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史学家称为先主。三国时期,刘备以“仁德”著称,东晋著名史学家习凿齿评定刘备“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逼事危而言不失道”。刘备本是汉氏宗亲,因家道中落而沦落为靠织席贩履为生,但靠着自己良好的品德,却最终成就了王霸之业。那么,刘备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呢?我们先来看一看刘备所担任过的官职及其成功的经历。

历史上的三国人物刘备(三国人物官职简介)(1)

一、安喜尉(184年)

县尉负责抓捕盗贼,维护治安。安喜县位于今河北省定州。

二、下密丞

县丞负责一县民政、文书、仓库等事务,地位仅次于县令。下密县位于今山省东昌邑。

三、高唐尉

县尉负责一县治安工作。高唐县位于今山东省聊城市。

四、高唐令

县令是一县的最高行政长官。高唐县位于今山东省聊城市。

五、别部司马

东汉大将军下属官有军司马,其中别领营属者称为别部司马。

六、平原令(191年)

县令是一县的最高行政长官。平原县位于今山东省德州市。

七、平原相

平原国是封国,国都位于平原县,固相是治理封国的最高官员。

八、豫州刺史(194年)

刺史本是监察官员,后逐渐成为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的行政长官。 豫州包括今河南省东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西北角及山东省西南角的地区。

九、徐州牧(194年)

牧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徐州包括今山东省南部、江苏省北部、安徽省北部的地区。

十、镇东将军、宜城亭侯(196年)

镇东将军是四镇将军之一,负责征讨叛乱,镇守四方。

列候爵位分为县候、乡候、亭候三等。宜城亭侯属于亭候。

十一、豫州牧

牧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豫州包括今河南省东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西北角及山东省西南角的地区。

十二、左将军(198年)

左将军负责京师兵卫和边防屯警,位次于九卿。

十三、荆州牧(209年)

牧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荆州包括今湖南省、湖北省及河南省南部的地区。

十四、大司马、领司隶校尉(211年)

大司马负责掌管军事,位于三公之首。

司隶校尉是负责监督京师和周边地方的监察官。

十五、益州牧(214年)

牧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益州包括今四川省及周边的地区。

十六、汉中王(219年)

诸侯王是指拥护朝廷统治并且独自掌握军政大权的分封国的君主或武装割据一方的诸侯。汉中王是刘备的诸侯王封号。

十七、皇帝(221年)

皇帝是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历史上的三国人物刘备(三国人物官职简介)(2)

刘备本是汉氏宗亲,因祖上没有按照规定缴纳祭祀用的礼金而被削去爵位。刘备的父亲早逝,刘备便和母亲相依为命,靠织席贩履为生。刘备15岁时,母亲便让他外出游学,拜卢植为师,和公孙瓒为友。刘备不喜欢读书,喜欢结交天下豪杰,很多人也愿意跟随刘备。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24岁的刘备靠乡里富商资助,招募义兵征讨黄巾军,因立有战功,授职安喜县尉。后来,朝廷要对因战功授职的官员要进行重新选用,上司督邮借机刁难刘备,刘备便痛打督邮后辞官而逃。后来,刘备加入朝廷募兵,在下邳征讨黄巾军立功,被授职下密丞,但没过多久,刘备又辞官而去。不久,刘备被封为高唐尉,后升任高唐令。高唐县被黄巾军攻破后,刘备前往投靠公孙瓒,公孙瓒表刘备为别部司马,并派他同青州刺史田楷抵抗袁绍,因为有战功,刘备被任命为平原令,后升为平原相。

公元194年,曹操征讨徐州,陶谦向田楷求救,田楷带领刘备往徐州救援,34岁的刘备被陶谦表为豫州刺史,刘备从此跟随陶谦,驻军小沛。同年,陶谦病重去世,刘备领徐州牧。公元196年,36岁刘备被曹操表为镇东将军、宜城亭侯。后来,吕布袭取徐州,刘备投靠曹操,曹操表刘备为豫州牧。公元198年,曹操在消灭吕布后,38岁的刘备被曹操表为前将军。公元199年,车骑将军董成授衣带诏,同刘备等人谋杀曹操,事情败露后,刘备前往投靠袁绍。袁绍被曹操打败后,刘备又投靠刘表,驻军新野,刘表去世后由其子刘琦领荆州牧。公元208年,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大败曹操。公元209年,刘琦病死,49岁的刘备被举为荆州牧。

公元211年,刘璋派法正迎接刘备入川,刘备留关羽守荆州,自领人马入川,刘璋表刘备为大司马、领司隶校尉,刘备在益州笼络人心,最终将益州据为己有。公元214年,54岁的刘备领益州牧。公元219年,59岁的刘备取得汉中,进封汉中王。公元221年,61岁的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同年,刘备起兵攻打东吴,兵败后驻扎白帝城。公元223年,刘备在白帝城驾崩,享年63岁, 谥号为 昭烈帝,庙号烈祖。

历史上的三国人物刘备(三国人物官职简介)(3)

刘备本是汉氏宗亲,祖父和父亲都做过官,可父亲早逝后,刘备只能和母亲靠织席贩履为生。但面对生活困苦,刘备并没有丝毫退缩,早年拜师,求学四方,结交天下豪杰,使美名博于四方。黄巾起义爆发后,刘备募兵破贼,以战功授职,却因为难酬大志,刘备多次辞官。在后来的诸侯纷争中,刘备先据徐州,后占荆州,再取益州,最终拥有了自己的势力和地盘。在巩固实力后,刘备进位汉中王,曹丕篡汉之后,刘备称帝,确立了自己的历史地位。刘备能够成功的关键在他为人性情宽厚,能知人善任,礼贤下士,且具有坚韧不饶的品质。但是权术和谋略却不及曹操,因此只能占据西南一隅。

对于这样以“仁德”著称的刘备,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