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高原,半山腰的积雪开始消融。闫宁涛的战位上除了军绿,还增添了嫩芽儿长出的新绿。他说,漫山遍野的花儿要开了

当这个辗转大半个中国抵达河北邢台的纸盒被打开的瞬间,贾楠一笑生花。

盒子里是她的最爱——花,瓣五朵,淡粉色,盒底的一张小卡片上写着:五瓣梅,长于密林底,终日难见光,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花儿很普通,花儿捎来的话却触动了她心底最柔软之处:因爱生姿。一如最初打动她的花语。

贾楠从小爱花,家中的瓶瓶罐罐都被她不知从哪儿采来的小花填满。或许是童年记忆与钢筋混凝土的城市色调格格不入,职场打拼几年后,贾楠辞了高薪工作,只身打理花店,日日手中绿萝、脚下蔷薇,把自己活成了想象中的模样。

花相伴,人自美。贾楠不乏追求者,投其所好送花的不在少数,最能代表爱情的花儿轮番登场,最终都只是“一厢情愿”。

年龄渐长,贾楠还兀自美丽着,亲友团都急了,几经筛选,一位闺蜜把远在西藏当兵的高中同学闫宁涛介绍给了贾楠:“试一试这朵军中之花能不能打动你!”

第一次见到闫宁涛,腰杆笔挺,脸庞黝黑,咧嘴一笑自带三分阳光。让贾楠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寡言少语的汉子三两句话介绍完自己,就把满背包的花递到了自己眼前:“西藏特产,送给你。”

不是藏红花,而是格桑花。熟悉花语的贾楠知道,这些花意寓“伶取眼前人”。闫宁涛却给了她不一样的解读:“格桑花朵朵向阳,不偏不倚,我觉得它代表怒放的忠诚,像我们军人。”

这句土味情话,不是一时急智,恰是军人心语,对于国,之于家,都是这样。

随着了解深入,贾楠得知,家庭需要时,作为家中老大的闫宁涛,独自担负起弟弟妹妹的学费。国家需要时,在士官学校以优异成绩毕业的他,选择了最偏远、最艰苦的西藏。

贾楠爱花,不仅因为外表,更中意气质。闫宁涛身上洋溢着的踏实、担当、坚毅的精神深深打动了贾楠,所有的种种,像极了她期待的爱情。

以花为媒,两人开始了双城生活的爱情马拉松。分别之苦、独处之累、相思之痛……贾楠经历了许多,酸甜苦辣中,记忆深处却是阵阵花香。

2017年,闫宁涛所在单位突然接到执行重大任务的命令,他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一走就失联了一个多月。

一遍遍拨打所有和他有关的电话,找不到任何音讯;好几次收拾好行李想赴藏去寻找,却找不到该去往何方。担心、害怕、委屈,那些无处安放的情绪一时百转千回。

不知什么时候,当那个熟悉的微信头像再次发来视频通话请求时,贾楠哇地一下哭得像个小孩。

“楠楠,我给你讲个花的故事吧!”原来,闫宁涛此次执行任务的地域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寒风刺骨、烈日灼身,闫宁涛皮肤皲裂久久难愈,满脸还爬满红血丝。但是,这苦寒之地,一种叫龙胆的花儿竟傲然盛开。闫宁涛站岗执勤,它一路匍匐在脚边,与他共同守望;战术训练,它沿着土路开到天边,鼓励他向前冲。某夜天降瓢泼冰雨,打得植被七零八落,放晴之后,龙胆花竟将一袭蓝色铺满草原。

“经受得起多大风雨,才承担得了多大赞美。” 视频的镜头里,闫宁涛身后满眼的蓝色喇叭状花儿开满了高原,花型若剑,直指苍穹,寒风中韧性尽显,美丽又坚强,象征不屈的风骨。

军人的爱情注定聚少离多。虽然不能陪伴贾楠漫步春天,但是闫宁涛以花传情、以花明志。那些雪域高原孕育的特有植物承载的军人的职业追求、价值理念和精神品格,成了贾楠人生中最长久的陪伴。

去年年底,闫宁涛转战边关哨点,恰逢家中母亲重病,店铺重装,生活的重担一下压在贾楠肩头。矗立在边关,初次上哨的闫宁涛也正经历着巨大考验,大雪封山,暗冰阻路,巡逻、执勤步步惊心。

“走过这段泥泞,就是一路繁花。” 闫宁涛把老兵们拍下的杜鹃花图片邮寄给了贾楠:他驻守的高原,经过大雪滋养,每到5月就会开满杜鹃,花开似火,代表着盛开的希望。

“你守好国门,我守好家”。这一次,贾楠选择了坚强。为了照顾母亲,她住到了医院的过道,醒来就直奔店里;为了节约时间,她从副驾驶的专座转正,成了技术娴熟的司机。就连最爱的花裙也换成了牛仔裤,成了五金商店、建材市场的常客;侍弄的花草里多了西蓝花、油菜花,从不识烟火的花匠成了调剂生活的行家。

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戍边路越走越顺,母亲痊愈出院,店铺也开业在即。不管是边关还是内地,岁月静好。

冰雪消融,大山舒醒。5月15日,今年的第一封信从山下送到了哨所。图为闫宁涛(中)和战友们分享读信的快乐。刘大辉摄

山峦花语(高原花语)(1)

,