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第二章内容:正面管教第二章(1)

一、几个基本概念

这本书里有上百条非惩罚式管教的实用建议。然而,在知道“怎样做”之前,最重要的是要先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太多的父母和老师因为不了解人类行为的一些基本概念,而使用那些没有长期有效结果的管教方法。本章以及后两章介绍阿德勒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许多实用性建议),有助于家长和老师们更多地了解一些人类的行为,理解孩子为什么会有不良行为,以及为什么正面管教方法能帮助孩子学会成为一个快乐的、有益于社会的人所必需的生活技能和态度。

正面管教第二章内容:正面管教第二章(2)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一个超越其时代的人。远在“平等”流行起来以前,他就已经在维也纳(和弗洛伊德分手以后)大力提倡人类平等,包括各种族、妇女、儿童的平等。他的讲演和讲座大受欢迎。阿德勒是一位犹太裔的奥地利人,为躲避纳粹迫害不得不背井离乡以继续他的事业。

鲁道夫德雷克斯曾经和阿德勒密切合作,在阿德勒于1937年去世以后,他继续发展了阿德勒心理学。他写作或与别人合著了大量的著作,帮助家长和老师们了解阿德勒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以改善他们在家里和学校里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有一件事让德雷克斯一直忧心忡忡,因为许多想把他的建议应用到孩子身上的家长和老师对一些基本概念并不理解,这导致他们曲解了很多方法,并用这些方法来“赢了”孩子,而不是“赢得”孩子。所谓“赢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而“赢得”孩子则是指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和善而坚定),相信孩子有能力与大人合作并贡献他们的一份力量。这需要大人给予孩子大量的鼓励,并要花时间训练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

“赢了”孩子,使孩子成为失败者。而失败通常会导致孩子反叛或盲目顺从。这两种品格都非我们所愿。而“赢得”孩子则意味着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

误解正面管教基本概念的一个例子,就是家长和老师们普通会在使用“逻辑后果”时附加上羞辱,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孩子若不为自己的错误吃些苦头,就不会得到教训。羞辱的确有可能会激发孩子做得更好,但对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会造成多么巨大的损失呢?他们是否会变成“讨好者”或“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认为自己的价值取决于别人的认可?他们是否虽然做得更好了,但却因为害怕将来失败而不再敢冒险?他们在大人的责备、羞辱和痛苦以及造成的失望中所得到的教训是否会使他们变得越来越不自尊?还是孩子从大人的同情、鼓励、无条件的爱和所赋予的权力中所学到的东西能使他们获得生活技能的锻炼以及健康的自我价值感?

正面管教第二章内容:正面管教第二章(3)

二、自尊:一个容易造成错觉的概念

由于提到了“自尊”,那么首先给这个词下个定义就很重要——尽管专家们的定义并不一致。我是“加州自尊促进会”的成员,听促进会其他成员辩论“自尊”的定义很有意思。

我相信,如果我们认为自己能够给予孩子自尊,实际上就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一场“给孩子自尊”的运动延续至今,内容包括赞扬、快乐小贴纸、笑脸以及让孩子做“今天最重要的人”。这些都可以是好玩儿而无害的,只要孩子不认为自己的自尊取决于外在的他人的评价。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孩子可能就会变成“讨好者”或“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他们就学会了观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而不是学会自我评价与内省。他们培养出来的是“他尊”,而不是“自尊”。

你注意到“自尊”这个词能给人造成怎样的错觉了吗?昨天,你可能觉得自己很伟大。然后,你犯了个错误,并开始自责,或者听到了别人对你的批评——突然之间,你的自尊便烟消云散了。

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情,就是教孩子学会自我评价(详见第7章),而不是让他们依赖于别人的赞扬或观点。大人应该教会孩子把犯错误当成学习的大好时机。通过允许孩子经历失败,他们就能够在问题出现时学会怎样自己去解决。让孩子学会适应将使他们受益无穷,这样才能使他们知道如何应付生活中的跌宕起伏。让孩子有大量机会在家里、学校和社区做出有意义的贡献,孩子就会受益良多。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是这里的关键。

我喜欢的动画片《史努比的故事》中有一个情节:

露西问莱纳斯,“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

莱纳斯回答:“我没上学。我去了学校,打开门问:‘这里有谁需要我吗?’没人回答,所以我就回家了。”孩子们需要感觉到自己被人需要。

当孩子们有了在第1章讨论的“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的优点时,他们就会拥有强烈的自尊并有能力处理“自尊” 的错觉。大人可以通过 “赢得”孩子而不是“战胜”孩子来创造一种积极的学习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