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而不死是为贼,一般解释为,一个人老了,不能再干活创造物质财富了,还不死,就成了白吃饭,属于空消耗,就像贼一样这种解释其实于事于情于理都不通人老了,就该死吗?这是什么逻辑这样解释的人,是因为把死当成死亡来理解了其实这里的“不死”这两个字,不是指不死亡的意思,而是指,不明白死亡的道理,没有准备好去死古人写文章,用字用词往往比较简练,如果古人用字不精简,把“老而不死是为贼”,写成“老而不知死之理是为贼”,后人也就没有这个误会了,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孔子一生只说三句识人术?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孔子一生只说三句识人术(老而不死是为贼)

孔子一生只说三句识人术

老而不死是为贼,一般解释为,一个人老了,不能再干活创造物质财富了,还不死,就成了白吃饭,属于空消耗,就像贼一样。这种解释其实于事于情于理都不通。人老了,就该死吗?这是什么逻辑!这样解释的人,是因为把死当成死亡来理解了。其实这里的“不死”这两个字,不是指不死亡的意思,而是指,不明白死亡的道理,没有准备好去死。古人写文章,用字用词往往比较简练,如果古人用字不精简,把“老而不死是为贼”,写成“老而不知死之理是为贼”,后人也就没有这个误会了。

我们人类,只要不半途夭折,一般都有一个,从出生,到幼年,到少年,到青年,到壮年,到中年,到老年,到老老年,最后死亡的过程。任何一个人,从出生那一天起,就已经决定了他(她)的结局就是死亡。所以,我们任何人的一生,都是一个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在不同的阶段,我们需要懂的事、懂的道理也是不一样的。儿童,不需要懂成年人的道理。青年人也不需要懂老年人的道理。我们在每个阶段只需要弄懂每个阶段应该懂的道理,每个阶段应该懂的事,就行了。

有人说,年轻人犯错,上帝也原谅,就是这个原因。因为年轻人刚到这个世界不久,人生算是刚正式开始,对于做人还处在一个冒险、试探、摸索的阶段。所以年轻人会不断地犯错误,然后在犯错误中不断地纠正错误,改正错误。年轻人经历的人生还比较少,属于正在经历“生”的过程,正在享受、品味、体验“生”的过程,因此对于“死”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一般也很少去想死亡的事,对于有关死亡的道理一般也兴趣不大,更谈不上去思考准备去迎接死亡的问题了。

但是随着生命步伐的推进,人终究会在年复一年的品味人生中,走向衰老,终究会在经历了几十年的“生”的体验后,慢慢接近死亡。也就是说,一个人经历了三四万天的体验“生”的过程之后,下一步就要体验“死”了。

按道理讲,一个人在充分体验了人生,进入老年后,就应该明白老年人应该明白的道理了。老年人应该明白什么道理?老年人有了几十年的人生阅历,就应该明白什么是人生,就应该明白关于“生”的道理和“死”的道理,也就是说,就应该明白怎么做人是对怎么做人是错的道理,就应该准备好了去死的准备,就应该能达到那种随时可接受死亡到来的坦然心态。

如果一个人,已经活到老了,却仍然没有明白作为老年人应该明白的道理,还像年轻的时候那样不明白道理,不懂事,已经老到快死了,却害怕死,仍然没有做好随时迎接死亡到来的准备,还不能坦然接受死亡,这种人就叫“老而不死是为贼”。一个人一生几十年,要吃,要喝,要用,消耗了那么多的资源,消费了那么多的他人的劳动力,接受了那么多他人的服务,如果老了老了却仍然没有完成做人的使命,仍然不懂人生的道理,那么这一辈子消费的这些东西,那就偿还不了了,那不等于是个贼吗?白用白拿而不偿还,不是贼,是什么?

我们每一个人,别管现在处在什么阶段,最后我们的人生终点全是一样的,那就是死。愿我们每个人,老而知死,不为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