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幽的峡谷、安静的村落、遍布的石屋、朴实的蒙山人,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好似他们自古就一直生活在这里。

山村石头房风景(石头屋村落更新)(1)

山村石头房风景(石头屋村落更新)(2)

山村石头房风景(石头屋村落更新)(3)

初识场地印象

山村石头房风景(石头屋村落更新)(4)

山村石头房风景(石头屋村落更新)(5)

沂蒙山舍位于山东第二高峰蒙山龟蒙顶脚下的李家石屋村,村落沿金线河峡谷依山傍溪而建,居民就地取材,以山中的石材为墙,以干草为顶,建成了冬暖夏凉的石屋,家家户户的石头屋,形成了村落独特的肌理和质感。多处石屋年久失修,已经破败或闲置,设计师将对石屋进行的更新改造。

山村石头房风景(石头屋村落更新)(6)

建筑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在村落?如何同既存环境产生丰富且有意义的对话?建筑如何被环境所接受?如何营造并激发场所的活力?

遵循现状的布局

▽总平面图 Plan

山村石头房风景(石头屋村落更新)(7)

山村石头房风景(石头屋村落更新)(8)

▽屋顶露台看向三号院

山村石头房风景(石头屋村落更新)(9)

▽三号院看向屋顶露台

山村石头房风景(石头屋村落更新)(10)

▽屋顶露台 Rooftop Veranda

山村石头房风景(石头屋村落更新)(11)

隐于村落的建筑 Buildings hidden in village

建筑外观以院落用地条件、功能需求以及当地建造工艺和材料作为出发点,对其进行微改造,希望改造后的建筑能够融入并消隐于村落之中。

▽自西向东鸟瞰 Aerial View from West to East

山村石头房风景(石头屋村落更新)(12)

▽河对面看向民宿 View of the Guest houses from across the River

山村石头房风景(石头屋村落更新)(13)

五个民宿院落采用了“微改造”的设计策略,对现状较好的一号和五号院落是在保留的基础上改造提升,其它三个院落因年久失修,则是在原院落布局的基础上进行了拆除重建。

▽三号院入口 Entrance to No.3 Courtyard

山村石头房风景(石头屋村落更新)(14)

重建的房子外墙使用了当地最为常用的条石,屋顶则是同周边村落建筑一样的坡屋顶,仅适当加大洞口做了落地门窗,以满足客房对景观性及采光的要求。

▽接待厅屋顶露台 Rooftop Veranda of the Reception Hall

山村石头房风景(石头屋村落更新)(15)

接待中心以及其屋顶上的服务亭是在原牛棚位置的新建体量,尽量和地形取得融合的同时,保留了场地及屋顶的原有树木。新建建筑墙体采用了现浇混凝土,作为整个场地中较为现代的置入体量,但其同条石的色彩以及简洁的外观仍同周边建筑取得了一致性。

▽三号院庭院 No.3 Courtyard

山村石头房风景(石头屋村落更新)(16)

低级建造策略 Low tech construction strategy

山村石头房风景(石头屋村落更新)(17)

山村石头房风景(石头屋村落更新)(18)

一、选用当地的“廉价”材料:主要的建造材料为条石、卵石、碎石、红砖、木材、传统水磨石等,这些全部是当地民居常用的建筑材料,价格较低。

山村石头房风景(石头屋村落更新)(19)

二、借鉴当地的民居建造方式:除了接待中心为混凝土现浇之外,其余院落的建造都借鉴了当地民居的建造方式,基础构造采用了当地常用的石材,门窗洞口过梁为现场混凝土预制,屋顶结构为民居常用的木制人字梁。

山村石头房风景(石头屋村落更新)(20)

山村石头房风景(石头屋村落更新)(21)

山村石头房风景(石头屋村落更新)(22)

山村石头房风景(石头屋村落更新)(23)

在当下的建筑实践中,乡村是一个颇为重要的场景, 基于对当地自然条件和村落文脉的理解,以及于此选取的在地材料和借鉴当地智慧的建造手段,成为在地实践和设计创新的重要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