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与自我批评查摆存在的问题(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1)

各地各单位一年一度的民主生活会又在陆续召开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必须坚持不懈把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用好。然而,现实生活中,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利器”,在很多地方都变成了“钝器”,“锈迹斑斑”。如何认识并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意义重大。

批评和自我批评关系到我们党的先进性是否能够保持,关系到我们党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甚至从一定意义上说关系到我们党的生死存亡

民主生活会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一项重要组织制度,是加强和改进党内民主的重要法宝。而民主生活会中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环节,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是我们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增进团结的锐利武器,也是健全党内生活、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的锐利武器。

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中,虽然也曾有过挫折、失误甚至是比较严重的失误,但我们党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进行认真的反思,从失败中吸取教训,重又回到正确轨道上来;虽然在共产党队伍内部也存在着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的问题,但因为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才使党永远保持了团结统一,保持了凝聚力和战斗力,保持了党的先进性,确保了党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正如所说,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自我革命和自我修复,都离不开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遵义会议、延安整风运动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拨乱反正便是我们党的历史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重要成果。

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利器”变成“钝器”,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普遍的存在,其核心还是私心作祟

曾几何时,一些党组织和党员中间,确实存在着“多栽花少栽刺”、“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庸俗风气。有的甚至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篡改为“理论联系实惠、密切联系领导、表扬与自我表扬”,在民主生活会上自我批评摆现象,相互批评提希望,讲成绩“金光闪闪”、谈问题“躲躲闪闪”,往往用工作问题代替思想问题,用集体问题代替个人问题,用共性问题掩盖个性问题,用细小问题掩盖重大问题。相互之间“上级对下级哄着护着,下级对上级捧着拍着,同级对同级包着让着”,使批评和自我批评难以真正开展,使民主生活会走样变味、流于形式,收效甚微。这些现象应当引起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高度重视、高度警惕,需要认真研究和制定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是什么造成党内批评如此之难呢?除了个性急躁、心胸狭隘等因素之外,核心还是党性退化、私心作祟。如果不着眼于整个党的事业,不出以公心、着眼于如何利国利民,而是以个人利益得失为出发点,就必定患得患失,怕这怕那,不愿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存在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下级怕“丢选票”、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自己怕“丢面子”、“揪辫子”等诸多顾虑,就必定奉行“多栽花少挑刺,留下人情好办事”。

当然,一个单位的民主风气好不好,能不能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一把手”的认识、态度和示范至关重要。如果“一把手”讳疾忌医、自以为是,以是否“听话”为标准,把爱提意见、坚持原则的同志看作是难驾驭的“刺儿头”,把给自己提意见看成是“和自己过不去”,给这些干部“看脸色”、“穿小鞋”,无理训斥,甚至打击报复,“知趣”的下级自然就“明哲保身”,不敢批评了。

正确看待、深刻认识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拿起和用好这个“利器”的重要前提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我们共产党人是革命者,但不是神仙。我们也吃五谷杂粮,也会犯错误。我们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犯了错误就检讨,就立即改正。邓小平同志也多次指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一定不能丢,丢了这个武器,如同战士丢枪一样,就会在工作中和思想上打败仗。毛泽东同志曾经把批评和自我批评比作“扫灰尘”、“照镜子”、“洗脸”。他说,房子不打扫就会积满灰尘,人不照镜子不洗脸就会肮脏丑陋。同样的道理,人的头脑也是需要经常“打扫”和“清理”的,否则就会受到灰尘的侵袭;人的行为也是需要经常用镜子来照一照的,这样可以随时地校正自己,假如做错了事、走错了路,就可以及时得到纠正。可见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思想上的“清洁剂”、“净化器”,是我们成长中的“防腐剂”、“助推器”,是“体检仪”、“保健药”,不可或缺。尤其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的党员、干部所面临的诱惑和考验更大,所处的环境更复杂,稍有不慎,就可能成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俘虏,成为人民唾弃的腐败分子,所以更需要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不少锒铛入狱者都曾发出过共同的感叹:假如当初有人批评他们,假如他们当初能够批评自己,他们就不会走到现在这个地步。这些“假如”虽然对于他们已无济于事,但对于在位的领导们却是一个极其深刻的警醒。

有些人“面子”观念极重,不愿意正视批评,认为别人批评自己是伤自己“面子”,自我批评是自己丢自己“面子”。这种人是典型的神经过敏和神经衰弱的表现,不自信、不自省,也就不可能自强。表面上顾了“面子”,实际上丢了“里子”,舍本而逐末,因小而失大。曾经犯过错误而能始终正视自己错误的李立三同志说了一段十分深刻的话,共产党就是提倡自我批评,一个共产党员究竟有没有党性,就看他能不能对自己的错误进行认真的自我批评。这在旧社会是不能理解的,人们只会自我吹嘘,错了还硬称英雄好汉,保全自己的面子。共产党人不讲个人的面子,只讲人民的面子。你们想,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人的面子和一个人的面子,究竟哪个大?共产党员犯了错误,首先要想到人民的面子,不但要求承认错误,还要把自己犯错误的教训告诉大家。比如说,这墙上有个钉子,你碰了一下,就应该记住,别再去碰它。不但自己不要再碰,还要不断提醒别人:“这里有钉子,我就吃过亏,你们千万要注意。”大家都不碰钉子,就会保全了党的面子,人民的面子。

古人云:“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事实上,虚心接受批评,丢掉的不是面子,而是错误,是思想上的各种“灰尘”,展示的是宽广的胸怀和知错就改的勇气,得到的是同志们的信任和自身能力素质的提升。要把别人的批评看作是关心、爱护、帮助。只有真正对事业负责、对同志关心,真心帮助你改进、提高的人,才会给你提批评意见。也只有那些真正襟怀坦白、心胸坦荡、不自以为是、真正想追求进步、完善自我的人,才会真诚地欢迎批评、虚心地接受批评。

拿起并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利器”,需要秉持“四颗心”

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一种强身健体的锐利武器,要敢于拿起并善于用好,从批评者和被批评者、自我批评者和对待自我批评者的角度来说,始终秉持“四颗心”至关重要。

秉持一颗公心。这是最重要的,是搞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出发点和根本点,也是衡量一个党员党性强不强、作风正不正的分水岭。公心从何而来?从立场来。立场决定一个人看待他人和事件的角度。必须站在有利于党的事业、有利于人民大众、有利于本地区本单位长远健康发展的立场去看待和思考问题,而不是从个人利益、个人情感、个人喜好出发,才能做到客观公正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特别强调,“批评必须出于公心,不主观武断,不发泄私愤”,“批评和自我批评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讲党性不讲私情、讲真理不讲面子”,“严肃认真提意见,满腔热情帮同志”。

秉持一颗善心。这颗善心不是不讲原则、不愿得罪人的“老好人”似的善心,而是对他人的真诚友善之心。“老好人”似的“善心”不是善心,而是私心,是伪善,看似对他人好,实则有害于他人,有害于团体和事业。“批评应该是严正的、尖锐的,但又应该是诚恳的、坦白的、与人为善的。”绝不能以“整人”为目的,借机打击报复,也不能否定人格、讽刺挖苦。唯有抱着友善和诚恳的态度,站在帮助、提高对方而不是打击、诋毁对方的立场去提意见,才能够打动人,即使所提的意见有些偏激,也会得到别人的谅解。也唯有抱着友善和诚恳的态度,掏出心窝,真心诚意地想更全面了解自己、更深刻反省自己、更有效提高自己,才能换得别人的信任,才能听到真正的意见。要知道你是否真诚,别人是有感知和判断的,靠伪装、欺骗、敷衍是行不通、管不久的。

秉持一颗虚心。人非圣贤,这是我们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他人的前提。即便是孔孟等圣贤,也是坚持“吾日三省吾身”,也是“闻过则喜”;作为凡夫俗子的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多一点“自以为非”、少一点自以为是,虚心坦怀地接受别人的批评呢?在批评别人的时候,也需要放下架子,敞开胸怀,多一点虚心,少一点傲气,多一点提醒,少一点训斥,别人才愿意接受、乐于接受。

秉持一颗耐心。思想上、政治上、作风上的毛病,很多都不是一天两天积累起来的,自然也不能寄希望于“药到病除”,一批评就立竿见影,一下子彻底解决。因此,我们在批评他人、帮助他人的时候,不能急于求成,采用鲁莽、急躁的态度,猛批一通、乱打一顿了事。我们需要保持耐心,讲究方法,把握分寸,把会前谈心交心、会上批评和自我批评、会后交换意见结合起来,将准备在会上批评的问题提前下“毛毛雨”,又在会后的交换意见中做好“善后”工作,坚持“诲人不倦”,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通过开展批评,能够使他人醍醐灌顶、幡然醒悟、痛改前非,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但更多的人可能是有一点点触动、一点点改变。即便一点也听不进去、一点也没什么改进,也属正常,也不要着急或者就此放弃。思想政治工作是个“慢工活”,需要像“煲汤”一样文火慢慢熬。一次不行两次,这次不行下次,直到把道理讲明,把危害说透,把思想谈通,才能达到团结同志、帮助同志、维护大局、促进工作的目的。

此外,确实需要格外警惕的,是要紧紧盯住大节、大事开展批评,而不要纠缠细枝末节,更不能避重就轻。毛泽东同志早就深刻地指出:“关于党内批评问题,还有一点要说及的,就是有些同志的批评不注意大的方面,只注意小的方面。他们不明白批评的主要任务,是指出政治上的错误和组织上的错误。至于个人缺点,如果不是与政治的和组织的错误有联系,则不必多所指摘,使同志们无所措手足。而且这种批评一发展,党内精神完全集注到小的缺点方面,人人变成了谨小慎微的君子,就会忘记党的政治任务,这是很大的危险。”求全责备、吹毛求疵,这种看似很“认真”、“深入”开展批评的做法,其“危险”是不容易被发现的,其“危害”是很容易被低估的,希望引起更多人的重视和警惕。

(作者单位: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

批评与自我批评查摆存在的问题(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