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为科学贡献(别人相夫教子而她痴迷科学)(1)

最近东京奥运会进行得如火如荼,有两个消息,深深印在了诗词君的脑海里:

一个是前几天的华裔姑娘为加拿大夺得首金,一个是前天的14岁中国小将女子10米台跳水夺冠。

诗词君在为她们惊叹的同时,不禁也想起了几句诗:

画图中人孰能同,丈夫之志才子胸。

始信须眉等巾帼,谁言儿女不英雄?

能在奥运中夺冠的女孩当然是万里挑一,但是本诗的作者恐怕是亿里挑一,因为她的成就堪称独一无二:

2016年,美国畅销书《无所畏惧:影响世界历史的50位女科学家》中, 她和居里夫人、吴健雄院士等一起被列入其中;

居里夫人为科学贡献(别人相夫教子而她痴迷科学)(2)

2018年,美国数学教授撰写的《数学的力量:数学的反叛女性》里,专门介绍了她在数学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世界权威学术期刊《Natural》更是将她列入“为科学发展奠定基础的女性科学家之一”。

她甚至还被印在国外的明信片上:一手持书卷,一手拿着望远镜。

居里夫人为科学贡献(别人相夫教子而她痴迷科学)(3)

目光所至,是星辰大海,亦是浩瀚宇宙。

可是她在国内,只活了29岁,曾因晚婚、沉迷科学被骂,并且没有子女,她的伟大成就也常常被国人遗忘。

她就是王贞仪。一个很多人都倍感陌生的名字。

在古代,她被当成离经叛道的异类,而在现代,人们回望她的一生,竟生出一种“开挂”的神秘感。

01

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王贞仪出生于江苏江宁府(今南京)一户书香人家。

她的祖父王者辅官至知府,她的父亲王锡琛因为科举屡屡失意,专研医学,亦是一方名医。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幼承庭训大概率会成为林黛玉、薛宝钗一般的大家闺秀;如果不是后来的一系列遭遇,她也不会成为一位学识过人的女科学家。

若要问成为科学家的道路上对她启蒙最大的人,一定非她爷爷莫属。

这个怪老头,人在官场,不懂溜须拍马,不在意被贬流放,就喜欢钻研星象,孙女也跟着“入坑”。

11岁,祖父被贬到吉林后不幸因病去世,王贞仪随母亲去奔丧,得到了祖父留下的足足75柜藏书。

也就是在此时,她接触到祖冲之、张衡、僧一行、郭守敬等理科大佬的著作,为她以后“开挂”的人生奠定了基础。

居里夫人为科学贡献(别人相夫教子而她痴迷科学)(4)

其实,她最喜欢的,还是清初的数学家梅文鼎。梅的《笔算》和《筹算》,她不知翻看了多少遍。

她“矻(音Kū)矻然终日尽日夜以涉心其中”,更曾写下“人生学何穷,当知寸阴宝。所难在实践,所尚在闻道”的自箴诗激励自己。

借着阅读,对自己对世界对人生,她都有了全新的不一样的认识:

白沟河感赋

白沟河畔思无穷,日薄沙黄暮霭中。

石碣独多新冢垒,战场空说古英雄。

断戈人掘为耕具,残骨秋将厉鬼风。

前路聊从呼晚渡,悲歌无限感飞鸿。

在读书之余,王贞仪也没忘记运动锻炼。

蒙古人看不起中原人,嘲笑她弱不禁风,她便苦心跟随一位蒙古夫人练习骑射。

日复一日地开弓,瞄准,射箭,上马骑射。

王贞仪身量虽小,天分却高,短短几年便练得 “跨马横戟,往来如飞,百发百中。”

面对曾经的嘲笑,她写下诗句回怼,“亦曾习射复习骑,盖调粉黛逐绮靡。”

少年鲜衣怒马,她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意气风发和锋芒,真实又自信。

居里夫人为科学贡献(别人相夫教子而她痴迷科学)(5)

16岁,她回到南京,虽然在母亲的监督下学会了女红,但还是耐不住性子,很快又随父亲游学行医。

古代女子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她这一去又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她不仅见过黄河长江在烈日下奔腾,也曾在静谧的洞庭夜泊;

她不仅见过壮士在秦淮竞渡,也品读过圣贤在岳阳楼留下的诗歌。

只有亲身用脚步丈量过土地,才能将山海装进心中:

潼关

路过秦州口,关雄控九州。

重门严柝钥,盘领据咽喉。

白日千岩下,黄河一堑流。

东南标险界,行旅亦难游。

登泰岱作

巨镇标齐鲁,崇魏俯大东。

谷云蒸万岫,海日浴三宫。

灵气干维宰,神根地轴通。

高平天下小,身世等空蒙。

她不仅有林黛玉的才气,还有杜甫的忧国忧民:

富春道中值荒旱感成一律

千田无复有青黄,赤地空遭旱魃殃。

村舍几曾烟出户,富家闻说粟陈仓。

逃民大抵填沟壑,野哭安能达上方。

蒿目可怜涂殍况,官人犹是急征粮。

她也早早就意识到性别歧视,认为女子不如男人,那是因为没有接受同等的教育。

“往往论学术,断不重女子。”

“岂知均是人,务学同一理。”

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她已然是女中豪杰:

精通诗词歌赋,擅医术。

下马能文,上马亦能战。

即使,她不再前进半步,她也足以令许多人仰望。

然而,她开挂的一生接下来才正式开始。

居里夫人为科学贡献(别人相夫教子而她痴迷科学)(6)

02

18岁,王贞仪随家人定居南京。

家里催婚催得她的耳朵都快长茧子了,单身狗的日子不好过。

她从不乏追求者,她本也可以传统的“才女”之名觅得良婿,在闺中相夫教子,然后淹没于历史的长河里。

但她偏偏“人美路子野”,要专心搞学术。

早年的游历经历早已使她心中有万千抱负:“足行万里书万卷,尝拟雄心胜丈夫!

也就是在18岁到24岁,她完成了毕生大部分学术上的突破。

居里夫人为科学贡献(别人相夫教子而她痴迷科学)(7)

别人拜堂成亲,她在钻研数学:

她用浅显的文字和方程解读乘除法和勾股定理,著有《西洋筹算增删》一卷、《重订策算证讹》一卷、《象数窥余》四卷、《术算简存》五卷、《筹算易知》一卷。

别人生一胎,她在钻研天文学:

早年透过祖冲之、张衡等人的著作,她一直没有忘记那片浩瀚的宇宙。

即使没有科学仪器,即使朝廷禁止民间做科学研究,都阻挡不了她搞科研的决心。

她用一灯悬在房梁、充当太阳,一圆桌当做地球,手持圆镜当做月亮,反复观察试验,就明白了“月食”的原理。这一切都被她记录在《月食解》一文中。

这是全世界最早的准确月食成因解释,由这位18世纪年仅20岁的中国少女完成。

她还每夜坚持观察天象,记录行星轨迹,写了《经星辩》正确推导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旋转方向。

接触到哥白尼的理论后,她创作了《地圆论》,是全世界唯一一个结合宏观和微观来解释为什么人眼所见“天圆地方”的科学家。

她还大胆地反驳“天圆地方”的论调:“人居地上,各以所居之方为正,遥观异地皆斜立,其人立处皆当倾斜。”

她在天文学上的著作有《星象图释》、《重订策算证讹》、《西洋筹算增删》、《历算简存》等天文数算书。

散篇的有《岁差日至辨疑》、《盈缩高卑辩》、《经星辩》、《黄赤二道辩》、《地圆论》、《岁轮定于地心论》等文章。

居里夫人为科学贡献(别人相夫教子而她痴迷科学)(8)

别人二胎都会打酱油了,她又开始钻研气象学:

她看到蚂蚁从低处搬家到高处,就知道涝灾将至,赶紧通知农民们该种高杆作物;

一看到白云呈鱼鳞状,没有圆锥形的雨云,又立马让农民改种早熟作物,以免受旱情影响。

此后,她的邻居外出,或者要做什么事,就常常问她天气情况,她给出的结果堪比“墨迹天气”。

200多年前的中国,推崇的是八股文、四书五经,研究天文之类的人本就屈指可数。

可一个女人偏要进来插一杠子,她面对的困难有多大?

也就不啻于依靠母胎单身就生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吧。

科学的价值观也使她看穿了封建迷信的愚昧:

荒年时信佛的好友求她为一本佛经作序,她痛斥佛道都是虚无,与其搜刮民脂民膏、焚烧数百万钱做些表面功夫,不如把钱捐给灾民吧;

父辈讲究丧葬风水,她直言子孙后代的福祉不看风水,绝不可沉溺于轮回鬼神之说中;

针对社会上炼丹盛行,她也直言不讳:炼丹修仙,不过自欺欺人,毫无裨益,反而会为之所害。

这样的言论,在当时无异于“谣言”。

她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向整个社会的顽固思想宣战。

居里夫人为科学贡献(别人相夫教子而她痴迷科学)(9)

攻击她的人比她看到的星星还多:

有人嘲笑她 “失闺阁本来面目”——瞧瞧你,都不像个女人了!

有人讽刺她是“一味好名的闺阁狂士”——真是个博出位的女疯子。

王贞仪满不在乎,男人女人有什么区别?大家都是人,学问不为男人而设,女人的智慧也不比男人差,学成一样有益社会。

不消说在她那个时代,哪怕是思想开化的今天,对与众不同的女性的非议都依然不少:

有人指责舞蹈家杨丽萍最大的失败就是不婚不育,劝阻女拳王张伟丽“不要打打杀杀,做个女人吧”,嘲讽奥运铅球冠军巩立姣不像女人……

不难想象王贞仪的所作所为,在当时有多么颠覆、多么惊天动地。

若不是有广阔胸襟、远见卓识,又怎能突破时代局限,去追寻看不见摸不着的科学真理呢?

居里夫人为科学贡献(别人相夫教子而她痴迷科学)(10)

/03/

时间又过去了7年,王贞仪早已是众人眼中的“黄金圣(剩)斗士”。

她邻居的孩子都偷偷早恋了,她在婚姻上终于取得了进展,还搞了个大新闻。

她自由恋爱,嫁给了家境贫寒但懂她的穷秀才詹枚。

詹枚欣赏王贞仪的满腹才华,王贞仪喜欢他对待女子的平等态度。

要说最开心的还是詹枚,因为他作为粉丝终于娶到了爱豆,作为癞蛤蟆终于吃上了天鹅肉。

二人一拍即合,决定婚后继续将科研进行到底,詹枚给王贞仪打下手。

王贞仪的一部学术著作《德风亭初集》,也就是夫妻二人在此时通力完成的。

王贞仪说要开设私塾马上就开,要收一个男弟子为徒,他就力挡外界的闲言碎语。

詹枚是个好老公,但是他出现在王贞仪的世界太晚了。

婚后第4年,常年艰苦钻研,加上操劳家务,29岁的王贞仪还未生下子女就因病去世。

一位伟大的女性,现代科学的启蒙者,追求真理的殉道者,在人生第29个春秋陨落,像流星般闪耀又匆忙。

居里夫人为科学贡献(别人相夫教子而她痴迷科学)(11)

▲《国家宝藏》栏目中张子枫饰演的王贞仪

去世之前她曾借《题架上鹰》抒发心中的不忿:

缩颈坐秋风,雄心冷如骛。

何时脱锦韩,怒翻摩霄去。

她一生所承受的责难与非议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她多么想挣脱羁绊,冲向云霄去自由翱翔。

但现实生活,压抑重重,甚至妇女连喜吟诗作文都有人讥讽。

临终前,这个硬核了一生的女子还吐槽式地安慰了一下夫君:

“君门祚薄,无可为者,我先君死,不为不幸。”意思是你家福薄,我比你先死,也不算太惨,小詹你也不要太难过了。

王贞仪去世后,丈夫詹枚一直都在整理校订她的手稿。数年之后,丈夫也随她而去。

据统计,王贞仪在天文、数学、诗词等领域的著书共有56卷之多。

现存的有《德风亭初集》十三卷,其中有序、传、记、书、辨、论、跋、铭、诗、词、文、赋等。

她的手稿根据遗愿被转交给挚友蒯夫人,又被转交给蒯夫人的侄儿,再是一位南京藏书家,多次辗转后大部分著作并未刊印就失传了。

这些学术成果经传教士带到西方,她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但在国内却鲜为人知。

居里夫人为科学贡献(别人相夫教子而她痴迷科学)(12)

她在自己所处的时代,因为思想太过超前,挑战了封建统治者的利益,被当做离经叛道的异类。

当然也有开明之士盛赞她作为女性追求自我价值的一生:

清代大才子袁枚在《随园诗话》中称赞她“《潼关》《登泰岱》诸作有奇杰之气,不类女流。”

清代史学家钱仪吉在为她的《术算简存》作序言时称赞道:“窃谓班惠姬(班昭)之后一人而已”。

桐城学者肖穆在《女士德卿传》评价王贞仪:“兼资文武,六艺旁通,博而能精…”

她一生跨过太多的禁区。

“学骑射,通星象,精历算,工诗文,擅绘画,通医理,破礼教。”

短短21个字,道尽那短暂却绚烂的一生。

200多年前,她曾无数次仰望星空,无论被怎样嘲笑,都秉持着搞科研的雄心,绝不妥协。

所以,她看过最浩瀚的宇宙,也挣脱了性别的束缚。

一生都在“开挂”,一生都在为活成自己而努力。

一世不辜负星空,不辜负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