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这个横字,千百年来都理解为牧童在牛背上横着坐,这样理解也不错,诗意盎然,也很浪漫。为什么说浪漫呢?但凡骑过牛的人都知道,牛背上那能横着坐呢,非常容易摔下来,更别说还要悠闲地吹笛子了。现实中也难看到这种场面,反正我是沒见过,或许诗人偶尔见过,或许根本就没见过,只是一种超然思维。

横字本来就和宽广二字是相通的,大可以理解为牧童骑坐在宽厚的牛背上。牛背的宽阔、牛儿的憨厚和悠扬的笛声也是相印成趣啊,和当时诗人隐归的思想更为合拍。厌倦了功名,自然羡慕宽松恬静的田园生活。

如果牧童横着坐,表现的是牧童很随意的样子,也有超脱常理之感。这时就应该念第三声,和蛮横的横字同音,作动词用。如果作形容词宽广理解,应读第二声。平仄在这里好象不太重要。据说诗人是四川眉山人,古代没有统一语音,各地方声韵是不同的。

村晚中横字赏析(村晚一诗中横字如何理解更好)(1)

村晚中横字赏析(村晚一诗中横字如何理解更好)(2)

村晚中横字赏析(村晚一诗中横字如何理解更好)(3)

诗的想象空间很大,每个人生活阅历不同想象就有差异,无所谓对错。但合情也得合理才最好。

请教高手,那种理解更好?

附诗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