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河南教师

前段时间

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

对即将复学的学生

说了一段这样的寄语——

列举战疫的三条自律要求(划重点这些关于战疫的必考题你能答对吗)(1)

准确地说,我经过了至少七十几年的学习,我关于学习的最大体会就是,要学好基本功。只有具备了最基本的知识以后,你才能够往上走。而在基本功里,学好语文最关键。学好了语文才懂得如何对事情进行分析、总结、综合。我们在很多科研工作、科研领域中都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这尤为重要。

学好语文很关键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

我们每天都会上网

看各种与疫情相关的新闻

但新闻中出现的高频字词你都理解吗

今天我们就以语文的角度

了解战疫!

这些“必考题”

如果你还没掌握

赶紧来学习吧!

关于战疫,最容易弄错的字词详解

01

“冠状病毒”的“冠”怎么读?

如今,“冠状病毒”几乎无人不知,但是,媒体上、生活中,听到的既有“冠(guān)状病毒”,又有“冠(guàn)状病毒”,颇为混乱。这里想谈三点,以正视听。

列举战疫的三条自律要求(划重点这些关于战疫的必考题你能答对吗)(2)

首先,“冠”是多音字。读guān,是名词,本义指帽子,如“冠冕”“衣冠”,引申指像帽子一样的东西,如“树冠”“鸡冠”。读guàn,是动词,指戴帽子,如“沐猴而冠”;又特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结发戴冠,表示成人,如“弱冠”;还从帽子戴在人体最高处引申指位居第一,如“勇冠三军”,并特指第一名,如“冠军”;进一步引申,泛指在前面加上名号或文字,如“冠名”。

其次,“冠状病毒”因形状而得名。20世纪60年代,这种球形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被观察到,其外膜上有明显的棒状突起,看上去像中世纪欧洲王冠上的突起,因此被命名为“冠状病毒”。“冠状”指外膜突起像王冠一样,这是名词用法,应读“冠(guān)状”而不是“冠(guàn)状”病毒。

列举战疫的三条自律要求(划重点这些关于战疫的必考题你能答对吗)(3)

第三,“冠状”被简称后,更易误读。比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简称为“新冠肺炎”,误读为“新冠(guàn)肺炎”的很普遍。来看类似的冠(guān)状动脉性心脏病,此病因冠状动脉硬化、供血不足等引起。冠状动脉是给心脏供血的动脉,从主动脉根部,分左右两支,行于心脏表面,几乎环绕心脏一周,恰似一顶欧洲王冠。“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名词特征鲜明,简称为“冠心病”后,名词特征隐匿,因此误读为“冠(guàn)心病”的比比皆是。

有此前车之鉴,“新冠(guān)肺炎”能不慎乎?

02

“带口罩”?“戴口罩”!

在全国人民全力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时候,如何预防病毒感染是每一个人都关心的事情,许多医生、专家都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各项防治措施的科普,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大家“外出一定要戴口罩”。

因而在许多超市、菜场、商店的门口,我们都可以看到醒目的标语,提醒大家戴口罩才可进入。但是有不少店家把“戴口罩”写成了“带口罩”。

列举战疫的三条自律要求(划重点这些关于战疫的必考题你能答对吗)(4)

“戴”“带”两字的区别虽然经常提及,但是依然容易出现差错。

“戴”是个形声字。初文为“異”,为双手举物于头的形象,义为以头顶物。后来词义起了分化,在“異”的基础上加了声符,成了“戴”字。“戴”的意思也不再仅仅是把东西顶在头上,后把东西加在能发挥其功能的身体的某一部位上皆可用“戴”,如戴眼镜、戴项链、戴手表等。

“带”是个象形字,象古人捆扎衣服的腰带。

古人通常用两种腰带:一种是皮制的革带,用以悬佩;一种是丝制的束在外衣的大带,围在腰间,结在前,两头垂下,称作绅。后引申泛指各种带子或带状物,又引申出携带、随身拿着等义。

现代汉语中,动词“戴”“带”分工明确,各尽其职,“戴”表示把某物加在能发挥其功能的身体的某一部位,“带”表示携带、随身拿着。

列举战疫的三条自律要求(划重点这些关于战疫的必考题你能答对吗)(5)

口罩加于鼻和嘴之上,才能隔绝外界病毒对呼吸系统的入侵,显然应当“戴”。如果仅仅是“带”而不“戴”,岂不是白费功夫?

03

防疫不是“狙击战”!

今年春节期间,我们举全国之力应对“超级疫情”。这是一次“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对决”,堪比战争。不少媒体称,这是一场防疫“狙击战”。很遗憾,这次防疫大战并非“狙击战”。

所谓“狙击”,指的是暗中埋伏、伺机袭击,这是一种偷袭的作战方式。在影视作品中,现代战争里的“狙击手”藏于暗处,用狙击步枪进行伏击,他们经过特殊训练,精通伪装、侦察等技能,个个都是百步穿杨的神射手。

列举战疫的三条自律要求(划重点这些关于战疫的必考题你能答对吗)(6)

如果防疫战是“狙击战”,那么奋战在一线的白衣战士就都是狙击手了。此说显然荒唐,医护人员何曾用出其不意的偷袭方式去防疫呢?这样做也不会有什么效果。

防疫是一场防御的战斗,这次全国人民都参与的其实是“阻击战”。“阻”,即阻止、阻挡,“阻击”就是以防御手段阻止对方的行动,是公开的对抗和较量,目的是阻敌前进、断敌退路。目前,全国驰援湖北,会战武汉,有力地阻止了疫病的扩散,有效地阻断了疫情的发展,我们一定会打赢这场“阻击战”。

04

“截止 12 时”?

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中,人们最为关注的便是每日更新的确诊病例数、疑似病例数以及死亡、重症人数。媒体在报道当日或累计数据时常会混淆“截止”和“截至”。如某媒体报道上海新增确诊病例数,标题为《截止12时上海无新增确诊病例》,其中的“截止”就是“截至”之误。

列举战疫的三条自律要求(划重点这些关于战疫的必考题你能答对吗)(7)

截至北京时间3月19日9时30分,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达到215955例

截止(zhǐ),指(到一定的期限)停止。止,停止。“截止”是不及物动词,作谓语时,时间名词须出现在“截止”之前,而不能直接出现在“截止”之后。如:“正月十五日截止”不能说成“截止正月十五日”。

如时间名词要出现在“截止”之后,须加“到”“于”等词,如“截止到今日共有5人报名”“报名截止于3月5日”等。“截止”也可以作定语,修饰“日期”“时间”等,如截止时间、截止日期。

列举战疫的三条自律要求(划重点这些关于战疫的必考题你能答对吗)(8)

截止到当地时间19日,泰国累计确诊病例272例

截至(zhì),相当于截止到。至,即到。“至”后须跟名词性成分,故“截至”后须出现时间名词。如“截至3月5日”“截至今日”等。时间名词不能出现在“截至”之前,如不可以说“今日截至”“3月5日截至”。“截至”也不能作定语,修饰“日期”“时间”等。

“截止”和“截至”都可以和时间名词连用,表示某行为到某一时间为止,但是在具体使用时应注意两者的差别,不能混用。

05

“勠力同心”抗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需要团结各界人士共同抵御,于是“勠力同心”一词开始频繁出现在新闻媒体的标题和报道中。但在使用这个成语时,不少人写成了“戮力同心”,这是不规范的词形。

勠,义为合力、并力。“勠力同心”即把力量合并起来,齐心往一处使,谓团结一致。

戮,义为杀。因为古时“戮”通“勠”,所以“勠力同心”也可写作“戮力同心”。

1955年公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将“勠”列为“戮”的异体字,所承义项也为“戮”所代。

但国务院2013年公布实施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勠”被确认为规范汉字,重新担起职责。

现在“勠力同心”才是规范词形,“戮力同心”则为不规范的用法。

疫情防控是维护国家战略安全的一环,其胜利离不开全国人民“勠力同心”。《通用规范汉字表》是社会文字运用的依据,其推行也需各界齐心协力。

06

“严惩不贷”还是“严惩不怠”?

列举战疫的三条自律要求(划重点这些关于战疫的必考题你能答对吗)(9)

对疫情防控期间哄抬价格、发“疫情财”的违法者严惩不贷

列举战疫的三条自律要求(划重点这些关于战疫的必考题你能答对吗)(10)

“贷”意思为宽恕;“严惩不贷”指严厉惩罚,决不宽恕。而“怠”本义为轻慢,引申指懒惰、松懈等,“严惩不怠”为错误用法。

07

“侦查”和“侦察”

列举战疫的三条自律要求(划重点这些关于战疫的必考题你能答对吗)(11)

顺义公安分局以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已对黎某立案侦查

“侦察”常用于军事、作战等方面。着重于察看,从观察中来了解情况。

“侦查”常用于公安、检察、司法等部门以及与破案有关的方面。“侦查”着重于调查,从检查中来了解情况。

08

“执勤”和“值勤”

2020年春节,由于防疫工作的需要,很多人放弃了难得的休假,坚守岗位值班。这应该说是“执勤”还是“值勤”?

“值”和“执”都有“执行、担任”的含义,但“值”有“轮流”的含义,而“执”则无此含义。

“执勤”的意思是“执行勤务”;“值勤”的意思是“部队中的人员或负责治安保卫、交通等工作的人员值班”。军警界较多使用“执勤”,其他领域较多使用“值勤”。

09

“启用”和“起用”

“启用”一般用于与物有关,如“火神山医院启用”;

“起用”多用于与人有关,如“起用新人"。

10

“必须”和“必需”

“必须”的意思是一定要,通常用来修饰其他表示动作行为的词语,如“必须努力学习”;“必需”的意思是一定得有,后面多接着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可以单用,也可构成“必需品等词。

疫情期间

我们所有人

还共同造了一个词:“战疫”

中国社会科学院辞书编纂研究中心秘书长

杜翔表示

这两个字记录了这段历史

承载了志在必胜的战斗精神

有望成为2020年度词语——

“战疫”一词是如何诞生的?

杜翔告诉你来龙去脉!

(滑动查看)

疫情防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一场输不起的战役,“战疫”一词随之流行,成为记录当前时代重大事件的标志性词语。

谐音造词

“战疫”就其造词来说,脱胎于“战役”,“役”“疫”谐音,“役”替换成“疫”,产生了“战疫”。汉语中存在大量同音及近音的字或词,谐音成为汉语广泛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段。谐音造词是把谐音修辞运用于造词,以固有词语为基础,更换其中的谐音字(语素),产生新的词语。谐音修辞或谐音造词意义显豁,形象生动,被人们广泛使用。

“疫”字古已有之。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已注意到瘟疫的传染性,“疫,民皆疾也。从疒,役省声”。东汉刘熙《释名》把“疫”释为一种由鬼神等神秘因素造成的灾异,“疫,役也,言有鬼行役也”。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人们常常用“疫”字替换一些词语中的谐音字改造词语。如:“疫”外收获:浙江公安一个月抓获在逃人员678名。(人民网2月29日)

语义分析

《现代汉语词典》中,“战”有“战争或战斗”和“进行战争或战斗”的名词性和动词性两义,如果“战疫”为动词,那么其中的“战”为动词性语素义,与“疫”构成动宾式复合词。人们对“战天斗地”耳熟能详,意思是“跟天地战斗”,“战天”的语义结构会套用到“战疫”上来,即“跟疫情战斗”。

“战疫情”“战疫魔”的组合十分常见,早在2003年“非典”时期《人民日报》就有用例,这样给人们发生“战疫=战疫情”的解读提供了语义基础。

到这里,我们不禁有一个疑问,既然“战役”一词和“战疫情”这类表述早就存在,大的疫情也不是首次,为什么只在这次新冠疫情才产生“战疫”一词?带着这个疑问,笔者在更大范围内检索“战疫”一词。经检索中国知网文献,笔者发现,在这次疫情以前,已有为数不多的用例。

另据网上资料,2013年,韩国一部讲述致命猪流感在城市蔓延的电影《流感》,在香港翻译为“战疫”。据此应该说“战疫”一词早已萌芽,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得以广泛使用。

决胜战疫

“战疫”一词在使用中多加引号,有给“疫”字单加引号的,也有给“战疫”整个词加引号的。根据标点符号用法,用引号“标示语段中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给“疫”字单加引号,标示其谐音造词的来源,给“战疫”整个词加引号,标示它是一个新造词。

经检索2月27日至3月4日的《人民日报》,“战疫”用例共64例,其中“疫”加引号的26例,未见给“战疫”整个词加引号的情况,这表明“战疫”新造词的色彩逐渐褪去,开始成为通行词语。

随着3月10日武汉最后两家方舱医院休舱,战疫已进入决战决胜新阶段。然而,近日全球多地暴发疫情,境外输入风险逐步升高,战疫仍将继续。

“战”“疫”两字记录了这段历史,承载了志在必胜的战斗精神,可以想见,“战疫”有望成为2020年度词语。

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列举战疫的三条自律要求(划重点这些关于战疫的必考题你能答对吗)(12)

即将复课

老师们还可以带领学生

探源“疫”字

了解疫情中的语文知识

这份创意读写作业值得借鉴——

疫情期间,我们不断通过电视、网络了解这场没有硝烟但却严峻的战斗。新闻媒体的报道中,标题中经常出现“疫”这个字,那么“疫”是什么意思呢?

汉字探源:“疫”

“疫”的甲骨文字形有两个,一个为左中右结构,左为病床,中为躺在病床上的人,人旁有水滴表示出汗,右为一手持棒作打击状。 第二个字形结构同样为左中右结构,左为一手持棒,中为躺在病床上的人,右为床。

列举战疫的三条自律要求(划重点这些关于战疫的必考题你能答对吗)(13)

“疫”的金文字形尚未发现。战国秦简“云梦日甲”字形接近现代字形。《说文解字》中“疫”小篆字形稍有改变,左为床形,右为平放的棒,中为人,下为手。

列举战疫的三条自律要求(划重点这些关于战疫的必考题你能答对吗)(14)

隶变后,楷书写作“疫”本义厉鬼害人,发烧卧床。

列举战疫的三条自律要求(划重点这些关于战疫的必考题你能答对吗)(15)

人类在采集狩猎时期,吃野草、水果,猎获小动物,比如田鼠、麻雀、兔子等。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一旦吃到毒草,或者吃到带有细菌或病毒的动物,就会生病,甚至染上瘟疫。

当时,人们并不知道是细菌或病毒引起的瘟疫,以为是鬼怪进入人体作怪,使人体温升高,卧病在床,有的还出虚汗,并向接触他的人蔓延。人们把这种想象用符号记录下来,就写作疫。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列举战疫的三条自律要求(划重点这些关于战疫的必考题你能答对吗)(16)

1.我国汉字的演变顺序是什么?

2.“六书”是古人解说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后世学者定名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根据上述对“疫”字形机构的变化,说说甲骨文“疫”运用了上述六种造字法的哪一种?

3.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一下“疫”的含义?

创意字体

2月2日,云南大理市的一份《应急处置征用通知书》显示, 一批发往重庆市的9件口罩,被大理市政府应急征用。

戏剧性的是,这批物资却是重庆市政府指定企业采购用于重庆市疫情防控的紧急物资。批口罩,还是动用海外关系向友好城市购买的,共9件598箱,其中包括帮湖北黄石代买的部分口罩。

重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小组发给大理市卫生健康局的《关于商请放行暂扣物资的函》显示, 重庆方面在大理市扣下这批物资后曾发函索要,但由于口罩已经分发使用,无法追回。

抗疫情物资在运输途中被应急征用的事件非常罕见,但也反映出全国各地口罩物资紧缺的局面。网民们开始了对大理“不讲理”的口诛笔伐,并发起“大理请把物资还给重庆和黄石”的话题。

列举战疫的三条自律要求(划重点这些关于战疫的必考题你能答对吗)(17)

微博上的一个创意设计师“王左中右”基于此次事件给大理设计了一个LOGO,请你根据上述新闻,说说这个创意LOGO的设计思路。

来自远方的回响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不少国家向中国伸出援手,既有物质支持,也有精神鼓励。其中,在日本有关组织、友好城市捐助中国的物资包装上,印有含意隽永的偈子(jì 佛经中的唱颂词,大多是诗的形式,又名偈诗)、诗句,引发中国网民共鸣。如:日本汉语水平考试HSK事务局支援湖北高校的物资纸箱上印有一句话——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列举战疫的三条自律要求(划重点这些关于战疫的必考题你能答对吗)(18)

1.请大家查阅资料,说说这些诗句的含义。

2.对于网络上的争议,你的想法是什么?

3.从这件事情中,你认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阅读文言语段

疫病在古代随着战争、动乱、迁徙不断发生。公元25年(东汉光武建元元年)至公元220年(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是我国历史上非常罕见的瘟疫频发时期。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瘟疫尤为厉害,长达8年之久。下面是建安二十二年疫情的相关历史文献的记载。

选段一:二十二年冬,有星孛于东北。是岁大疫。——选自《后汉书·孝献帝纪》;

选段二:文帝(曹丕)书与元城令吴质曰: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选自《三国志·魏书·王粲传》

选段三:建安二十二年,(司马朗)与夏侯惇、臧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选自《三国志·魏书·司马朗传》

选段四: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人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选自《太平御览》

选段五:去冬(建安二十二年)天降疫疠,民有凋伤,军兴于外,垦田损少,吾甚忧之。其令吏民男女:女年七十已上无夫子,若年十二已下无父母兄弟,及目无所见,手不能作,足不能行,而无妻子父兄产业者,廪食终身。幼者至十二止,贫穷不能自赡者,随口给贷。老耄须待养者,年九十已上,复不事,家一人。——选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阅读上面文言语段,回答下列问题:

列举战疫的三条自律要求(划重点这些关于战疫的必考题你能答对吗)(19)

1.解释这些字:岁、书、悉、赡

2.请将下列句子用“/”断开,并翻译: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

3.根据选段二,查阅资料,说说“建安七子”是哪七子?与“建安七子”同时代的“三曹”是谁?

4.根据选文一至五段,说说建安二十二年的大疫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

5.面对疫情,曹操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

6.结合选段,以及疫情期间的相关新闻,判断这场新冠肺炎疫情将会给中国造成怎样的影响?(提示:可以从经济、政治、卫生、公共安全、国民素养、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等方面考虑)(选做)

写作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以往的春节,家人亲友相聚,吃着丰盛的团圆饭,欢声笑语。

但新型冠状病毒的到来,让这个春节变得不一样了,热闹气氛一下降了下来,人们纷纷宅在家中,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发生了改变。

请以《不一样的春节》为题,讲讲这段时间你的所见所闻所感。字数:不少于500字。

老师们、同学们

看完这些内容

长知识了吗

复课在即

这些战疫中的“硬核知识”赶紧学好

说不定就会出现在试卷上!

根据光明微教育、语情局、咬文嚼字、首都教育、开开心心侃侃等综合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