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人哪种姓是古代姓(甘肃古浪人的姓氏文化)(1)

甘肃省古浪县是位于祁连山山脉的一个小城市,在这里是红军西路军路过之地也是杨家将十二寡妇的英勇杀敌之地。在这里,有着很多历史文化故事。古浪峡更是其之雄伟、地势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但是,正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不管是张三李四王二麻子,他们都不知道自己的姓氏在古浪究竟有多少人。古浪县辖古浪、泗水、定宁、土门、大靖、裴家营、海子滩、黑松驿、黄羊川9镇和永丰滩、黄花滩、西靖、民权、直滩、古丰、十八里堡、横梁、干城、新堡10乡共19个乡级政区,共有7个居委会253个村民委员会1957个村民小组。

甘肃人哪种姓是古代姓(甘肃古浪人的姓氏文化)(2)

早在,自汉武帝于元狩二年(前121年)统一河西,“治郡县,设官吏,移民实边。”历朝历代都把这里作为“移民实边”的重要区域,尤其是明、清两代从内地迁往这里的移民数量最多。因此,这里的先民,除少数土著居民外,绝大多数是从内地迁移而来(包括戍边将士的眷属)。《魏书•地形志》载:“北魏武泰(528)时,昌松郡有户三百九十七。”《五凉志》载:古浪千户所明“正统中(1440)户一千二百二十,口三千二十六。”《陕西通志》载:“嘉靖初(1522)古浪守御千户所,户八百二十六,口一千一百二十。”《五凉志》载:“清乾隆十三年(1748)古浪县有户六千三百九十三,口六万五千五百一十”,民国《重修古浪县志》:“自以粮载丁后,不复编审,每年仅据吏胥册报,虚实无从查核。”可见这个数字有出入。据今人家谱考查,康乾盛世移民来古浪的人数最多,约占居民的百分之六十左右。嘉庆十三年(1808),任古浪县知县的顺天举人金宜,曾有诗写道:“苍松膏腴地,雪山资田畴。民生赖农牧,万众乐悠悠。”这里的“万众”虽然不是实数,但却反映出了当时古浪的人口是“万人”或“万余人。”从这时起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又发展了99年,而古浪县才“有户四千三百二十七,口一万九千五百。”(《重修古浪县志》)从光绪三十三年(1907)到民国八年(1919)的12年间,古浪全县人口发展为“6785户,21508人。”民国二十六年(1937),全县人口为“2692户,24521人。”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时,全县“有13468户,89009人。”又经过了40年的发展,到1990年古浪人口已增到69963户,323507人,比1949年分别增长了5.19倍和3.63倍。

甘肃人哪种姓是古代姓(甘肃古浪人的姓氏文化)(3)

古浪人口众多,姓氏也较多。根据20世纪90年代户籍统计,全县共有414个姓氏,其中单姓413个,复姓1个。长期以来,民间对几个主要集镇的姓氏逐步形成顺口溜。如古浪镇:三张夹韩杨、中间还有唐孟王,西山李、樊,东山杜、王,河东俞、高、石,河西严、胡、王。泗水乡:李、范、买、郑,银、杨、王、唐。土门镇:周南巷,康西街,郭、郑、邢、李在中间,赵、胡、柴、任站东街;南乡安、苏,北乡于、程,东有晏、张、李,西乡胡、马、朱;永丰是朱、王、何、郭;暖泉是宁、董、王、胡。大靖镇:崔、梁、李、樊、马,高、赵、邸、张、董。

甘肃人哪种姓是古代姓(甘肃古浪人的姓氏文化)(4)

全县人口在万人以上的有6个姓,分别为张姓、王姓、李姓、杨姓、刘姓、陈姓。人口在万人以下5000人以上的有6个姓,分别为马姓、赵姓、朱姓、郭姓、高姓、胡姓。人口在5000人以下3000人以上的有8个姓,分别为徐姓、何姓、吴姓、周姓、祁姓、俞姓、严姓、石姓。人口在3000人以下,2000人以上的有15个姓,分别为冯姓、郑姓、韩姓、唐姓、白姓、许姓、孙姓、贾姓、黄姓、宋姓、苏姓、董姓、侯姓、安姓、梁姓。人口在2000人以下,1000人以上的有21个姓,为孟、崔、杜、丁、袁、党、曹姓、程、秦、吕、单、毛姓、魏、姚、芦、金、任姓、柴、罗、于、银。人口在1000人以下的有358个。

这下你知道,你的姓在古浪县有多少人了吧。

以上内容根据网络资料和古浪县志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号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