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转载自河科大牛老师

电路总是由多条支路组成,每条支路都可以用复数阻抗来表示。在分析电路时,总会遇到需要求并联支路的总阻抗问题,或者求取某两个串联模块之间总阻抗问题。

支路之间的串并联问题,在以前学过的电阻电路的串并联时已经学习过。其中使用的各种思想仍然适用于电阻电感和电容组成的电路。只是由于是交流电,阻抗是复数,电压和电流是相量而已。由此带来一些难点,灵活性很高。

在分析此类问题时,解题步骤是先将支路复数阻抗确定,电压和电流用相量表示,欧姆定律采用相量形式,基尔霍夫定律采用相量形式,然后按照纯电阻网路的分析方法计算即可,比如支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

关键是对复数运算要熟悉,对相量的含义要清楚。

无论电路是什么样的结构,电阻永远是吸收功率的,电感和电容永远在做无用功,所以整个电路的有功功率就是所有电阻的有功功率之和,整个电路的无功功率就是所有电感、电容的无功功率之和。再次提醒,有功功率是平均值,无功功率是电感和电容的功率最大值,两者含义不同,单位不同,不能直接想加。

提高功率因数求并联电容 阻抗的串并联功率因数提高(1)

提高功率因数求并联电容 阻抗的串并联功率因数提高(2)

提高功率因数求并联电容 阻抗的串并联功率因数提高(3)

提高功率因数求并联电容 阻抗的串并联功率因数提高(4)

提高功率因数求并联电容 阻抗的串并联功率因数提高(5)

提高功率因数求并联电容 阻抗的串并联功率因数提高(6)

提高功率因数求并联电容 阻抗的串并联功率因数提高(7)

提高功率因数求并联电容 阻抗的串并联功率因数提高(8)

功率因数提高

由于电路中总是会存在电容和电感,两者是与电源做能量交换,并不直接做功,故从能量的角度出发,电厂发的电能没有被全部利用。衡量利用电源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功率因数。

整个电路的有功功率是总电压与总电流相乘之后再乘以阻抗角φ的余弦,即cosφ。这个余弦称为功率因数,它是衡量电源被利用的程度。功率因数较低时,做功的能量少而与电源做交换的能量多,浪费能源,因此电气设备的功率因数不能太低。另外,功率因数低时,传输线的电流较大,从而需要选择直径更大的传输线,造成各种资源浪费。因此,提高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很有必要。

提高功率因数的目的是减少浪费,并不是限制用户正常的工作,因此一般采用补偿功率因数的措施是与原设备并联电容。

并联时原用电设备的电压、电流还是和没有提高功率因数之前一样,并联不改变原负载的电压、电流和功率。

采用电容的原理是,生活中大多数设备是感性的,比如动力来源大多数是电动机,电动机的绕组是线圈。电感和电容的功率是互补的,其中一个发出电功率时,另一个在吸收电功率,从而减少从电源获取的能源,达到提高功率因数的目的。

提高功率因数的一个明显表现是传输线的电流减小了,另外还可以使用更大功率的负载。

提高功率因数求并联电容 阻抗的串并联功率因数提高(9)

提高功率因数求并联电容 阻抗的串并联功率因数提高(10)

提高功率因数求并联电容 阻抗的串并联功率因数提高(11)

提高功率因数求并联电容 阻抗的串并联功率因数提高(12)

提高功率因数求并联电容 阻抗的串并联功率因数提高(13)

提高功率因数求并联电容 阻抗的串并联功率因数提高(14)

提高功率因数求并联电容 阻抗的串并联功率因数提高(15)

提高功率因数求并联电容 阻抗的串并联功率因数提高(16)

提高功率因数求并联电容 阻抗的串并联功率因数提高(17)

提高功率因数求并联电容 阻抗的串并联功率因数提高(18)

提高功率因数求并联电容 阻抗的串并联功率因数提高(19)

提高功率因数求并联电容 阻抗的串并联功率因数提高(20)

提高功率因数求并联电容 阻抗的串并联功率因数提高(21)

该内容是小编转载自河科大牛老师,仅供学习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