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首诗是宋代雷震所作,主要表现了乡村晚景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热爱。
但这首诗是什么季节?
我曾经问班级里的学生,这是什么季节?
孩子的回答莫衷一是,各不相同。幸亏一年只有四季呢,否则,还不知道会有多少种答案出来。
其中说春季的理由是满池塘的“草”,说冬季的因为一个“寒”字。
我告诉孩子们,这一定是夏季。理由如下:
1、春季,农民的生活是,开春要春耕,把土地深耕一遍,然后就是春播。这个季节,是耕牛在一个年度里最劳累的季节,没有可能是白天悠闲吃草,傍晚时候就可以回家。所以,春耕夏长秋收冬藏,是孩子们要记住的道理之一;春季的牛,基本是只有在夜里填饱肚子。
2、“春雨贵如油”,为什么?一是春天播种后,需要雨水的灌溉,但这个季节,恰恰雨水不多,所以“春雨贵如油”,这句话说春雨在农民的眼里,比油还要珍贵,其实是说农作物的,它们这个季节最需要雨水灌溉。既然雨水太少,则就不会出现“水满陂”的现象了,仅有的水源,也会被农民利用去灌溉了。
3、秋天,又是一个忙碌的季节,很多作物收割后,立即会种植上冬作物,比如冬小麦,秋季种植,生长,然后是冬季,停止生长,北方的冬小麦,在经历冬季的雨雪冰冻后,春节长势更好,且虫害减少。所以,这个季节的牛,是一年中第二个劳苦季节。除了春秋两季,耕牛可以好好的休息了。
4、冬季,则就不必说了,很多地方是没有办法放牧的,雷震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地方的村晚,这个很重要,也能对季节判断当做依据,只是这个资料,我们就没有办法知道了。
5、至于那个“寒漪”的“寒”字,则很好理解,首先,这个“寒漪”,并不是出现在那个被青草布满水面的池塘,而是另外一个比较深的水池,这样的水池因为水较深,所以,在夏天,则显得尤为“寒”,这水池在农村一般是可以饮用,可以冰镇西瓜的,而且不会长太多水草。如果满满的水草,怎么会有倒影和涟漪出现呢?
6、如果是冬季,一个穿着厚厚棉衣的牧童,横坐牛背,则这个景色,一般都不会被当做美景来描写的,在中国人的审美里,这样的景象里的牧童,最好是短衣襟,背一个斗笠,这很符合我们的大众审美情趣。如果是春天,显得也还是不够美的。
综上所述,这整个傍晚景象只能出现在夏季,而不是其他季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