此,蔺相如所以值得我们尊敬,我以为是其 “ 让 ”,让着廉颇,不与争列;让着廉颇,不同你一般见识;让着廉颇,顾全大局,忍辱负重。这样的格局见识,甩廉颇一条街!廉颇自称鄙人,鄙薄之人,不是自谦,是实事求是。
我分析的有道理吧
二、赵奢
赵奢,可能有些朋友不熟悉,但一说他儿子,大家就都知道了——赵括!
赵田部吏赵奢收租税,平原君家不肯出;赵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之。赵奢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使治国赋,国赋太平,民富而府库实。——资治通鉴
事情经过很清楚,赵奢负责收税,平原君家不肯给(平原君未必知道这个事),赵奢也不含糊,手起刀落杀掉平原君家里9个管事的人。
平原君大怒,这他M能忍?
于是赵奢语重心长讲了一番道理,讲述贵戚与国家国法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人性的沉沦还是道德的沦丧。
平原君听完十分震撼:先生您这辩证法是跟谁学的?
赵奢在这里点明一个道理,贵戚更应该守法爱国。国强己强,国贵己贵!这个道理很简单,一点就通,但千百年来贵人们就是搞不明白。即使到了今天,依旧有高高在上的贵人们,他们显示自身高贵的方式,就是不守法律践踏法律!法律是约束贱人的,不能约束我!
秦伐赵,围阏与yān yǔ。赵王召廉颇、乐乘而问之曰:“可救否?”皆曰:“道远险狭,难救。”问赵奢,赵奢对曰:“道远险狭,譬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资治通鉴
秦国变法后,对韩魏楚用兵较多,对赵国不多……不是秦国喜欢赵国,而是赵国确是不太好惹。
阏与yān yǔ之战,廉颇、乐乘这样的名将都表示不好打……不知当时赵王什么心情,不好打就不打?要不割地给秦国?养兵千日干什么的?
幸好还有个赵奢,他接下这趟差事,不但打赢仗,还给我们留下一个成语——“两虎(鼠)相争勇者胜”。
王乃令赵奢将兵救之。去邯郸三十里而止,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师军武安西,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赵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璧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入赵军,赵奢善食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间,卷甲而趋,一日一夜而至,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师闻之,悉甲而往……赵奢纵兵击秦师,秦师大败,解阏与而还。赵王封奢为马服君,与廉、蔺同位。——资治通鉴
赵奢用示弱的方式迷惑秦军,秦军天天打胜仗已经习惯了,列国军队见到我秦军就该跪下求饶啊!赵奢利用秦国这种心理,先示弱再疾行,突然出现在秦军面前,纵兵打击,秦军大败……我要是没记错,这一仗是秦国变法以来最惨烈的一次失败,几乎被全歼。
赵奢经此一战,成为赵国一线将领,也成为战国传奇人物,“赵王封奢为马服君,与廉、蔺同位。”
待续
说个事:老朋友赞助了一批面膜,作为粉丝互动奖品,有兴趣的读者——
1、加关注、点赞、转发;2、私信我留下地址电话称呼;3、每周统一快递一次;
记得私信我地址电话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