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在相声行业里的发展史,堪称一部教科书式的励志历史,人们坚持一件事,是因为有成功的希望,但是郭德纲却在没有任何希望的情况下,苦苦坚持了十年之久。

于谦在德云社生存有多难(德云社最难的时候)(1)

郭德纲酷爱相声,不过在1995年相声演出的主要渠道是电视台,当时的各大晚会对相声的限制非常严苛,一个相声作品固定在十二分钟左右。

试想一下,一场晚会的导演,对于相声演员来讲是决定职业生涯的存在,所以相声演员给这些人拍马屁属于司空见惯的现象,而且不是你拍马屁就会让你上,因为拍马屁的人实在太多了。

因此,别说这些主流相声演员不接纳郭德纲,问题的关键是即使接纳了又能如何?郭德纲到一台晚会上说相声的几率有多高?论资排辈的话,估计郭德纲到了四十岁,才有这个可能性吧。

于谦在德云社生存有多难(德云社最难的时候)(2)

到小剧场说相声,如果用事后诸葛亮的的角度来讲,纯属无心插柳之举,因为郭德纲也不知道这条路到底行不行。

尤其是知名相声演员的商演都是以赠票为主,籍籍无名的小辈郭德纲却想着卖票,在很多年后,郭德纲回忆往事说出了这么一句话:赠票都看面子才去,你还卖票,还有王法没有?

于谦和郭德纲相识在2000年,当时的谦哥还是混迹在各大剧组,客串了很多可有可无的小角色,希望有一天能够走狗屎运,一下子成为大明星。

于谦在德云社生存有多难(德云社最难的时候)(3)

郭德纲借调到于谦的剧团之后,才有了两人的合作,虽然于谦只是碍于面子才捧哏,但是第一次合作郭德纲和于谦就知道千金易得,知己难求。

本来是临时组队,结果两人合作了两年之久,直到郭德纲觉得在这个剧团待下去没什么意义,郭德纲和于谦才不得不分别。

郭德纲告诉于谦,自己有一个小摊子,在小剧场说相声,不过因为入不敷出,所以没有足够的钱来邀请于谦加盟。郭德纲承诺等小剧场有起色了,再邀请于谦来一起说相声。

于谦在德云社生存有多难(德云社最难的时候)(4)

时间到了2004年下半年,经过十年挣扎,德云社终于有了黎明的曙光,小剧场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这个时候郭德纲才邀请于谦正式加盟了德云社。

为什么最难的时候,郭德纲没有邀请于谦?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小剧场演出这条路到底可不可行,实际上没人能够得出肯定的答案。

于谦在德云社生存有多难(德云社最难的时候)(5)

于谦的家庭条件很好,郭德纲也没有这个底气来邀请于谦。现在主流相声界认为德云社的相声低俗,没有教育意义,如果凭心而论,德云社的发展史,不正是最大的教育意义吗?

从这个角度来讲,德云社的成功才是直指核心的关键,这比单纯的说一些空话套话,强大一万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