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师的好处就是处处都被偏爱着!非常感谢王某某妈妈送来的教师节礼物,您真有心!
就是这样两句简短的话,配上两张楼道堆满礼物的照片,迅速上了热榜,引发社会巨大议论。
那么,很平常的类似朋友圈表达心情一样的晒礼物,为什么对广大网友造成了如此大的心理冲击呢?
我想此时此刻作者的心理变化是跟大家一样的:从中感受到了巨大的恐慌和无奈。
尤其是已经有孩子在上学的家长们,这种恐慌情绪会非常真实而迫切,上面的每个字都像抽打在自己身上一样沉重,特别是最后“您真有心”四个字,妥妥的暴击。
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家长中的各个群体不同的心理变化:
首先,对于没有在教师节送礼的家长。
恐慌和后悔会占据内心。这位老师在自媒体平台晒收礼,看到的大多都是陌生人,也许并没有刺激自己班里的家长给自己送礼的意思。
但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件事肯定会起到提醒作用,甚至会“点醒”某些家长,不给老师送礼,怎么让老师关注自己的孩子呢?
你看河南周口这位老师晒礼物的那句话:
当老师的好处就是处处都被偏爱着!(你对人家老师都不偏爱不重视,怎么指望老师偏爱自己的孩子呢?)
非常感谢王某某妈妈送来的教师节礼物,您真有心!(谁家孩子的家长送过礼,老师是清楚记得的,甚至不吝惜公开表态您真有心!)
那些没有送过礼的家长,老师也清楚记得你孩子的名字吧?对比下来你就是无心,好恐慌,好后悔!
如果自己也去给老师送一份大礼,自己的孩子肯定也会得到老师的格外关注。如果大家都送了就自己没送,孩子岂不是还要被针对?
好恐慌,好后悔!
即使不被针对,老师对其他学生都格外关注,唯独对自己孩子不闻不问,造成的实际结果不还是一样的吗?
下次自己一定要送!不,下个节日就去送!
其次,对于在教师节已经送过礼物的。
庆幸加侥幸。庆幸的是自己孩子因为送礼将会被老师记住,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在班里将会被格外照顾。侥幸的是没有听信只要孩子好好学习,不用对老师献殷勤的言论。
你没看到这位晒礼物的老师,收到礼物以后心情有多好,情不自禁地要表达一下吗?连孩子的名字都记得清清楚楚,还感谢家长真有心,连称呼都是“您”而不是“你”。
当老师被“偏爱”的满足感跃然纸上!
投其所好!只要老师收了我的礼物,看到我的孩子就会想起礼物,就会想起这种满足感,哪怕是怀着吃人嘴软,拿人手短的心情,也得对我孩子多加照顾啊?
所以,下次还要继续送,送更大的礼!把别的家长比下去!
没有送礼的,在恐慌和后悔中下定决心要送礼;已经送礼的,在庆幸和侥幸中决定要送更大的礼。
造成的结果就是:所有人都被迫加入送礼的这场内卷,且随着个别有钱人家长的推波助澜,将内卷推向白热化。
说实话,让所有家长都送礼是不太可能的,很多家庭困难的,在外打工孩子留守在家爷爷奶奶照看的,没有人去送,学费都很贵了,也没有财力去搞这些东西。
你想想,自己的血汗钱,连生自己养自己,老了还要帮自己看孩子,辛苦一生的父母都还没孝敬过,让他拿着血汗钱去送礼,内心得多扭曲多痛苦多自责?
那么这种内卷能避免吗?比如所有家长统一思想,都不送!大家既减少了送礼的压力和损失,老师没有收到任何人的礼物,就不会对谁另眼相待,孩子们也都一样了。
你想错了,你太小看了人性。
人性里天生就有趋利避害,以及对他人不轻信的一面。在人性的趋势下,即使大家一致表态不送礼,但是你会真的相信大家都不送吗?
谁送礼还会表现在明面儿上呢?如果有人暗地里偷偷送了,而自己遵守承诺没有送,也太傻了吧?既然送礼对自己孩子明确有好处,干嘛不去做呢?
所以,想通过家长的自发行为避免内卷几无实现的可能。
这些年倡导过节不送礼不起作用,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既然无法避免内卷,就应该从消除内卷产生的原因找方法:让老师从中抽离出来。
没有了内卷的对象,家长们自然就卷不起来了。
现在一些没有师德的老师,说实话,已经把教学当成了敛财,家长不够意思,他就对你孩子不够意思,甚至到了明目张胆的地步,逼着你去送礼,讨好他。
只有除了这些师德缺失的老师敛财的机会,才能还给学生和家长轻松的上学环境。
我们可以尝试“双班主任”制度,不让一人单独享有调座位、安排宿舍、参与活动的权力,形成相互制约。
还可以尝试不公开考试排名、抽签调座位、回答问题、参与活动的方法,老师有没有照顾看不出来,让家长和老师之间失去送礼的意义。
送礼没有了作用,还会有人送吗?答案就很明显了。
你有更好的办法吗?欢迎留言说出你的金点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