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手下有一批辅佐他打江山的谋臣武将,建朝后,这些人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开国功臣。洪武二年(1369年)明太祖大封功臣,李善长、徐达,常遇春等人被分为公爵,汤和等28人被封为侯爵,王广洋和刘基也被封为伯爵。明太祖赐给这些人丹书铁券,许诺除谋逆的罪外绝不治罪,表示君臣之间的绝对信任。然而历史很少会是一场喜剧,君臣皆大欢喜注定不能成为结局,明太祖生性刻薄多疑,随着政权的巩固。它对功臣的猜忌越来越深,而有些功臣仗着自己的功劳横行不法,甚至结党私权,更是威胁到了至高无上的皇权。

洪武13年(1380年),有人告发左丞相胡惟庸谋反,明太祖借此机会,祝诛杀胡惟庸及其部下15,000多人,连告密的人也一并杀死,又过了十年,有人举报已经退休还乡的李善长也参与了胡惟庸的谋反,李善长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明太祖从称其为“吾之张良”,他还跟明太祖结为儿女亲家,光丹书铁券就领了两张。而明太祖根本不理会这些,77岁的李善长被赐死,全家共有70多人被杀。

胡蓝之狱发明在哪(胡蓝之狱皇权之下)(1)

胡惟庸

此后,胡党完全成为一种屠戮功臣的工具,没过几年朝廷就会揪出一批胡党,就这样前后诛杀了共三万多人,一时间朝堂上下血雨腥风人人自危,过了一年有大臣大奏,指出李善长已经是明朝第一功臣,爵位只在皇帝一人之下,他帮胡惟庸谋反,即使成功地位也不过如此,况且他自己已经风烛残年何必要冒这么大的风险,去做一件根本没有多大益处的事情,明太祖面对这种奏言无言以对,只能不予理睬。明太祖意犹未尽,洪武26年(1393年)凉国公蓝玉也被告发谋反,全家被诛杀,并株连15000多人,其中包括一公13侯二伯,史称之为“蓝狱”这一次清洗的重点是军队,军中的骁勇将领几乎被诛杀干净,该案最重要的几个证人身份地位不是渔夫就是染匠,就很难想象身为封疆大吏、手下拥有重兵的蓝玉,如果真要谋反会跟这些人同谋。由此看出这十之八九也是一件漏洞百出的冤狱。这两次大狱前后延续14年之久,后人和称为胡蓝之狱。经过这两次大清洗,剩下的开国功臣已经没有几个了。明太祖终于不再费心罗织什么大狱,剩下的功臣将靠一些零散的罪名,慢慢收拾就行了。一些著名的功臣如周德兴、廖永忠、朱亮祖等人纷纷因为一些莫须有的小罪被赐死、鞭死或者砍头。打下明朝半壁江山的大功臣徐达一向谨慎小心,功成后自解兵权,但即使这样明太祖对他还是不放心。传说徐达晚年得了恶疽,民间说法是这种病不能吃蒸鹅,否则会有性命之忧,明太祖单单就给他送了一只大鹅,并让他当使者的面吃下去。徐达含着泪吃了,当晚就死了。其实得恶疽的人吃蒸鹅未必会死,但徐达从中看出了明太祖对他的态度,除了死之外,他还能有什么选择。功臣们终于洗刷干净了,明太祖对其它大臣又开始不放心起来。他设立了一个名叫锦衣卫的特殊特务机构专门检查大臣的活动,大臣在外面或者家里有一言一行,他都得打听的清清楚楚。稍微有可疑的言行就会被抓入到大牢,严加审讯。大臣在朝堂上,只要让他不高兴就会被脱掉裤子按在地上打板子这叫做庭杖。除了精神上的侮辱,有些大臣年老体弱,被当场打死的例子也不罕见。朝廷上的大臣们人人自危每天上朝的时候都愁眉苦脸地向家人告别交代后事,到傍晚的时候能平安回家就要摆下宴席庆祝自己又活了一天,朝堂如此天下士子也害怕做官,生怕一不留神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胡蓝之狱发明在哪(胡蓝之狱皇权之下)(2)

蓝玉

胡蓝之狱究其原因使胡惟庸当了丞相后,飞扬跋扈,独掌生杀大权。他竟敢拆阅呈给皇帝的奏折,径自处理,对不利自己的奏折隐匿不报;他还时常不奏报朱元璋,独断专行官员的生杀大事。他还在朝廷中不断培植私人势力,并拉拢军界。朱元璋为此深感不安,皇权与相权产生了激烈的冲突。蓝玉为人骄横,霸占民田、广蓄庄奴,有许多义子仗势欺人,且总兵多年,麾下骁将十数人,威望很高。他还私自占有了元朝皇帝的妃子(这是一种大逆的事情)。北征以后更甚,他与冯胜、傅友德,这两个大将一起去征云南,回来以后,他们两个人都被封为太师,蓝玉自己被封为太傅,蓝玉为此常有怨言。朱元璋是中国封建社会惟一贫民出身的皇帝。称帝前,朱元璋和他那帮出生入死的朋友们,不分彼此,平起平坐;称帝后,政体却要求把朱元璋神圣化,这些人突然之间要在朱元璋面前拜倒称臣,这种巨变,他们不适应。另外,他们在平定天下后成为新贵,占有大量的良田美宅,政治上经济上都极力扩张,与朱元璋的统治集团的利益不可避免地发生尖锐冲突。朱元璋屡兴大狱,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绝不是简单地处置几个不忠的大臣。

胡蓝之狱发明在哪(胡蓝之狱皇权之下)(3)

锦衣卫办案

朱元璋从一个贫穷百姓一跃跻身于帝王之列,其弱子幼孙能否坐稳江山,是他考虑得最多的问题。当他大开杀戒时,文弱儒雅的太子朱标曾劝谏他不要滥杀无辜,以免伤了君臣和气。他当时没有作声。第二天,他把一根棘杖丢在地上,让朱标去检。朱标看到上面都是刺,面露难色。这时,朱元璋拿起棘杖,用利剑削去上面的刺,交给朱标说:“你怕刺不敢拿,我替你把这些刺削掉,再交给你岂不更好!我杀的都是奸恶之人,把内部整顿好了,你才能当个家。”所以说,朱元璋兴起大狱的直接目的则是为后继之君计,防止文臣武将专权,扫清子嗣统治的政治障碍。其收权立威的方式虽与汉高祖刘邦、宋太祖赵匡胤不同,但性质无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